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神经外科周国胜团队:精研脑血管疾病,守护生命中枢

B站影视 2025-01-02 10:21 2

摘要:前言: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在与脑血管疾病抗争的道路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复合手术治疗团队凭借着卓越的医术、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成为了守护患者生命健康的坚实

前言: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在与脑血管疾病抗争的道路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复合手术治疗团队凭借着卓越的医术、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成为了守护患者生命健康的坚实堡垒。

对此,我们今天特别邀请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研究生导师周国胜教授和其团队副主任医师甄英伟博士、副主任医师郭社卫博士做客演播室。

本期要点:

问题一:近年来,咱们团队在神经外科领域一直积极进取、奋勇争先,您先给大家讲讲医院神经外科和咱们团队的发展历程吧!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是如何不断壮大和成长的呢?

周国胜:我们这个团队始建于2014年,那年我们几个人刚博士毕业,正是血气方刚,锐意进取的年龄。正好赶上科里要亚专业细化,让我们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我本人在显微手术方面已经深耕多年,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郭社卫师从天坛医院的神经介入鼻祖吴中学教授,甄英伟曾经在天坛医院和天津总医院学习颅底和脑血管疾病,已经有了很好的功底和丰富的阅历,而且我们三人的技术专长也正好互补,所以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商量,就达成了共识,准备在脑血管复合手术治疗方面开拓进取,作出一番事业。在领导的支持下,我们这个脑血管病复合治疗团队就成立了。

问题二:团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对脑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有怎样的影响?

甄英伟:我们团队是河南省大型三甲医院中组建较早的脑血管病复合手术治疗团队,成立至今大约10年时间了。近10年时间内,在科室领导的支持下,在周国胜老师的引领下,以及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下,我们从弱变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大体来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创期,2017年之前,我们主要做常规的脑血管病的治疗,包括常规的脑动脉瘤夹闭、烟雾病搭桥、脑血管畸形切除,以及单纯神经介入治疗,并开始开展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瘤的复合手术,病例数不多,处于初创阶段和经验积累期。第二阶段是稳妥发展期,主要是2017-2022年,我们开展了河南省首例的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孤立+高流量搭桥术,开展了改良小切口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高分级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动静脉瘘等脑血管病的复合手术,同时神经介入技术也日渐成熟,并与显微外科技术紧密融合,成功治疗了大量患者。第三阶段全面提升发展期,在2022年之后,我们进一步开展了河南省首例的椎动脉内膜剥脱术、椎动脉高流量搭桥术、巨大颈动脉体瘤显微外科切除+I期血流重建,各种复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的复合手术等。目前我们团队在各种复杂脑血管病的显微外科、介入治疗以及二者融合的复合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我们也愿意将这些经验给同道们分享,并应用于更多患者,救治更多的病人。

问题三:随着团队的发展,专业领域也不断细分,在脑血管疾病这个大方向下,咱们团队目前主要专注于哪些细分领域的研究和治疗?这些细分领域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郭社卫:在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分为出血和缺血性疾病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瘘,后者主要是烟雾病,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急慢性闭塞,静脉窦狭窄,静脉窦闭塞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联系在于它们都属于脑血管疾病,都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导致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从病因方面而言,出血性脑血管病通常由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引起,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血栓形成或血管壁损伤导致;(2)从发病机制方面讲,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是由于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通常活动中起病;而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大血管阻塞或狭窄引起的脑组织供血不足,通常静息状态下发病;(3)从影像学上,出血性脑血管病在CT扫描上表现为高密度影,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在CT上显示为低密度影;(4)治疗方式方面,出血性脑血管病需要控制性降压,并针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者动静脉瘘,以及出血导致的占位进行相应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需要溶栓治疗,或联合血管内取栓治疗,或者联合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问题四:一个团队的成功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咱们团队目前引进和应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哪些特色?

