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高系统产能,必须找到并改善瓶颈。但寻找瓶颈是很困难的。工业界使用的大多数方法都无法找到瓶颈。这主要是由于瓶颈是动态的,经常从一个工序转移到另一个工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工业界常用的瓶颈识别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发现工业界常用的瓶颈识别方法并不奏效
为了提高系统产能,必须找到并改善瓶颈。但寻找瓶颈是很困难的。工业界使用的大多数方法都无法找到瓶颈。这主要是由于瓶颈是动态的,经常从一个工序转移到另一个工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工业界常用的瓶颈识别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发现工业界常用的瓶颈识别方法并不奏效。
为了证明几乎所有常用的瓶颈识别方法不奏效,我将使用一个简单的系统作为例子和参考系统。该系统只有三个工序(P1、P2和P3)和四个空间有限的缓冲区域。为了便于理解,该系统将是一个静态系统(见转移瓶颈)–除了静态节拍时间在观察过程中发生变化。缓冲区域假设为足够小,以便在观察的两个阶段中可以迅速消耗或补充。
该系统可视化如下。在前一半时间里,工序P1是明显的瓶颈,每个零件的节拍时间为10分钟。在系统运行了一半时间后,节拍时间发生了变化。P1工序的节拍时间降低到5分钟,而P3工序的节拍时间从5分钟增加到10分钟。因此,瓶颈从工序P1转移到工序P3。
我们对瓶颈的定义如下:
在任何时候,系统的瓶颈是制约此时系统产能的工序。在前一半的时间里,只有当P1的节拍时间发生变化时,系统产能才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前一半的时间里,瓶颈在工序P1。同样地,在后半段时间里,瓶颈是在工序P3。请注意:工序P2永远不会是瓶颈!
至于系统行为变化的原因–这其实并不重要。在现实中,可能是生产的产品发生了变化,软件中的错误,操作人员的失误,或者机器中的一个小缺陷改变了瓶颈的行为。在现实中,你可能有更大的缓冲区域,虽然效果通常不会像上面的例子那样剧烈,但真正的生产系统经常有转移的瓶颈,产生和参考系统一样的效果。 另外,请记住,选择上面的例子是为了便于理解。
出于实际考虑,我们进一步假设系统运行的总时间足够长,与观察时间相比,瓶颈从P1到P3的转变几乎是瞬时的。利用上面这个例子系统,我们现在将测试工业界最常用的瓶颈识别方法。
在工业领域,用于寻找瓶颈的最流行的方法可能是看节拍时间。其方法是,节拍时间最长的工序是瓶颈。不巧的是,这对转移瓶颈或改变节拍时间不起作用。
让我们看一下下面的参考系统。在观察期内,工序P1前一半时间的节拍时间为10分钟,后一半时间的节拍时间是5分钟,因此平均节拍时间为7.5分钟。同样地,工序P3的平均节拍时间也是7.5分钟。工序P2从未改变,其平均节拍时间为8分钟。根据使用平均节拍时间的瓶颈识别方法,工序P2一定是瓶颈–只是在现实中它从来都不是。平均节拍时间法在流程中找到的工序从未成为过瓶颈!
平均节拍时间识别转移瓶颈不奏效
好吧,你可以争辩说,你应该对不同的系统再试一次平均节拍时间方法。但请记住,上面的系统是为了使瓶颈行为容易理解而建立的。在现实中,两个子系统之间不会有如此鲜明的区别,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真实系统。尽管如此,平均节拍时间方法的缺陷对真实系统仍然适用。综上所述,使用平均节拍时间识别瓶颈不奏效!使用节拍时间的方法的一个变种是使用总体设备效率(OEE)或设备利用率(关于OEE的细节,请参见我关于测量和操控OEE的系列文章)。这里,利用率或OEE被用来寻找瓶颈。观点是,具有最高OEE或利用率的工序就是瓶颈。
同样,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参考系统。在一半的时间里,工序P1的OEE为100%,P3为50%。在后半段观察时间内,这些OEE会发生变化。工序P2的OEE始终为80%,这是一个常数。由于每10分钟就有一个零件离开系统,受到瓶颈的限制,工序P2必须等待2分钟,10分钟中工作8分钟。因此,工序P2的OEE为80%。
现在我们对两个子系统的OEE进行平均。工序P1和P3的平均OEE都是75%,而工序P2的OEE为80%。因此,根据该方法工序P2一定是瓶颈–但它在现实中从未是瓶颈。OEE方法或利用率方法在流程中找到的工序从未成为过瓶颈!
