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职业的边界正被不断拓宽,新兴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是社会进步的缩影,更是个人梦想与时代浪潮交汇的璀璨火花。
开栏语: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职业的边界正被不断拓宽,新兴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是社会进步的缩影,更是个人梦想与时代浪潮交汇的璀璨火花。
陕西网开设《看!这是我的新舞台》专栏,通过鲜活个体的故事,展现新职业背后的汗水与欢笑、挑战与机遇,让读者看见职业选择多元化的今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属于自己的新舞台上发光发热。同时,激发社会各界对新职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促进理解与尊重,鼓励更多人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勇敢追寻自己的职业梦想。这不仅是一次对职业新生态的深度剖析,更是一场关于勇气、创新与梦想的心灵对话。今天推出第9期。
今年七月,直播行业迎来历史性一刻。国家公布一批新职业,网络主播位列其中,正式进入“国家确定职业分类”。
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网络主播“搏杀”于风浪间,不断探寻“大直播时代”的神秘宝藏。从“乱花迷眼”走向专业系统,除了实现个人职业成长价值外,又将给主播队伍职业化建设带来怎样的变化?记者带着疑问走近他们。
既“红”又“蓝”
乱“战”中的人才缺口
“听说你在搞直播,挣了不少吧?”
“还好。”
每当行外的朋友问起陈军的工作,他总是用这句“还好”来维持体面。
“我2020年进入直播行业,换过六家公司,‘干倒’了五家,还有一家转行做线下了。”自称“创业‘冥’灯”的陈军是河南洛阳人,西安文理学院广告学专业毕业后,留在西安干起了直播。
“行外的朋友看到的,往往是已经成功的,绝大多数‘朝生暮死’的公司没有人会关注。”在陈军看来,直播行业的准入门槛非常低,一个人一部手机就可以开直播。四五个人凑一起,就可以成立一家小的直播公司。
“但这个行业竞争又异常激烈,奔着‘简单、挣快钱’入场的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到此一游’的结局。这也造成了这个行业的异乎寻常的高淘汰率。”陈军说。
真如他所说,行业竞争已然如此激烈吗?
先来看市场规模。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直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74亿人,同比增长3386万人,增长率为3.3%。网民使用率为98.3%,同比增长0.9%,持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直播短视频已然构建了“互联网第一大应用产业生态”。
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下,从事网络直播的人员也呈爆发式增长,网络主播为越来越多人提供了规模化的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
人人皆可直播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也就是说每100个中国人中,至少有1个人专职做网络主播。
与此同时,截至2024年5月末,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超1.8亿个(多平台非去重数据),2023年全年新增开播账号1240.9万个。
单从这两项数据来看,相比于数量庞大、增长迅猛的直播账号,职业主播数量上似乎还有很大缺口。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随着直播市场不断扩大,直播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公开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直播行业的人才缺口为1941.5万人。
一方面是大批如潮涨潮落般出现又消失的直播公司,另一方面却是缺口巨大的市场需求,究竟为何会出现这种既“红”又“蓝”的矛盾情况?