甄英伟:我们团队目前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显微外科、介入治疗以及二者的融合,即复合手术治疗。我们几个人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治疗的技术,多次到国内如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一附院等一流的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学习交流,我本人于今年抽出半年时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学习颅底和脑血管病,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目前我们学科具备先进的复合手术室、莱卡、蔡司手术显微镜、手术导航系统,术中监测设备,我们拥有各种脑血管手术的精细的显微器械。我们在脑动脉瘤夹闭、脑血管搭桥、脑血管畸形切除、颈动脉体瘤切除、颈动脉、椎动脉内膜剥脱;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及复合手术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省内处于领先优势。我们最主要优势就是复杂脑血管病复合手术方面,将神经介入技术和显微外科开颅技术完美融合,真正做到1+1>2的临床效果,这样能为患者选取最好、最优的治疗策略,通过复合一站式手术,不但避免了患者多次手术,也降低了医疗费用,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问题五:脑血管疾病种类繁多,其中脑动脉瘤是较为常见且危险的一种,那脑动脉瘤在人群中的发病趋势是怎样的?有哪些高危因素或者特定人群更容易发病?

周国胜:脑动脉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有人做过统计研究,大约百分之一的人有脑动脉瘤。所幸百分之九十的脑动脉瘤终其一生都不会破裂出血,但是因为患病基数比较大,所以每年破裂动脉瘤的病例还是很多的,基本上能达到人口的万分之一。我们河南省有一个亿人口,按照这个比例,每年有一万个动脉瘤破裂出血,这个数字还是相当惊人的。脑动脉瘤发病及破裂有一些危险因素,1,年龄大于50岁,这个与血管的老化有关;2,女性多于男性,大约是男性的2倍,这个可能与雌激素有关;3,抽烟,烟草中的多种物质会损害血管壁,导致脑动脉瘤的发生;4,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损害血管壁,导致脑动脉瘤的发生;5,有脑动脉瘤家族史,某些家族基因缺陷引起的脑血管病损是脑动脉瘤形成的原因。所以,建议那些50岁以上,长期高血压、经常抽烟,有脑动脉瘤家族史的人,特别是女性,应该筛查是否有脑动脉瘤

问题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脑动脉瘤早期筛查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如何?咱们团队在提高早期诊断率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郭社卫:目前临床上用于脑动脉瘤早期筛查的常见方法包括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I和MRA为非侵入性检查,能提供血管结构的详细图像,尤其是MRA在显示血管细节方面具有优势,但对动脉瘤的检测准确率可能受检查设备质量和操作技术的影响。CT和CTA由于能够清晰显示颅内出血和血管结构,因此在脑动脉瘤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CTA的准确率可高达95%。DSA被认为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具有极高的诊断精度,尽管它是侵入性的。我们团队将重点人群放在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及高血糖的高危人士,针对这些人,我们建议尽可能选择CTA和DSA这些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上,未来我们也会引入大数据模型来提高诊断率。

问题七:对于脑动脉瘤的治疗,除了考虑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等因素外,还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哪些个体因素?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情况如何?

周国胜:在考虑脑动脉瘤的治疗时,除了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等因素外,还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术前是否有其他疾患、动脉瘤的性质、手术前临床分级状况、手术时间的选择、有无血管痉挛及其严重程度等个体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情况如下:1.开颅手术夹闭:手术夹闭是通过开颅手术,直接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阻断血流进入动脉瘤的通道。这种方法复发率较低,但是创伤较大,患者恢复较慢。2.血管内介入栓塞:这是通过血管内途径向动脉瘤内填入柔软的金属栓塞材料,使动脉瘤内形成血栓。它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但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且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有出血的潜在风险。但是,由于血管内介入手术复发率较高,可能需要长期的抗血小板治疗。3.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但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脑动脉瘤,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4.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合体积较小的难以手术治疗的脑深部AVM。5.其他包括定期观察随访、康复训练等,旨在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问题八:脑血管狭窄也是影响脑部血液循环的重要疾病,脑血管狭窄会对脑部功能产生哪些具体影响呢?早期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甄英伟:脑血管是供应人体大脑、小脑和脑干的重要血流管道,大部分脑血管的狭窄是一个慢性过程,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心脏的栓子顺着血流脱落阻塞脑血管引起的。脑血管狭窄引起的脑部缺血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根据脑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侧枝血管的代偿能力、发展过程等可引起不同的症状。轻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一过性脑缺血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偏瘫、失语、嘴歪眼斜甚至昏迷、乃至生命危险。

一般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者可有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视物模糊、双眼黑蒙、头晕、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如果病人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就诊。

问题九:临床上用于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的技术手段都有哪些?这些技术在精准度和安全性方面有哪些特点?

