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榜单,除了高分还能有什么可能性?

B站影视 2024-12-31 22:25 2

摘要:没想到《小巷人家》为她带来的增幅这么快就到了,她入选了今年知乎的年度影人榜单,是唯二入选的两位女演员之一。

之前我们才写了蒋欣的青衣困境:蒋欣的“青衣”保卫战

没想到《小巷人家》为她带来的增幅这么快就到了,她入选了今年知乎的年度影人榜单,是唯二入选的两位女演员之一。

或许有人会说,一个平台盘点的年度榜单有什么好在意的?

不,今年的这份榜单,还真有不少含金量。

仰望星空和现实题材并行

看这次的“年度影人”榜单:,我第一反应是,好哇,咱中女们也是水灵灵地支棱起来了,马丽和蒋欣在这一年确实是表现突出,值得好好夸赞的女演员。

她们的作品也不约而同地指向了现实主义题材。

《第二十条》关注法条的改革,《抓娃娃》则是对中式教育的寓言反讽,《小巷人家》看起来最温和,但里面的生活哲学同样值得咂摸。

不只是这两位女性影人的作品,这个榜单很明显地呈现出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偏爱。

像年初的《飞驰人生2》,虽然是全男电影,但里面表达的梦想与现实的困境,却是大众普世的。

一个赛车手的赛车梦和被搓磨的复杂生活,多少年如一的兄弟义气和总是迎头痛击的现实棒喝,所有的情绪复杂交织,有苦痛,但更有热血与中二。

惆怅和希望都随着“巴音布鲁克”的呐喊一起将这种情怀推向高峰。

《周处除三害》则对现实生活和人性幽微刻画地更加赤裸裸,一个以为自己时日不多的凶恶通缉犯,人生最后的事居然是杀了排在自己前面的榜一榜二。

在“一杀一个爽”的直给里,陈桂林以杀戮寻求人生价值的设定,反而叩问了人生意义的终极答案。

这样一个以恶对恶的故事,最爽的情节居然是他在灵修中心大开杀戒的时候,谁看了不会在心里鼓掌说一句“杀得好”呢?

还有上榜的其他作品《新生》《凡人歌》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一份锐利侧写。

但关注真实的生活,同样也可以仰望星空,是的,这份榜单的另一个有趣之处,在于以科幻为首的幻想类作品同样占了不少比重

《沙丘2》的视听美学在上映时就被各种角度地讨论过很多次,但知友们的目光也一直审视着这个经典科幻史诗IP里的宏大与细节。

普通观众的目光被大沙虫吸引,知友们研究的却是影响到沙丘里几乎所有科技产品背后的霍尔茨曼效应,在你来我往的讨论里拆解出他们认可的理性之美。

看他们在影视作品下引经据典的争辩,我常有一种看华山论剑(文字版)的错觉,是短兵相接,也是互相学习。

作为旁观者的我不一定能把争议全都看懂,但这种认真讨论的氛围其实蛮可爱的。

尤其是对像《从21世纪安全撤离》这种电子菌菇式的作品,他们不只讨论影片“发癫”一样的精神状态,更对里面的科幻细节有远不同于其他平台的深刻解读。

现实主义题材和仰望星空共存,科幻和现实有些时候本就是一体两面,它们在这个榜单里共同构筑起了两种类型的偏好和补充,实在是很妙。

现实主义的视角当然细腻入微且动人,对时代和情绪都有独特的意义,但仰望星空幻想星辰大海,也是观众最朴素真挚的情感之一。

古偶消失,内容价值成唯一风向?

除了这种在题材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求同存异,这份榜单的另一个有趣地方在于,那些热度很高,常被内娱各种讨论的古偶,在这里几乎“消失”了。

反而是如同《唐朝诡事录》《边水往事》这样的播前nobody,播后大黑马多次出现。

它们入选的指标也很容易理解,毫无疑问就是内容价值上的特别

像《唐朝诡事录》,在顶着原班人马第二部的压力下,仍然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内容输出。

第一部那些吸引人的奇诡案件、人物情感,在第二部依旧保持了延续,是熟悉的五人小分队破奇案、获成长的故事。制作还因为第一部的热播得以升级,武打场景全部上了一个level。

是少有的第二部口碑、评分、成绩得到正向延续的剧。

《边水往事》则是在大家以为高度饱和的犯罪悬疑片赛道里,靠冒险故事主线、沉浸式实景和值得反复咂摸的人物,闯出了一条大道。

三边坡是虚构的,但人物的情感和困境却是真实而有共鸣的。

关于这部剧的主题表达,知友们也有很多精彩的讨论,像这个但拓是“魂”的归纳就很值得聊聊,这里不展开了。

以这个标准去看榜单,就会发现很多戏的入选简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周处除三害》是用看似奇观凶猛的通缉榜榜三杀榜一榜二的壳子,容纳了非常多的社会议题的探讨。

《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导演李阳入选年度影人,也在于这部作品在类型电影越来越垂直的今天,以奇幻的想象力重新为电影观众构筑“电影梦”的魅力。

