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摘要:每年12月的北京总是寒冷的。但是在这寒风凛凛之中,却总有一丝温暖,温暖着我们的心,温暖着这个世界。而这温暖的源头,就是每年一度的“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
原文作者:邹礴
原文首发刊载于:“东方良友影视传媒”微信公众号(ID:dfliangyou)
※ 未经作者及原创首发平台同意授权,任何人无权转载使用!
第十四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成功举办
每年12月的北京总是寒冷的。但是在这寒风凛凛之中,却总有一丝温暖,温暖着我们的心,温暖着这个世界。而这温暖的源头,就是每年一度的“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
2024年12月28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承办、电视学院协办的第十四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再次如约而至,用同样的温暖,记录着时代前行的脚步,记录着一年来纪录片工作者们的坚守与拼搏。
从2011年第一届的红毯上走来,走过十四载风雨并肩,走过十四载酷暑寒冬,“光影纪年”已经成为中国纪录片行业的一个重要“品牌”,是拥有着无限活力的花季,也是拥有着美好未来的豆蔻年华。十四年的风雨兼程中,我们在这里见证了中国纪录片的再铸辉煌,见证了无数荣耀的诞生,见证了众多新人辈出,见证了技术的日新月异,也送别了曾经的前辈故交。无论中外,无论语言,陈汉元、雅克·贝汉、李易……那些曾经指点后辈的人们虽已离去,但是他们却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对未来的期许,期盼着后人创造更加精彩的明天。于是,尽管室外寒风猎猎,但是这一次依旧还有来自海内外各类媒体机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高校、工作室及个人从业者代表近500位嘉宾聚集在广院的这间演播室内,感受着真实带来的力量与温暖。
主持人陈晓楠这一次的盛典典礼,由著名主持人陈晓楠主持。光明日报社原总编辑、中央电视台原台长、第十届中国文联副主席胡占凡,国家广电总局理论文献片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德龙,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宏,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绍华,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范宗钗,五洲传播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编辑井水清,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永晖,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李向东,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张军锋,著名钢琴家、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副主任韩冰,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爱奇艺副总裁兼纪实内容负责人严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制中心主任、真实传媒总经理何小兰,国际制作人、波兰媒体策划人翠花等众多领导嘉宾莅临现场。
学院奖颁奖典礼的三尊铜像左起:
尤里斯·伊文思-荷兰纪录片导演朱连魁-拍摄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武汉战争》孙明经-中国电影教育先驱、早期中国纪录影像的实践者用影像书写历史的纪录片被誉为“国家相册”。在这本厚重的“国家相册”中,我们总能感受到其间蕴藏的蓬勃能量和无限温暖。纪录片的拍摄是客观的、理性的,甚至是“冰冷”的,但是其间展现的内容却永远充盈着人文关怀的温暖。正如“光影纪年”这样一场纪录片人每年一度的“年终盛会”,真实与温暖,是永恒不变的关键词。
于是,在今年的“光影纪年”盛典上,我们看到了代替女儿领奖的妈妈泪洒颁奖舞台,讲述着女儿拍摄创作纪录片《女人世界》的艰辛。诚如学院奖创始人何苏六教授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宏所言,获奖纪录片是导演最好的作品,而女儿是妈妈最好的作品。
于是,在今年“光影纪年”的获奖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纪录片人用温情与担当创作出《里斯本丸沉没》《365秒浓缩巴以一周年〈生死一年间〉》等优秀作品,用纪实影像的真实之力,向那些在战争离乱中罹难逝者的在天之灵深情告慰,也深切呼唤着“世界和平”这一全人类的共同祈愿。
于是,在今年“光影纪年”的获奖作品中,我们透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妈妈和我的AI爸爸》等作品,看到了纪录片人是如何用心灵温暖心灵的。
于是,在今年“光影纪年”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曾经为我们带来感动而又感到陌生的面庞。朱贤亮、奚志农、王新建、潘大为、胡劲草、王海涛、黄海波、何小兰,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作品或许早已烙印在纪录片观众的脑海中,但是他们的面孔却依旧那样“陌生”。“光影纪年”用特殊的方式,给予了他们最温暖的拥抱。
