摘要:1991年10月23日,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小村庄里,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小艾来到了这个世界。她是家中三个孩子中的老二,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小艾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的日子不好过,总是尽力帮父母分担家务。
2018年,河南二婚妈妈小艾带着儿子远赴美国,与大她21岁的美国佬结婚。本以为能住进大house享福,没想到却是乡村地下室,儿子还哭喊着“这里好黑”。
这是咋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艾的前半生
1991年10月23日,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小村庄里,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小艾来到了这个世界。她是家中三个孩子中的老二,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小艾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的日子不好过,总是尽力帮父母分担家务。
读完初中后,村里很多年轻人去广东等沿海城市打工,赚了不少钱。小艾看着比自己大几岁的哥哥嫂嫂们带回的衣服、手机、化妆品,心里充满了向往。于是,在2008年的秋天,小艾坐上了开往广东的绿皮火车,成为了“打工潮”中的一员。
小艾进入了一家服装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名缝纫工。每天早上7点,她准时起床,花五分钟洗漱,再花十分钟赶到工厂。一整天的工作都在车间里度过,缝纫机的嗡嗡声不绝于耳。工厂车间没有空调,到了夏天,里面闷热得像蒸笼,汗水常常顺着她的额头往下淌。一天12个小时的站立工作,让她的脚肿得像馒头,回到宿舍后连走路都成了煎熬。
但她从不抱怨,反而觉得自己终于有了靠双手改变命运的机会。工厂每月发工资的日子,是她最期待的时刻。领到钱后,她都会第一时间去邮局,把大部分钱寄回老家,只留下一小部分维持生活。
时间久了,小艾也学会了更多的技能。从最初的普通工人,她逐渐被提拔为车间的小组长。她的工资也从最初的每月1500元涨到了3000元,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要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决心。然而,外界的繁华与车间的忙碌渐渐让小艾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日子一晃,已经是2011年了。小艾24岁,在广东工厂的流水线上干了快四年。虽然辛苦,但她觉得,比起村里种地,至少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还能时不时往家里寄点钱。可年纪越大,她心里的那点不安越明显,尤其是每次和家里通电话,母亲都会在最后叹口气:“小艾啊,村里同龄的姑娘都嫁人了,咱也不能拖太久。”
小艾知道母亲什么意思,可心里却有点抵触。找对象这事,工厂里也不是没人提过,但她总觉得,日子过得稀里糊涂,心里就没底。
那一年春节,小艾回了趟河南老家。一到家,她才知道,母亲早就张罗好了相亲对象,一个在邻村的广东小伙阿强。阿强比她大三岁,在东莞的一个电子厂干管理,看起来还算踏实。再后来,小艾和阿强在家里人的催促下领了证。没有婚礼,没有婚纱,一切从简。婚后,小艾随阿强住到了东莞的一处出租房里。日子平平淡淡,两人一边工作一边攒钱,为未来的小家努力。
可婚后,日子并没有她想得那么简单。李强脾气暴躁,家里开支全靠她在外打工赚的钱来维持。后来,两人有了孩子,但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吵架成了家常便饭。最终,这段婚姻以一纸离婚协议结束。
离婚后,小艾带着三岁的儿子回到娘家。从那时起,她的人生好像就被打上了“失败”的标签,村里人对她指指点点,甚至有人说:“二婚的女人,能再找个啥好人?”
可杰森的出现,让她再次有了希望。
二、奇妙的缘分
2017年的一个晚上,小艾正在刷手机,突然一个陌生的头像跳进了她的微信“附近的人”列表。头像是一张微笑的外国男人的照片,昵称叫“杰森”。小艾本没打算理会,但好奇心驱使下,她点开了他的资料。
杰森的简介上写着“东莞外教,热爱中国”。小艾轻轻点了“添加好友”,没想到对方很快通过了。接着,他发来了一条语音,用中文问:“你好,你也是在东莞生活的吗?”
小艾本想随便应付几句,可听到对方中文带着浓重的外国口音,忍不住笑了出来。她简单地回了一句:“是啊。”
杰森热情地介绍自己,说他是一名英语老师,2011年来到中国工作,平时喜欢和人交流,尤其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两人越聊越投机,小艾也渐渐放下了对陌生人的戒备,把自己的故事断断续续地讲给他听。
她没想到,这个比她年长21岁的外国男人不仅认真倾听,还时不时发一些暖心的建议。杰森说:“你很坚强,也很棒。我妈妈也是单亲妈妈,小时候她也经历过很多苦。你真的很了不起。”
听到这样的话,小艾有些触动。她突然觉得,这个男人虽然和她来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却对她的生活有着难得的理解。
他们每天聊天,从孩子到工作,再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杰森会发来他做中国菜的照片,还会用生涩的中文写一些小诗逗她开心。小艾渐渐发现,自己期待起每晚打开微信时能收到他的消息。
几个月后,杰森鼓起勇气提出见面。那天,他们在东莞的一个咖啡馆里第一次见面。杰森比照片上更有亲和力,一见面便主动帮小艾点了一杯热可可。
这一次见面,成了他们感情的转折点。
不过,小艾的父母却对这段感情表示担忧:“小艾,你还年轻,二婚就算了,怎么能嫁到美国去呢?人家要是对你不好,你一个人在那边怎么办?”