郭社卫:评估脑血管狭窄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这是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金标准”。通过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然后通过X光成像技术观察血管情况。DSA可以提供高精度的血管图像,帮助医生判断狭窄的位置和程度。但因为属于有创操作,有一定风险,如出血、血栓栓塞、感染等。多普勒超声: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液流动的声音来判断血管的狭窄情况。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但其检测的精确度受到操作者经验和条件的限制。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使用CT扫描仪,配合造影剂对脑血管进行成像,可以快速准确地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CTA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快的成像速度,但存在辐射风险。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无需使用造影剂,对血管进行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狭窄情况。MRA是一种无创且安全的检查方式,但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适用,磁共振血管成像特异性较低,有一定的假阳性率。

问题十: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于轻度脑血管狭窄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哪些情况是必须要进行手术的?

甄英伟:我们必须明确并非脑血管狭窄都需要手术治疗。由于脑血管狭窄最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对于轻度脑血管狭窄侧重于纠正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及药物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 戒烟酒 2. 纠正肥胖 3.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伴发疾病,这两类疾病是脑血管狭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4.注意清淡饮食和适量运动;5 药物治疗,主要是降血脂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比如: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等药物。

对于严重的脑血管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或者狭窄程度为中重度(50%以上)并出现脑缺血症状时(比如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双眼黑蒙、顽固头晕、头蒙、记忆力减退,脑梗死等),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干预。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脑血管搭桥术或者颈动脉及椎动脉内膜剥脱术。

问题十一:还有一种我们常说的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复杂类型,那它复杂在哪里?形成原因都有哪些?

周国胜:脑血管畸形是一类脑血管先天发育异常疾病的统称,是一类比较复杂的类型,复杂性体现在:1,类型复杂,根据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脑血管畸形分为4种亚型;2,每种亚型的危害都不同,因此处理原则迥然各异,有些可能不需要治疗,有些可能需要积极治疗3,治疗方法不同,有些可能观察就可以,有些可能需要介入、放射和外科切除手术,甚至需要上述几种手段的联合才能治愈。目前对于脑血管畸形的形成原因还不清楚,大致来说,先天发育异常是主要原因,也有少部分与后天外伤可能有关系。

问题十二:脑血管畸形的分类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畸形在症状和治疗难度上有什么差异?

郭社卫:脑血管畸形是一类血管发育异常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脑动静脉畸形(AVM):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畸形,由动脉和静脉直接相连,没有毛细血管床,导致脑内血流异常。症状可以包括癫痫、头痛、出血等。治疗难度较大,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 2.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ma):是由多层血管壁组成的异常血管团,里面充满血液。它可以发生在脑的任何部位,并且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除非出血。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难度和选择取决于其位置、大小和是否出血。3. 毛细血管扩张症(Capillary Telangiectasia):是一小簇扩张的毛细血管。由于它们通常较小且位于大脑深处,往往不引起症状,且不需要治疗。4. 静脉血管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涉及脑内或脑周边的异常静脉结构。静脉血管畸形可能导致癫痫发作,但通常比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畸形要温和,治疗相对简单。

问题十三:脑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那在手术过程中,有哪些技术难点和风险?咱们团队在手术技术和操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独特的经验?

