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生物,都有与其特点、习性相适应的三维生存空间,以便作横向、纵向、竖向和斜向运动,达成生存所需,区别只在于延展范围或大或小。人生存在地面上,看其它生物的活动轨迹也以地面为主,如树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水中鱼儿通江达海等。但是,有一类生物仅从一般意义上的地面维度看
是生物,都有与其特点、习性相适应的三维生存空间,以便作横向、纵向、竖向和斜向运动,达成生存所需,区别只在于延展范围或大或小。人生存在地面上,看其它生物的活动轨迹也以地面为主,如树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水中鱼儿通江达海等。但是,有一类生物仅从一般意义上的地面维度看其生存空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上看到相应的空中,地-空一体化才是它们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生存空间,这就是鸟(和个别会飞的哺乳类动物),古诗“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真实写照了鸟儿地面觅食、空中飞翔的习性。
鸟类凭借飞翔能力超越地表自然条件限制,有着最大的生存自由,迁徙种类适应季节变化可以南来北往、跨洲过洋,居留种类和迁徙途中停留觅食休息的鸟儿,也非固守一地而是变动不居,上下翻飞、地空转换是常态。这是鸟类灵动悦人之处,自由度最大,分布和运动空间最广阔,最易为人所乐见,但也导致它们与有威胁的人类活动及其生产生活设施相遇几率最高而生存不易。世界自然基金会有关报告称,过去50年中全球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了73%,《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说近一半迁徙物种的数量正在下降且超过1/5濒临灭绝,我国保护名录中鸟类入列比例高达98.5%,都反映了鸟类面临的生存压力。
鸟类保护有反盗猎、管控栖息地退化丧失和预防迁徙不能及鸟撞几个方向的工作,其中迁徙不能和鸟撞主要是空域生境人为快速变化的产物。迁徙不能,可以概括为空域生境受人类活动影响鸟儿找不到安全迁徙路径,又试图突破屏障反复试飞导致精疲力竭,或就此延误迁徙、放弃迁徙,迁徙行为被动改变的结果便是凶多吉少。鸟撞,即以速度保持飞行状态的鸟儿,来不及躲避或雾天看不清前方固定的或动态的障碍物,而撞“墙”撞“线”撞伤身体或直接毙命。
以前的农耕和乡村社会,可能很少有对鸟类空域生境构成威胁的人工设施,至于高山等自然障碍,聪明的鸟儿们选择从最省力的山谷飞过,形成了许多千年鸟道。而现在经济社会立体化发展,向空中延展的高大建筑物、生产设施,以及亮化工程等,使鸟类空域生境早已不再自然、宽阔、清朗、安全,甚至变得危机四伏,鸟儿起落飞行危险重重。
如风力发电,全国已并网风电场5000多个,在役运行的发电机组约20万台,最大机组的风轮直径达260米,扫风面积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约5万平方米,单机年输出电能可达6200万度。但另一方面,适合风力发电的风场同时也是鸟类不可多得的空域生境,有风电从业者述及评价风能资源,说从他们的测风结果来看,那些适合建风电场的地方多为鸟类迁徙通道,这应该是客观的,因为鸟有借风势飞行的习性,再者鸟类生境区是仅存无多的自然半自然区域,有建风电场的潜力。现实也是如此,许多已建、在建和拟建风电场,大多都和鸟类迁徙通道高度重合,如黄渤海、东海、南海海岸线上以及向海向陆方向扩展地带,既是著名的东亚-澳大利西亚等鸟类迁徙通道,也已风电机林立,且还没有完结。
所谓鸟类迁徙通道,并非单指鸟在空中飞行通道,而应该是地-空组合式立体化通道,尽管从初始到终点通道很长,但大多数鸟的迁徙是脚踏石式一站一站作低空飞行的,以应停歇觅食之需或应对恶劣天气,觅食停歇期间也会不停落下飞起转换场地。同时,基于鸟儿自由之身灵活性和地-空环境的变化,迁徙通道上下左右涉及的空间可能很宽阔,不像高速公路有明确的宽度和界限。再者,风电机叶片高速运行扰动空气围绕机组形成负压区或漩涡,对飞行中的鸟儿有吸引作用,一不小心进入负压区就很少有能飞出者。由此,风电机便成为鸟儿们如影随形的威胁因素,极易发生迁徙不能或鸟撞。
据报道,美国平均每年大约有10到40万只鸟类因为运行风电机而死亡。德国调查“阿尔法文图斯”海上风电场,发现风电场内部鸟类丰度比风电场外低了75%~92%。印度一项研究认为,风电场地区猛禽数量显著减少,与之相关的生态链发生改变等。