面对父母的反对,小艾坚定地说:“他对我好,我愿意试试。这么多年,我想给自己也给孩子一个机会。”
三、远嫁美国
2018年,小艾带着儿子远赴美国,和比她大21岁的杰森正式开始新的生活。下飞机的那一刻,小艾内心满是期待,她想着,虽然跨国婚姻充满挑战,但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然而,当她真正踏进杰森的家门时,现实却给了她一记重击。
杰森住在美国乡村的一栋老房子里,环境和小艾想象中的美国截然不同。更让小艾吃惊的是,杰森安排他们住在地下室。那地下室说不上多大,光线暗得让人觉得憋闷,空气中带着一股潮湿的味道,墙角还能看到水渍留下的痕迹。地板上铺着老旧的地毯,一脚踩下去甚至还能听见“嘎吱”的响声。
站在地下室门口,小艾的儿子小亮扯了扯她的衣角,低声哭喊道:“妈妈,这里好黑……”小艾的心顿时揪成一团。她蹲下来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没事的,小亮,等灯都开起来就好了,咱们很快就会适应。”她抬头看了看身边的杰森,努力挤出一个笑容,但眼里却写满了忐忑。她知道,这就是她的新生活,她只能接受。
杰森似乎看出了小艾的不安,他连忙说道:“地下室只是暂时的。我会努力工作,存够钱后,我们一定能搬到更好的地方。”小艾点了点头,没有多说话。此刻,她心里很清楚,这并不是想象中那种美好的新生活,但她也明白,既然选择了杰森,就得一同面对接下来的困难。
搬到美国后,小艾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语言。杰森一家人全都说英语,而小艾能说的不过是几句简单的“Hello”“Thank you”。每次和杰森的母亲沟通,小艾都要绞尽脑汁,靠着手势和几句支离破碎的单词勉强表达意思,但对方常常一脸茫然。每当这时候,小艾都感到无助和尴尬。
更让她感到为难的是婆婆的态度。杰森的母亲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儿媳妇显然没什么好感。小艾努力用心做饭,想着通过中餐讨好婆婆。她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蒸包子、炖红烧肉,还特意用酱油炒了一盘香喷喷的蛋炒饭。但当她满心期待地端上桌时,婆婆却皱了皱眉头,随意尝了一口,丢下一句:“这味道真奇怪。”小艾听了心里一阵难受。
为了让婆婆满意,小艾还尝试学做西餐。她一边用手机搜索菜谱,一边摸索着做出了牛排和沙拉,可结果婆婆还是挑剔:“这不够咸,那不够脆。”几次下来,小艾心里越来越难受,但她依然没有放弃,默默告诉自己:“没关系,我会慢慢学好的。”
不仅婆婆让她觉得难相处,就连邻里之间的相处也让她感到格格不入。村子不大,大家彼此都很熟,但小艾和杰森的婚姻显然成为了大家议论的焦点。每次她带着小亮去附近的商店,店员总会用一种带着好奇的目光多看她几眼,尤其是在她和儿子说中文的时候。那种打量的眼神,让她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异类”。
生活中的压力不仅让小艾感到疲惫,她的儿子小亮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小亮刚到美国时被送进了当地的幼儿园,但因为完全不会说英语,他很快感到孤立和无助。其他孩子在一起玩游戏、聊天,而小亮只能一个人站在角落,眼巴巴地看着。几次下来,小亮回家后扑到小艾怀里,哭着说:“妈妈,我不要去幼儿园了,他们说的话我听不懂。”
看着儿子受委屈,小艾心里又酸又痛,但她知道,眼泪解决不了问题。她决定和杰森一起帮助小亮慢慢适应。小艾虽然英语不好,但她会用中文解释这些单词的意思,尽量让小亮觉得学语言没那么可怕。渐渐的,小亮建立了一些信心。他在幼儿园里认识了第一个小伙伴——一个金发碧眼的男孩。虽然语言不通,但两个孩子却用手势和笑声打成了一片。小艾第一次看到小亮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时,忍不住偷偷抹了一把眼泪。
儿子逐渐融入了幼儿园的生活,杰森的工作也渐渐稳定下来。小艾开始对未来有了一些新的规划。杰森提议存够钱后开一家汽车修理店,而小艾则想着开一间小型的中餐馆,把中国的家常菜分享给更多的美国人。除了为生活努力,小艾还在周末教小亮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她会和孩子一起包饺子,讲家乡的故事。
尽管生活的困难依旧不少,但小艾的心里渐渐多了一份踏实感。她和杰森的感情经过这些年的磨合,变得更加稳定。而对于未来,小艾并没有太多奢望。她只是希望,能够和杰森一起,把日子过得稳稳当当,让孩子们在这里有一个明亮的未来。
来源:说书人竹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