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6日在京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随着国内政策支持、创业环境改善,中国留学生“回国发展的意愿愈发增强”,从留学到归国的人才环流模式日趋成熟。欧美同学会原副会长、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表示:“人才无国界,爱国有归处。我们要以更加
5月26日在京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随着国内政策支持、创业环境改善,中国留学生“回国发展的意愿愈发增强”,从留学到归国的人才环流模式日趋成熟。欧美同学会原副会长、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表示:“人才无国界,爱国有归处。我们要以更加自信、开放和理性的态度,吸引全球英才来华发展,同时要鼓励留学人员坚定信心、坚持留学报国传统。”(5月27日《中国青年报》3版)
留学生回国意愿增强,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中国在全球人才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变迁,更彰显出“我的中国心”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成为驱动“中国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留学报国始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传承。容闳、詹天佑等首批赴外留学生,怀揣着“实业救国”“科技兴国”的理想毅然归国,为中国近代化艰难奠基;新中国成立初期,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海外学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用智慧与热血筑起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石。如今,新一代留学生回国意愿的增强,正是对这一光荣传统的赓续。这种跨越时空的“中国心”,早已深深镌刻在中华儿女的基因之中,成为连接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精神纽带。
人才无国界,爱国有归处。人才流动本是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优秀人才在国际间的学习与交流,有助于知识的传播与技术的创新。然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与认同,始终是留学生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当海外学子在异国他乡学有所成,他们更希望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祖国的建设,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这种“爱国情怀”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基于对祖国发展需求的深刻认知,以及对自身使命的自觉担当。
留学生回国意愿增强,背后有着坚实的现实支撑。一方面,国内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为归国留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国内创业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速,科技创新、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南山等为代表的创新创业高地,汇聚了丰富的产业资源与创新要素,吸引着众多留学生投身其中,将海外所学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实际动能。
留学生回国意愿增强,是“中国心”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更是“中国新”发展的有力见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会有更多海外学子选择归国发展,他们将与祖国同频共振,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在这场“人才环流”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心”必将催生更多“中国新”。
来源:魅力十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