它们的共性通通在于,不仅有好内容,还有内容延伸出来讨论的价值。

这点也和平台特性是适配的,很多影视作品在知乎延伸出来的讨论话题,并不一定是如何评价人物、如何评价影视美学这样的基础维度。

还有一些更冷门专业的,看似和剧情具体内容无关,但却是一种对影视圈维度的拓宽。

比如在大众舆论场里没那么有流量热度的《里斯本丸沉没》,作为纪录片式电影在票房和热度上有先天劣势。

可这部作品绝对是盘今年电影圈不能错过的作品之一,它以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视角,尽可能去还原一段复杂真实的历史。

甚至片子的导演方励还现身问答下,亲自回应了关于自己“砸锅卖铁”拍片子的细节,从创作者的视角分享了这部电影在现实生活里,维度更广的意义。

还有今年我个人最喜欢的剧集top 5之一的《我的阿勒泰》,大学读李娟这近乎自传的散文集时,从没有想过它会以这样的面貌来做影视化呈现。

那些写进文字里的自由的风、狂野的梦,被拍出来后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型剧集,却恰恰好切中了当下年轻人“人生是旷野”的精神需求。

于是剧的讨论延伸出更深的话题,人们在阿勒泰的美景里,不再只关注剧里人物的故事,反而回问自己的心。

这种戏外的第二讨论空间,是比单纯好内容还要更难得的东西,它需要切合时代,更需要戳中大众。

而这份榜单正看到了这份内容之外的价值,对讨论的肯定,本身也具有意义。

高分之外的标准

今年的榜单里,除了高分作品这一栏,还有几个榜单很有意思。基本每家平台做年度总结,都会出高分推荐和低分避雷,但很少有专门罗列“热议”“黑马”“探索”作品这样并非以质量高低为唯一标准的榜单。

榜单这种东西,目的是为了客观公正。那么抽象、多维度的作品,就不值得入榜吗?也不见得。热议榜里,收纳了全年下来争议或者在某一领域里讨论量极大的作品,像是已成为华人春晚的《再见爱人4》,实际上很难说是从质量上获得大众认可的作品。

但我敢说每一个平时会关注影娱消息的宝子,多少都看过留几手、杨子、亮麦到底谁能站在讨人厌的金字塔顶尖的大讨论 。好作品陶冶情操,大烂片拿来吐槽。不过除此之外,那些自然引发观众们唇枪舌剑的节目、影视,能切切实实踩到观众的痛点、交流欲望,可以击中论好坏之外的分享欲。会做这样的榜单,正是体现了平台多元思维的象征——
影视综之所以会叫做文化产品,是因为能激发观众思考。除了论断好坏,激发不同个体之间的思维差异,更是人文的种子如星光花火般闪耀的催化剂。

还有黑马榜,除了给观众做参考之外,还可以为投资方、制作方提供以回报率、垂直领域、新派作品等各维度考量的指引。榜单入选的,基本都是没有变成烂大街的内容方向。往年很容易出现一种情况:一部火了,接着一堆制作方下饺子似地一窝蜂“致敬”。

而平台的风向,则是希望不同的赛道百花齐放。希望创作者们找到区别于同质化的个性,希望观众作为一人一票的评委,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无理由地追捧,或立场大于观点地输出厌恶,大家在各种不同的体感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道菜。你会发现,这些榜单里,有一些是平台受众给分并不高的作品,但并不妨碍这些作品被纳入总结里。寻找一种新视角、新力量,或许是大导开启新章,也或许是新锐导演的犀利感,或者是原作者身上带有浓厚的印记,都可以作为一种思想在进步的考量。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点是,文娱榜单不仅是代表某种质量的排名,更是需要体现观点碰撞的熠熠生辉。今年的年度影人、影视榜单,最有老一代百家争鸣的复古味儿。抛开粉圈的控评,也抛开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好坏,在“标准”之外,不标准的灵光一现,恰恰能文化产品最珍贵的所在。

E姐结语年度影人里有一段问答,是蒋欣对于《小巷人家》里宋莹擦泪为什么向上擦的解释:虽然镜头里看起来是往上擦泪,其实和年世兰的傲骨擦泪并不一样。可观众看了,还是会觉得,这是不是演员自己的惯有动作?所以哪怕很多观众给予赞美,当演员的还是需要一次次地修正自己,不要让观众下意识地产生“哦,她就是这样”的误解。

知乎正是这样的一种风格:文娱作品,产生了,解读就一定是不同的。要给观众发声的机会——哪怕看《凡人歌》的心得是分享怎么做卤肉生意、认为让麦琳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的起因是异国总统、看《热辣滚烫》聊了半夜讨好型人格有没有可能啃老,那都是一花一世界的观点。

也要给创造者发声的机会。这种发声的机会,不是让创作者跳台上数落观众水平差劲、看不懂高端审美,而是让说人话、干人事儿的主创,能心平气和讲讲自己对行业的看法。乍一看,好像各种观点满天飞,是不正常的;但一条条看下去,什么观点都有,才是正常的。珍惜每一个让“异见”存活,有效转化成意见的网络平台。因为不同,所以观众才有众说纷纭的可贵。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的年度影视榜单最佳是哪一部?

来评论区说说吧~

来源:高能E蓓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