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游戏2》:口碑落差、超级符号、宣发狂欢背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1-01 11:23 3

摘要:2024年末《鱿鱼游戏2》正式上线,这个由巨型人偶、cult童谣、椪糖、三角方圆形组成的超级IP,再度揽回市场注意力,创下Netflix全球93个市场收视榜第一的新纪录。

文 | 川流尾气

2024年末《鱿鱼游戏2》正式上线,这个由巨型人偶、cult童谣、椪糖、三角方圆形组成的超级IP,再度揽回市场注意力,创下Netflix全球93个市场收视榜第一的新纪录。

具备高水准的前作,既帮助续作激起更大的市场水花,也为市场预期“打了个样”,让续作迎接更为严苛的观众审视。随着全7集一次性上线,从小红书、抖音、微博等平台的用户高频评论中,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观感:“总觉得差一口气”“不如第一部”。

而针对剧情本身的讨论,也更多围绕#剧中的人偶变水光肌、#李政宰等主演与第一部的颜值变化 等衍生话题,侧面说明故事线本身吸引力的减退。口碑评分则更加直观:《鱿鱼游戏2》烂番茄指数86%,豆瓣开分由6.7分迅速跌至6.4分。而前作《鱿鱼游戏1》,烂番茄指数 95%,豆瓣评分稳定在 7.7分。

我们试着把视角深入水面之下,探讨一下:可看度变低的背后,有哪些创作层面的失焦?曾创造出超级符号的影视 IP,应如何实现价值延续? “联名与装置遍及全球”的热闹宣发背后,有哪些获取“单剧集商业回报”之外的用意?

「高概念+闯关+游戏」的三重落差

《鱿鱼游戏1》的设定主打一个“简洁有力”,玩家的主线任务与驱动力单一、合一,即“留到最后,就能拿到钱”,幕后力量神秘而拥有绝对控制权,闯关情境吸睛而明确,关卡足够新鲜、层层递进。这也是所有“高概念闯关游戏”式的优质IP共性,例如日本的《大逃杀》《弥留之国的爱丽丝》、泰国的《13骇人游戏》。

反观《鱿鱼游戏2》,男主“与幕后组织者”对抗的角色任务似乎游离在“闯关主线”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用户的观剧沉浸感。而在面临一些关键抉择时,男主也会流露“英雄主义”的一面,做出理想化、道德化的选择,这也相应削弱了第一季所营造的“人性游戏”氛围。

同时,在“高概念闯关游戏”命题下,对概念本身的介绍铺陈越少,故事的保真度越高。而本剧对幕后Boss的展开篇幅有些过度,既破坏了前作构建的神秘遐想,也不在观众的注意力焦点上。就像是观看一场魔术,观众更关心魔术的解法,而非魔术师是谁。

我们可以对比经典的高概念电影,比如《盗梦空间》用一只陀螺作为区分现实与梦境的图腾,《热浴盆时光机》躺进浴缸就能穿越时空,《土拨鼠之日》则直接让主角日复一日经历同一天。它们都没有对概念背后的复杂机制进行描摹,也没有探究神秘力量的身份,却足够好看和让人信服。

再说“游戏性”。回顾《鱿鱼游戏1》中的闯关环节,不论是123木头人、椪糖,还是打弹珠、过玻璃桥,玩法自洽、难度递增、创意不减,在氛围紧张的同时具备“考验人性”的元素。

而《鱿鱼游戏2》一些游戏关卡的难度曲线不太合理,例如“5人6足” 游戏其中一个支线难度骤减,给观众“泄了一口气”的感觉。同时,关卡设定也有些疲于创新,例如经典返场的123木头人,玩法与前作基本一致。相较之下,“椪糖”环节在已知设定里设下陷阱,有较高的看点和讨论度:人们都选择了本应最简单的三角形,却排队走向了失败率最高的答案,这个残酷而幽默的转折,也被很多网友戏称是“考试周的自己”。

在“高概念闯关游戏”的框架之下,或许只有“设定”的弹弓绷得够紧,同类的博弈与缠斗、时隐时现的人性这些“戏剧性”才能放得够开。有时,创作的“抓小”正是一种可看性的“放大”,《鱿鱼游戏2》或许没能很好地命中这一点。

“超级符号”与“超级叙事”未必能两全

《鱿鱼游戏1》中成功制造了许多直观的记忆点:如洗脑的童谣、Young-hee人偶,甚至绿色套装、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案,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指代鱿鱼游戏的“超级符号”,成为坚实的用户心锚。

拿剧中的音乐符号来说,《鱿鱼游戏1》不论是123木头人中的童谣《木槿花开了》,还是粉色制服工作人员出现时的《Pink Soldiers》,简单重复的旋律,洗脑又深入人心。而《蓝色多瑙河》、海顿的小号协奏曲等古典乐适时运用,则在反差中强化了紧张诡谲的氛围。