又如高压输电线路,高大的铁塔揽起上中下多层多回电线,既长又高还层层叠叠,成为阻挡鸟飞行通过的一堵堵空中电线墙,输电线路下面又较少人类活动而鸟儿多有造访,同时一些需要高处营巢的鸟找不到高大树木时便在输电线铁塔上筑巢繁殖,由此便有了鸟和输电线路的矛盾。据报道,美国10年前每年有超过2500万只鸟因撞高压线而亡,还有560万只鸟触电死亡,10年后不知道是改善还是恶化了,就我国的情况看很不乐观。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超过226万公里。铁塔上筑巢影响鸟和线路安全的问题,国家电网通过安装人工鸟巢的“生命鸟巢”项目正在解决,但线路的问题可能越来越突出。如鸟类王国鄱阳湖滨湖区域新建的双回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工程,穿行于白鹤、白枕鹤、白头鹤及其它大量候鸟的越冬地,专家们观察到晴天有的鸟群飞不过去回到原地,有的盘旋升高飞过去了,但仍担心大雾天鸟儿看不见输电线路时怎么办。
在保护鸟类空域生境上,人们是有正确认识并陆续采取了一些实际举措的。如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迁徙猛禽,拆除了4座岛上的80台风电机;辽宁法库县曾叫停建在白鹤等鸟类重要迁徙地的风电场项目;云南大山包自然保护区为了黑颈鹤迁徙安全,将电线改道、光缆入地。拥有雪峰、罗霄、南岭山脉等“千年鸟道”的湖南省,根据专家就已建风电场对鸟类迁徙影响较大的意见等,出台文件禁止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带规划建设新的风电项目;华电集团在湖南蓝山县的风电项目,因当地每年有200多天处于阴雨大雾天气,拆除了位于候鸟迁飞通道重点区域边界的17号风机等。
有关单位就鄱阳湖区鸟撞线问题进行多次研讨,寻求输电线路与迁徙鸟类的和谐之道。一些公共场所适时熄灯为鸟类消除光污染,一些玻璃幕墙导致鸟儿误撞的问题也被关注到。
但总体上,我们保护鸟类生境的重点还是在地面栖息地上,对空域生境关注不够,没有形成一套针对性强的说法,也没有系统的应对举措,其实空域生境保护不好,地面生境也必然是退化萎缩的。一个时期以来对于诸如风电场等新兴产业和输电线路等线状工程对鸟类空域生境的影响,主要寄希望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但实践证明许多环评为发展清洁能源减污降碳讳、为发展地方经济讳,与有人-鸟具体冲突时,多把做出改变的义务毫无根据的托付于鸟,也就是项目选址是不可更改的,鸟类如何迁徙栖居则是可以按照心定“变化”的,因而很难靠得住。
为此,建议有关方面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毫不吝啬的将保护鸟类空域生境放在和地面生境保护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地-空生境一体化评价研究、一体化部署保护。在述及鸟类面临威胁时,突破栖息地分散、外来物种入侵、湿地萎缩、水质污染、人为盗猎及气候变化等传统叙事,实事求是纳入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空域生境状况,监测空域生境变化和鸟的适应性及受威胁情况等,以利各方面切实重视起来。工作调研、宣传报道等,都应当重视发掘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促进鸟类空域生境保护主流化,不断见实效。
将鸟类空域生境保护放在和地面生境保护同等重要的地位,不但有利于鸟类世界的莺歌燕舞,惠及整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发展,也有利于涉及鸟类空域生境相关产业、设施的高质量发展,不但是减污降碳、节能减排的,也是人鸟和谐、生态文明的。经济要发展,生态要保护,万物要和谐,同在一片蓝天下,矛盾冲突肯定少不了,但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办法总比困难多,光明就在前头。
如据报道,我国某走出去的能源企业在风电项目中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噪声和视觉污染,风电场矩阵设计遵循当地环保标准、土地规划以及动植物保护措施,宁可降低装机容量,也不破坏物种保护区域;在风电场安装监控和鸟类提醒、警报设备等,进行持续性监测,根据实时监测到的鸟种类、距离、飞行轨迹,判断相撞危险以启动警报设备或定期停机,从而规避鸟撞风险。这就是很好的做法,诸如此类如果能在国内推广,加上国内的经验和积极探索,相信就能改善鸟类空域生境,减缓鸟的压力。
来源:自然保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