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10点,在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运动场上,体育老师欧阳君玲正带着四年级学生上中国式摔跤课。“加油!加油!加油!”场上,两名学生拼尽全力,全情投入;场外,同学们呐喊助威,鼓劲打气。孩子们挥洒汗水、意志坚定,完全沉浸在传统体育项目的乐趣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携手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共同探索实施广州市学校体育诊断提升项目。3年来,在项目总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带领下,项目团队组织专家对广州市11区81所中小学实验校开展入校诊断调研、课堂教学指导、课程标准培训和科研能力提升等工作。针对各实验校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通过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成长的路上收获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摘要:3年来,在项目总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带领下,项目团队组织专家对广州市11区81所中小学实验校开展入校诊断调研、课堂教学指导、课程标准培训和科研能力提升等工作。针对各实验校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通过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
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学生在上篮球课。
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自主锻炼好习惯欧阳君玲曾是摔跤运动员,2019年获得全国自由式摔跤冠军赛冠军。退役后她选择成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教学中,欧阳君玲常把中国式摔跤的文化和理念融入课堂—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精神。“摔跤不能单靠蛮力,要懂得用脑和技巧。用大脑思考制定策略,同时灵活运用抱摔、过胸摔、勾腿、扭腰等技巧,二者相结合才能战胜对手。”课上,欧阳君玲将心得传授给学生们。练习摔跤对青少年成长有何好处?欧阳君玲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摔跤可以提高孩子的耐力以及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能缓解学习压力,让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此外,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孩子体育品德,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帮助孩子树立积极进取、勇敢顽强的精神。”经过激烈角逐,谢烨鑫和周旸两名同学分获冠亚军。“通过练习摔跤我懂得,面对强大的对手,不仅要时刻保持沉着冷静,还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周旸说。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是“学校体育诊断提升项目”实验校之一。副校长钱学吉介绍,学校已把“一定要有好成绩,一定不止有好成绩”作为教学理念,选择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作为体育教学落脚点,鼓励学生多运动、多参与。在项目团队指导下,学校体育课更加生动有趣,体育教学、比赛和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持续增强。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只是番禺区推动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缩影。目前,番禺区234所学校均已完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副局长曾伟杰介绍,该区持续推动体育教学改革走深走实,转变教学观念和优化教学方式,探索实践“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自主锻炼习惯,让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学生正在练习拍球。
着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2024年9月26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保证每天两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作为学校体育诊断提升项目的总负责人,汪晓赞认为,从小培养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习惯,让他们在阳光下多跑跑、多动动,有益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有效解决“小眼镜”“小胖墩”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项目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士研究生李菲菲介绍,项目启动以来,团队共深入广州市中小学实验校调研1458次,对400余名学校领导、近600名体育教师、800余名学科教师、上万名中小学生及家长进行访谈,形成了81份学校报告、11份区报告和1份总报告,全面理清了实验校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高中生因学业压力大,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生仅注重与中考相关的体育锻炼项目;小学生虽然大多喜欢体育锻炼,但受学校管理、家长支持、场地设施等因素影响较大。”汪晓赞说。针对这些情况,项目团队对每所实验校的课堂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家庭体育作业等方面制定方案,并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跟踪分析其运动技能掌握、饮食习惯、校外体育活动等,从学校、教师、学生3个层面发力,结合学校特点、教师能力和学生需求,制定了一系列分步骤、分层次实施的诊断与提升方案。“项目名称的‘诊断’和‘提升’是指通过深入学校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提升模式,进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为我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广州参考。”汪晓赞说。广州市学校体育诊断提升项目总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正在讲课。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广州市中小学体育诊断提升项目启动以来,通过政策引领、资源整合,11区因地制宜开展运动项目,持续释放改革效应,育人成效初步显现。白云区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教师专业培训,强化师德师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通过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措施,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在花都区,当地充分发挥体育育身、育心、育智、育德的独特功能,一是做到一校一特色、一天一节体育课,让每一个孩子爱上运动。二是开展好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搭建“班—校—镇—区”四级赛事品牌,打造阳光活力校园。三是做到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校社协同,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场馆“零距离”改革。四是优化拔尖人才培养路径,完善“小、初、高”一体化体育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增城区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通过体能测试、技能测评,为学生建立个人体育学习档案。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得到增强,体能测试达标率显著上升。更多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项体育技能,如篮球运球、足球射门、田径短跑等。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大幅提高,体育社团参与人数增多,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越发浓厚。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表示,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学生、在培养,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广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中心,转变思路理念、转变工作重心、转变方法路径,从重成绩向重素养转变、从重尖子向重普及转变、从抓单项向抓体系转变、从单打一向聚合力转变,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