周国胜:脑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确实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我们的前辈、国际上的脑血管疾病手术大师把脑动静脉畸形手术比喻成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这个手术的难点有二个,第一,如何早期控制供血动脉以防止灾难性的出血,第二,如何将畸形血管团彻底切除干净以防止术后再出血和复发。针对上述二个问题,我们团队发挥了我们复合手术的优势。在复合手术下,我们先将主要供血动脉栓塞,将畸形团的血流显著降低,然后再做切除手术,这样术中发生出血的可能就很低,使切除手术变得非常安全;而且,我们在切除手术完成之后马上再做一次脑血管造影,如果发现有畸形血管团的残留,马上再将它切除干净,然后再做造影,直到证实切除干净为止。这样就防止了术后出血和复发。通过这种复合手术,解决了上述二个问题。

问题十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您认为未来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出现哪些新技术或治疗模式?团队如何紧跟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诊疗水平?

周国胜:像所有疾病的治疗发展趋势一样,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也一定是朝着微创、精准和团队协作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神经介入和显微外科手术的精准结合,二种方法互相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我们团队在这方面一直秉承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的宗旨,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为病人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为达到这个目标,甄英伟到美国小石城跟随国际上最知名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大师学习,郭社卫到多次回到天坛医院学习和提高神经介入水平,针对每个病人我们都在一起讨论,评估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为病人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使每个病人得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问题十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呢?对于已经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甄英伟:目前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类疾病,给我们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绝大多数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很多的脑血管病也是可防可控的。我们提倡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就是针对高危因素的预防和处理。首先纠正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比如:戒烟、戒酒、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适度运动、避免熬夜,避免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刺激。其次是伴发疾病的治疗,比如纠正肥胖、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规律服药,把血压和血糖务必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于已经有了脑血管病的患者,除了要注意以上的因素之外,还要做到:1.要高度重视自身的健康,务必按照医生的交代定期复查和随访;2.积极为自己的脑血管病寻求最合理的治疗方案,规律服药,积极处理伴发病;

问题十六:如果身边有人突发脑血管疾病,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帮助他们及时获得有效的医疗救治呢?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些急救常识!

周国胜: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急救现场,我们普通人能做的主要有二点:第一,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在绝大多数脑血管疾病发生时,病人都会发生呕吐,如果病人再昏迷,很容易发生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所以,一旦病人发生脑血管意外,要让病人平卧偏头,或者侧卧位,让呕吐物能自然排出来,如果仰面朝上,呕吐物极容易吸入气管。如果发现口腔里有呕吐物,应该及时清理出来。第二,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争分夺秒把病人送到有能力救治的医疗单位,尽快开始专业的医疗救治,这样才能得到最佳的救治效果。

本期嘉宾:

周国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亚专业组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学历。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在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方面有独到的造诣。

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编专著二部,获得科技成果奖三项。

任中华医学会河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河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科普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河南省卒中学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甄英伟,中共党员,临床医学博士,郑大一附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郑州大学硕士生导师,美国阿肯色州神经科学研究所(ANI)访问学者。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青年编委及审稿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出血微创治疗分会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脑出血微创治疗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修复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河南省物理医学会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常委,河南省物理医学会脑血管病外科分会常委,河南省科普医学会神经外科及脑血管外科分会常委。

擅长各种脑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尤其是在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和血流重建术、颅内动脉瘤、烟雾病、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的显微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颈动脉体瘤显微外科切除及血流重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在郑大一附院颈动脉外科领域率先施行改良小切口显微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率先进行椎动脉内膜剥脱术及巨大颈动脉体瘤切除+血流重建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主持的显微椎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填补河南省技术空白。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第一作者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发表临床论著10篇。参与编写神经外科系列专著及参考书籍3部。主持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1项, 获2024年度省科技厅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支持。

郭社卫,医学博士,郑大一附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担任首届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神经外科全国学组副组长、首届河南物理医学学会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届河南省卒中学会脑出血微创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首届河南医学科普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第二届河南物理医学会理事及首届河南卒中学会委员,北京市神经内科学会泛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专注于脑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及介入治疗。擅长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及外科治疗,脑及脊髓血管畸形的介入及外科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及椎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术及支架植入术,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狭窄的球囊成型术及支架植入术,烟雾病的颅内外搭桥手术,颅内外动脉闭塞的血管搭桥手术,颅内富血管肿瘤的术前造影评估及供瘤动脉栓塞手术。

个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

来源:健康大河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