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文说了,全球IC 设计领域以美国为主导,欧洲、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跟班。无论是在fabless IC设计领域,还是在IDM IC设计领域,中国大陆都远远落后。
继续“半导体复仇者联盟”系列。
接上文,说半导体产业链的芯片设计领域。
前文说了,全球IC 设计领域以美国为主导,欧洲、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跟班。无论是在fabless IC设计领域,还是在IDM IC设计领域,中国大陆都远远落后。
全球芯片设计市场分布格局
全球芯片设计市场分布格局
那么,在芯片设计的细分领域中,我国(大陆)落后多少呢?国产化厂商追赶情况如何呢?
下面笔者选择8个细分领域,逐一梳理一下。需要说明的是,部分数据因来源和口径不同可能存在差异,错漏之处请网友留言批评指正。
一、处理器芯片
1.微机处理器芯片(CPU),差距极大。
微机处理器芯片(CPU)主要应用在平板、笔记本、电脑上。在该领域,英特尔(Intel)是绝对的老大,老二是超威(AMD),这两家美国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份额的95%以上。
国产CPU代表厂商是龙芯中科、海光信息、兆芯等。其中,龙芯中科在2024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其即将推出基于 7nm工艺的3B6600 CPU,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能够达到Intel 12/13 代酷睿中高端水平,比肩i5、i7 系列。
2.手机处理器芯片(AP),差距较大。
手机处理器芯片主要集中在这6家手上,台湾的联发科(34%)、美国的高通(31%)、大陆的紫光展锐(13%)、美国的苹果(13%)、韩国的三星(6%)、大陆的华为海思(4%)。国产厂商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占有了一席之地,拿下了17%的市场份额。
不过,目前智能手机芯片的主流是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简单说,SOC是将CPU、GPU、基带等集于一身的“超级芯片”。在该领域,全球市场基本被美国的高通、台湾的联发科、美国的苹果、韩国的三星四大巨头垄断,几乎占99%。
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曾在全球排第5(当时约占10%的市场份额),具备设计14nm智能手机SoC能力,但在美国制裁下,难以获得台积电产能,此后只能采用4G SoC。现在,华为麒麟9000S芯片复出,中国大陆能够制造7nm级芯片,虽然还不能量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后可以与美国巨头分庭抗礼了。
3.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芯片(MPU/MCU) ,差距巨大。
微处理器(MPU)和微控制器(MCU)是两种常见的嵌入式系统核心组件。目前,该领域主要被荷兰的恩智浦、美国的微芯、日本的瑞萨、瑞士的意法半导体、德国英飞凌、美国的德州仪器、韩国的三星、美国的芯科、台湾的新唐割据,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3%
国产MPU/MCU代表厂商是华大半导体、兆易创新,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3-4%。
二、存储器芯片
存储芯片主要有三类,DRAM(内存)、NAND Flash(硬盘) 、Nor Flash(闪存)。其中,DRAM和NAND Flash约占存储芯片市场份额的95%。
1.在DRAM领域,由韩国的三星(42%)、韩国的SK海力士(34%)、美国的美光科技(20%)三巨头主导,占比约96%;台湾的南亚科技、华邦电子和PSMC合计不到2%。
2.在NAND Fash领域,由韩国的三星(36%)、日本的铠侠(14%)、美国的美光(13%)、韩国的SK海力士(21%)、美国的西部数据(10%)割据,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4%。
3.在NOR Flash领域,主要由台湾的华邦电子(31%)、大陆的兆易创新(28%)、台湾的旺宏(21%)主导,此外还有美国的赛普拉斯和美光、大陆的普冉等重要参与者。
在DRAM和NAND Flash领域,大陆企业有长鑫存储、长江存储、兆易创新等企业,占比约1%,差距极大。
在NOR Flash领域中,中国大陆企业兆易创新位居第2,普冉位居第6,已经形成了竞争力,可以说完成了国产化。
三、通信芯片
1.基带芯片(BP),差距巨大。
基带芯片用于手机通话和上网,由美国的高通(61%)、台湾的联发科(26%)、韩国的三星(6%)三巨头主导,占比约93%。
国产基带芯片代表厂商是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翱捷科技,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5%。
2.射频芯片(RFID),差距巨大。
射频芯片主要被美国的博通、日本的村田、美国的思佳迅、美国的威讯、美国的高通、荷兰的恩智浦、日本的东京电子、美国的德州仪器、德国的英飞凌、瑞士的意法半导体割据,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1%。
国产射频芯片的代表厂商有紫光展锐、唯捷创芯、卓胜微等,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4%。
3.WIFI芯片,整体差距较大,细分有所领先
这里的WIFI芯片指大WIFI芯片,包括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设备(AP/路由器/网关)、消费电子设备(电视/OTT/智能音箱/游戏机)、物联网设备(MCU Wi-Fi)和汽车 Wi-Fi 芯片等。
该领域的TOP5厂商为美国的博通(23%)、美国的高通(18%)、台湾的联发科(13%)、美国的英特尔(12%)、大陆的乐鑫科技(9%),后面还有荷兰的恩智浦、美国的德州仪器、德国的英飞凌、美国的安森美、台湾的日月光环旭、台湾的瑞昱等一众企业。
其中,在手机WIFI领域,高通、博通和联发科合计约占76%的市场份额。在物联网/工业 WiFi 芯片领域,国产WIFI芯片有了较大突破。乐鑫科技在大WIFI芯片领域已经跻身全球第五,虽然在手机WIFI领域较弱,但在Wi-Fi的分支领域Wi-Fi MCU市场中出货量已经多年第一。紫光展锐在蜂窝物联网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25%,全球第二。