反观《鱿鱼游戏2》,旋律重复、简单洗脑的音乐出现频次减少。除了保留部分古典音乐、让童谣短暂返场外,新增了现代歌剧和流行音乐等元素,例如俄罗斯转盘游戏环节音乐来自经典歌剧《图兰朵》,BIGBANG 的曲目也在剧中出现。探索更多元曲风的同时,却难免冲淡了音乐符号在观众心中的印象。

而以杂糅多变的音乐风格为切角,我们也能看出《鱿鱼游戏2》在创造一个更宏大的世界观:包括更复杂的角色,例如主角从求生者转变为反抗者,加入了为复仇主动入局的新角色;以及更复杂的人物关系,例如原本是宿敌、是分手情侣的两个人在游戏场重逢;还有更复杂的反派力量,例如跨国利益集团的浮现。

可以看出,本剧在一定程度上舍弃了“超级符号”,转而探索“超级叙事”,并希望以此展开社会秩序、失权等议题的讨论。

但像星球大战、哈利波特这样超级符号、超级叙事兼得的IP毕竟是孤例,《鱿鱼游戏2》或许更应该借着“超级符号”的心锚使巧劲,首先满足观众对于娱乐性的期待,继而在高概念闯关游戏的框架内融入深层次立意,避免伤及故事主线或降低内容可看性。

同样是高概念设定的《西部世界》或许值得参考,它将关于AI的哲思融入跌宕情节、角色成长中,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剧体验中,感受思想的冲击。在主题诠释这件事上,“单开一节课”往往不被观众买单,如果“于无声处表达”的难度太高,不要恋战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热闹的宣发,透露出哪些“醉翁之意”?

从覆盖服饰、餐饮、3C品牌的跨界联名,到亮相各国城市地标的线下装置,作为《鱿鱼游戏2》制作和发行平台,Netflix让我们见识到了一场关于剧宣的大型“展览”

在产品联名方面,彪马PUMA以剧中标志性绿色套装为灵感基础,推出定制款运动鞋服,围绕同款绿色灵感,Crocs推出了联名款洞洞鞋;潮流品牌KAWS则推出了剧中同款“KAWS YOUNG-HEE” 玩偶;3C配件品牌CASETiFY推出了手机壳、表带等定制产品;在澳洲、西班牙、法国等地,《鱿鱼游戏2》则包揽了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三大餐饮品牌的联名。

在装置和硬广方面,Young-Hee巨型人偶装置亮相马德里、威尼斯、吉隆坡等地,全球体积最大的Young-Hee在泰国湄南河畔展出。同款人偶形象还出现在韩国首尔街头的3D大屏幕,与此同时,首尔户外的广告大屏也用于剧宣。

在快闪互动方面,Netflix在纽约开设了《鱿鱼游戏 2》体验中心,快闪闯关游戏也登陆了悉尼港。在韩国本土,新世界百货在旗下商超落地快闪店,用户可以在剧集同款场景中打卡拍照,韩国的地铁快闪活动中,黑衣人与粉红士兵的cos组合还会邀请路人参与游戏。

以上是本剧宣发盛况的一隅,我们从中能感受到,这波宣发可以说是「宏大」「精细」。据娱乐宣发业内人士评估,《鱿鱼游戏2》预热期的宣发投入或许能达到数千万美元。

力度十足的宣发背后,一方面透露了片方对杠杆回报的信心,毕竟《鱿鱼游戏1》以 2140 万美元的成本为Netflix创造了近9亿美元的商业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跳出常规的剧宣框架看待本次宣发。前作《鱿鱼游戏1》的全球出圈程度,无疑为系列IP烙上了“Netflix制造”的文化符号,这也让Netflix为此次宣发寄予更大的野望:相比收获单剧集商业回报的“效”,更在乎提升Netflix平台的市场认知份额的“品”。

借着《鱿鱼游戏2》的宣发,Netflix似乎也在宣告其对全球发行网络、宣发渠道的丝滑掌控,重申自己是全球影视产业的头号玩家之一,同时进行一场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流行的“炫技”。

结语:

回过头来看,韩国本土编导黄东赫“主内”,Netflix“主外”的分工模式,也会引致前面提到过的创作失衡和口碑参差。像“英雄主义”的主角形象塑造,或许也是韩国剧集市场向海外流媒体平台倾斜的一种策略选择。

而“鱿鱼游戏”这个现象级IP,相比“影视作品”,也许更像是一款“互联网产品”。续作将如何在韩国本土与海外市场之间找平衡?剧集与观众的关系走向将如何发展?我们可以和很多已经在等待《鱿鱼游戏3》的用户一起,保持关注、保持观望。

来源:钛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