作为参考,使用OEE进行瓶颈识别可以稍作修改,在OEE中包括额外的损失,包括速度损失、质量损失和可用性损失(参见什么是OEE?)只有零件等待时间或运输时间(缺料或阻断)不应包括在这个修改后的OEE方法中。尽管如此,结果还是一样的,这种改变只是对一个有根本性缺陷的方法进行了微调。综上所述,使用OEE或利用率识别瓶颈不奏效!
另一种常用的瓶颈检测方法是通过库存水平。其想法是,一个满的缓冲区域表明,瓶颈在缓冲区的下游。而一个空的缓冲区域表明,瓶颈在缓冲区的上游。只要不使用平均数,这种方法就有效。事实上,这是我自己的“瓶颈漫步”方法的两个基石之一。但是一旦我们开始使用平均数,这个方法就会失效。
让我们再看一下我们的参考系统。在前半段观察时间内,工序P1是瓶颈。之前的所有缓冲区域都是满的,之后的所有缓冲区域都是空的(我们在这里把偶尔通过的零件简化为仍然是空的)。同样地,在后半段观察期内,工序P3是瓶颈。之前的所有缓冲区域都是满的,之后的所有缓冲区域都是空的。同样出于简化的原因,我们假设瓶颈从P1到P3的转变与整个时间段相比相当快。
取平均值,我们会发现,工序P1前的缓冲区域总是满的,说明瓶颈在下游。工序P3后的缓冲区域总是空的,说明瓶颈在上游。到目前为止还不错。然而,中间的两个缓冲区域都是50%的库存水平,没有提供任何关于瓶颈的线索。因此,使用平均库存水平的方法并不能找到瓶颈!
在现实中,可能会有更多的随机事件,而平均水平正好是50%的情况很少。然而,根据49%或51%的库存水平来决定瓶颈在哪个方向,在我看来是风险相当大。此外,无论该方法选择哪个方向,它都会遗漏系统中两个瓶颈中任何的一个。综上所述,使用平均库存水平识别瓶颈不奏效!
最后,我们通过工序被阻断和待机的百分比来识别瓶颈。当一个工序不能将其完成的零件交到下一个缓冲区或工序时,该工序就被阻断了。当一个工序在等待新的零件到来时,该工序就会待机。观点是,一个被阻断的工序表明,瓶颈在该工序下游。一个待机的工序表明,瓶颈在该工序上游。正如库存,这种方法确实有效,是我自己的”瓶颈漫步”方法的第二个基石。但是一旦你开始使用平均数,这个方法就会失效。
让我们再看一下我们的参考系统。在观察上半场,工序P1既没有待机,也没有阻断,而工序P2和P3分别有20%和50%的待机时间(即在10分钟中等待2分钟和5分钟)。同样,在观察下半场,工序P1和P2分别有50%和20%的阻断。同样,出于简化的原因,我们假设瓶颈从P1到P3的转变与整个时间段相比是相当快的。
平均而言,工序P1被阻断25%,待机0%,表明瓶颈在P1下游。同样,工序P3被阻断0%,待机25%,表明瓶颈在上游。工序P2阻断和待机都是10%。由于工序P1和P3都指向工序P2,而且工序P2待机和阻断的百分比最低,该方法可以认为工序P2是瓶颈–实际上工序P2从来都不是瓶颈。因此,使用阻断和待机百分比的方法并不能找到瓶颈。
同样,在现实中,结果会不太清楚。然而,即使该方法偶然没有找到工序P2,而是其他工序,它仍然会错过一半的转移瓶颈。这也适用于使用阻断和待机平均百分比的更高级的科学方法,如Kuo等人1996年的文章 (Kuo, Chih-Tsung, J. -T. Lim, and Semyon M. Meerkov. “Bottlenecks in Serial Production Lines: A System-Theoretic Approach.”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 (1996): 233–276.)。综上所述,使用阻断和待机平均百分比识别瓶颈不奏效!
如上所述,工业界中几乎所有用于寻找瓶颈的方法在现实中都不起作用。正如丰田很久以前发现的那样。
"永远不要用平均数来识别瓶颈!"
任何使用平均数的瓶颈识别方法都会因为瓶颈的转移而乱了阵脚。由于工业界大多数人都使用平均数的方法,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对瓶颈是被有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大多是错误的。作为我在工业界开展的瓶颈识别工作的一部分,我通常会事先询问工厂的人他们认为瓶颈在哪。人们通常很确定他们知道瓶颈(包括管理层和白领及蓝领工人),但详细的分析证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错了。有50%到75%的人选择了错误的工序作为瓶颈。
更糟糕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可靠地确定瓶颈,他们改进了一个对整个系统产能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工序。他们为改善非瓶颈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不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任何改善,总之,完全是在浪费精力。
来源:立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