四、图像处理器芯片(GPU),差距极大
GPU芯片主要用于处理图形和图像信息,是高清游戏必备的芯片。GPU芯片大致分为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两种:在集成显卡细分领域,由英特尔(62%)、英伟达(21%)、AMD(15%)美国三巨头垄断。在独立显卡领域,英伟达一家占比约80%,剩下的基本被英特尔、AMD瓜分。
国产GPU代表厂商有景嘉微、摩尔线程等,在国际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图像传感器芯片(CMOS),正在赶超
CMOS广泛应用于手机、相机、平板和汽车等消费电子产品。该领域主要由日本的索尼(45%)、韩国的三星(19%)、大陆的韦尔豪威(11%),美国的安森美(6%)、瑞士的意法半导体(5%),韩国的SK海力士(4%)、大陆的格科微(3%)、大陆的思特威(2%)割据。中国大陆企业占比约16%,占有了一席之地。
其中,豪威(2019年被韦尔收购)仅次于索尼和三星,排名第3。在汽车CMOS细分市场,韦尔车载摄像头CMOS芯片出货量已超越了安森美、思特威、索尼等巨头,排名第1。
六、人工智能芯片(AI)
人工智能芯片目前是美国的英伟达一家独大,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84%。此外,美国的博通约占7%、AMD约占5%。在数据中心AI细分领域,英伟达占比更高(97%),AMD1%多一点,英特尔1%少一点。
国产AI代表厂商有寒武纪、燧原科技、地平线、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近年来字节跳动、阿里平头哥、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都挤了进来。
七、汽车芯片,整体差距巨大,细分有所领先。
汽车芯片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严格意义上讲,与汽车直接关联的所有电子芯片的都可纳入汽车芯片,一辆燃油车需要300-500颗芯片,一辆电动汽车需要1000-2000颗芯片。
汽车芯片的主要玩家是德国的英飞凌(13.9%)、荷兰的恩智浦(10.8%)、瑞士的意法半导体(10.4%)、美国的德州仪器(8.6%)、日本的瑞萨电子(6.8%),后面紧跟着还有美国的博世、美国的安森美、以色列的Mobileye、美国的ADI、日本的电装、美国的美光、美国的微芯、日本的罗姆半导体等。
国产汽车芯片代表厂商有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斯达半导体、士兰微、韦尔股份、北京君正、芯擎科技等,整体上占比不到7%。但在汽车芯片细分领域有突破,如车用低压Power MOS芯片闻泰排名世界第2位,车规级IGBT模块斯达半导体排名世界第6位,MOSFET、IGBT单管士兰微排名世界第9位,CIS产品韦尔排名世界第2位,车规级DRAM北京君正排名世界第2位。
八、FPGA芯片,差距极大。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几乎被美国四大公司垄断。AMD在2020年收购了赛灵思,市场份额超50%。英特尔在2015年收购了Altera,市场份额约30%。微芯科技(Microchip)2019年收购了 Microsemi,市场份额约7%。莱迪思(Lattice)市场份额约6%。四大厂商不仅在芯片设计垄断,而且还垄断了FPGA芯片配套的设计和EDA工具,形成了极强的技术封锁,近9000项专利构筑了牢固的知识产权壁垒。
国产FPGA芯片代表厂商有紫光国微(同创)、高云半导体、复旦微电子、安路科技等,市场份额约1%。
九、其他芯片
总体上看,在中低端芯片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地位并逐步建立起了优势。
比如在监控芯片领域,我国已经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国产厂商有海康威视、大华、华为海思、富瀚微、星宸科技等,可以与美国的德州仪器、韩国的Nextchip、瑞士的意法半导体等竞争。
比如在机顶盒芯片领域,国产厂商有华为海思、晶晨半导体、中兴微电子、福州瑞芯微等,建立了优势地位。
比如在触控芯片领域,汇顶科技是这个领域龙头,可以与台湾的晨星半导体和敦泰科技竞争。
当然,也有一些差距大的领域:
比如时钟芯片,全球市场份额主要被美国公司把持,如微芯、德州仪器、芯科、Teledyne等,国产厂商有天奥电子、奥拉半导体、赛思电子、新港海岸等。
比如量子芯片,2024年12月10日,谷歌推出量子计算芯片“Willow”。Willow拥有105个物理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能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标准计算任务。这个任务如果交给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可能需要超过10^25年,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宇宙的年龄。
综上,我国(大陆)在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在全球市场的整体占比很低,且产品线整体处于市场的中低端。不过也能够看到,在部分细分领域,我们也拥有了一定地位,有的已经取得了领先优势,在中高端细分赛道也取得了技术突破。
此前,中国移动、华为、中兴、华大九天等联合发布了全球首颗全调度以太网DPU芯片“智算琢光”, 采用了先进的三维芯片集成技术,通过在DPU芯片上集成了GPU、FPGA等多种计算单元,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智算琢光”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高性能芯片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12月22日,中国移动联合华为、中兴、华大九天等联合发布了“智算琢光”
随着国际上的芯片制造设备和代工厂对我国芯片设计企业关闭,中国本土芯片设计领域所能够使用的制造技术陷入了困境。之前,我们的芯片设计企业依托工艺技术的进步和EDA/IP工具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发展,现在情况变了,倒逼我们技术创新。这其中,芯片设计的架构创新、微系统三维集成可能是重点突破的方向。
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陆本土芯片企业在“冰面之下”者众多,后劲很足,相信破冰之势很快就会到来。
下一篇,说半导体领域的芯片制造设备。
来源:物流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