“适者”生存
类型化造就职业多元化
“直播市场还在急速变化,要求也更专业。”晨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国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资深“直播人”,从2008年直播行业兴起之初,他就已经进入这个行业。两年前,他从广东回到西安,开创了自己的传媒公司。
对于目前存在的矛盾,他有自己的看法。“‘直播’市场的变化速度超过很多人的想象,信息滞后跟不上变化就只能被淘汰。”
他认为,以目前占据主流的电商直播来说,热门直播形式的每一次微小变化都能淘汰一大批人。
“一种直播形式只能用一段时间,甚至有的类型只能火一个星期,如果你不能及时跟随热点转移,你的粉丝就会被优秀的同行抢走。”在李国辉自成体系的理论中,“追热点”是生存的根本。
然而在主播许凯看来,“追热点”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婆,干啥呢?让我给您照个相吧。”这句开场白,就是许凯在直播领域的生存之道。
从高中时期开始,他就一直在为农村老人免费拍照,十余年间,累计拍摄上千张照片。
202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同行的朋友将他为老人拍照的过程拍了下来上传到网上,意外走红。不到1个月时间,许凯账号粉丝增至100万。
许凯说:“我做直播没有什么技巧,全凭真诚。”他会邀请村里的人一起直播,直播间就搭在田间地头。
“我去农村去了很多年,一直在想的是,怎么让老年人活得有用、开心,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
直播现场 受访者供图
如今,他靠网络主播这个特定身份来实现这个愿望,农户的货物得以销售,更多的人得到了帮助,而他也从中获得了快乐。
“很多同行朋友跟我抱怨过,说现在的直播真不好做,相比于沿海城市,我们西北地区尤其难做。”许凯说道。
李国辉也有过类似的感慨,他认为沿海城市发达的商品经济更有利于当下直播电商的生存。
平台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直播相关公司约89.2万家。从区域来看,广东现存9.2万家直播相关企业,位居第一。山东、河南分别现存6.2万家、6.0万家,分列二、三位。此后是福建、江苏等地,可以看出沿海省份在网络直播行业发展中的强劲竞争力。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许凯并不认同朋友的说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有沿海的优势,西北有西北的特色,脚踏实地做有价值的事,迟早能得到认可。”
许凯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似乎能在其他人身上得到验证。
“三根葱”这个由三位60后陕西老汉组成的搞笑团体,凭借幽默段子和地道的陕西方言收获了1300多万粉丝;冰蛋,一位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导游,通过在讲解中加入陕西方言和幽默元素,成为了拥有800多万粉丝的“大网红”;木森,依靠“接地气”的乡村大舞台形式直播,创造了令人惊喜的商业价值......
这些凭借契合本土特色,以贴近大众生活的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实现自身影响力提升并创造商业价值的本地账号,似乎为众多从事直播等相关行业的人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成功范例。
然而,正如陈军所言,或许因为“幸存者偏差”让我们只看到了成功的例子。
无论是李国辉这样“热点为王”的“技术流”还是许凯这种“但求真心”的“天赋型选手”,作为自由市场中野蛮生长起来的“适者”,他们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总是不免令人担忧。
直播产业想要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不能光靠这些“幸存者”。
主播“入编”
面向未来打造“正规军”
网络主播作为新职业纳入“国家队”后,职业标准与评价体系将逐步建立,网络主播有望摆脱MCN(多频道网络)机构培训为主的局面。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与网络直播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兼具理论性与实战性的人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范巍表示,新职业意味着新的就业增长点,且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人社部门及时公布新职业,能提升从业者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促进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王锤锤(本名王依丹),是一名职业演员、歌手。她喜欢用音乐记录生活,经常在西安各处做线下演出。
在成为网络主播之前,她在互联网平台上已经有不小的知名度。一次偶然将一段西安城墙下路演的视频发布在短视频账号后,迅速获得了众多粉丝的喜欢和关注。
从此拍摄成为了习惯,坚持分享和直播,也慢慢地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
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
对于网络主播被认定,她非常高兴:“现如今是网络时代,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的工作高度依赖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直播赚钱谋生,新职业的公布将使网络主播的职业规划更清晰,更利于直播行业的长远发展。”
今年大三的赵卓雅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年前成为了陕西文物总店的兼职主播。
她说之所以选择主播作为兼职,一方面是对主播工作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是受到了同学的影响。据她介绍,她身边很多同学都在做直播相关的尝试和工作,有自己摸索的,也有签约专业机构的。
赵卓雅正在直播
据统计,现有网络主播年龄横跨00后到60后,其中,60后占了6%,00后占了17%,80后、90后占比58%,是当前网络主播的从业主力军。不过,00后主播的占比正在不断扩大,网络主播平均年龄呈越来越低的趋势。
“从我自身考虑,我觉得兼职做主播一方面能提高我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对我的专业学习也有着积极影响。”不难看出,她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清晰的规划,对新兴职业的发展也满怀期待。
这也直接反映出,当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能够实现个体选择与国家认可的“双向奔赴”,不仅是利好信号,也将从整体上增强就业蓄水池的深度与广度,为个人、社会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来源:陕西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