“推动纪录片发展贡献奖”获得者代表颁奖嘉宾合影左起——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绍华《纪录片编辑室》栏目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制中心主任、真实传媒总经理何小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栏目制片人王海涛《凤凰大视野》栏目代表、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总编室主任、电影台台长黄海波国家广电总局理论文献片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德龙左起——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绍华新闻工作者、纪录片人胡劲草著名纪录片导演、杰出制片人王新建著名纪录片摄影师潘大为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纪录片资深策划、纪录片创新发展先行者朱贤亮国家广电总局理论文献片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德龙于是,在今年“光影纪年”的现场,名为《时光见证·同行致远》的短片,带领着我们重温那些与学院奖相互陪伴、相守十四年的温暖故事;
短片《时光见证·同行致远》于是,在今年“光影纪年”的大屏幕上,与会嘉宾《与光同行》,回望“中国纪录电影放映计划”2024·北京放映季中的那些“催泪”时刻;
短片《与光同行》于是,在今年“光影纪年”的舞台上,青年钢琴演奏者韩寒北与大提琴演奏者王菲娜用一曲《Long Way From Home》,在致敬本曲出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对历史真实打捞的同时,也在致敬所有纪录片人坚守与担当。
钢琴演奏者韩寒北、大提琴演奏者王菲娜合奏《Long Way From Home》作为“国家相册”,纪录片的“厚重”来自历史的沧桑,来自文化的深邃,来自现实的沉重,来自文明的交汇,来自对未来的期许,来自纪录片永远蓬勃如青春的律动。
于是,在沧桑的历史中,我们希求用《两岸家书》中不断的亲情血脉,告诉海峡对岸的同胞们当下的《澎湃中国》;
于是,在深邃的文化中,韩寒北用钢琴独奏《唐人诗意·题破山寺后禅院》,在穿越古今的旋律中体悟曲中真意,带领我们从“唐人诗意图”的浪漫中体悟纪录片的文化内涵;
钢琴演奏者韩寒北独奏《唐人诗意·题破山寺后禅院》于是,在沉重的现实中,我们用365秒的时间穿越“生死一年间”,祈愿这世间再无战乱、再无陨落的生命、也再无“坏情绪”;
于是,在交相辉映的中外文明中,我们跟随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再次踏上“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的2024之旅,回望一路上那些因纪录片而与中国结缘的国际朋友;
典礼现场介绍“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成果于是,在对未来的期许中,我们看着何苏六教授与学院奖的虚拟化身“光年”在现场互动对谈,在人工智能时代对影像真实的“时间与空间统一性”这种近乎哲理性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
第十四届学院奖主题——“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于是,在青春激昂的律动中,青年歌者冯佳琪在北京乐禾子童声合唱团的天籁之中唱响的学院奖主题曲《你是我的名字》,更像是正当豆蔻年华的“光影纪年”的一次引吭高歌,让我们看到了纪录片不竭的生命之力。
冯佳琪、北京乐禾子童声合唱团演唱学院奖主题曲《你是我的名字》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十四载跋山涉水,十四载山高水远,十四载砥砺前行,“光影纪年”有了太多的改变,也有很多的不变。
改变的是我们的年龄,改变的是更多元的参赛作品,改变的是更开放的国际化视野,改变的是我们拍摄创作及传播的方式与手段,改变的是不同的举办场地,改变的是“光影纪年”组委会的小伙伴们的组成。
但是——
对纪录片的热爱始终不曾改变;
记录当下、传承历史的文化信念不曾改变;
追逐真实、呈现人间悲欢离合的初心不曾改变;
让中国看见世界的真实、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不曾改变。
当今天变为历史,当明朝化作今夕,我们依旧相信,“光影纪年”还会与我们继续携手并进,见证纪录片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第十四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最终获奖作品名单
最佳大学生纪录片奖
《看那儿有三只野鹿》
最佳新人纪录片奖
《女人世界》
最佳创新纪录片奖
《妈妈和我的AI爸爸》
最佳摄影奖
《马背之上》
最佳剪辑奖
《蘑菇》(Shrooms)
最佳音乐音响奖
《两岸家书》
最佳手机纪实作品
《人间三万天:听见涛声》
最佳微纪录片奖
《365秒浓缩巴以一周年》
最佳网络纪录片奖
《是坏情绪啊,没关系》
最佳国际传播奖
《澎湃中国》
最佳外语纪录片奖
《狼群之中》(Among the wolves)
最佳纪录电影奖
《里斯本丸沉没》
最佳历史文献纪录片奖
《赤诚》
最佳系列纪录片奖
《布达拉宫》
最佳短纪录片奖
《鸳鸯楼房客》
最佳长纪录片奖
《火烈鸟:陨石坠落之后的生命》(FLAMINGOS Life after the meteorite)
评委会大奖
《里斯本丸沉没》
特别奖获奖名单
推动纪录片发展贡献奖
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住乡愁》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纪录片编辑室》
特别贡献奖
朱贤亮
奚志农
王新建
潘大为
胡劲草
版权声明原文作者:邹礴
原文首发刊载于:“东方良友影视传媒”微信公众号(ID:dfliangyou)
※ 未经作者及原创首发平台同意授权,任何人无权转载使用!
来源: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