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干副业,不一定是纯为了钱

B站影视 2024-12-31 17:18 2

摘要:其实理性一点说,不管是谁,投资黄金之前,可能都需要先想明白:自己买黄金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要投资长期持有、让财产保值,还是为了投机。如果是只是跟风,我认为需要再多考虑考虑。未来黄金价格很可能不一定会一直上走,要做好这个准备。

文|付一夫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博士)

本文由作者参加九派新闻“九派圆桌”直播《2025年,年轻人有哪些奋斗机会》讨论时的发言整理而成,发布前经作者审阅。

图源:视觉中国

年轻人搞钱,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能力圈”

今年,很多年轻人喜欢上了买黄金。

其实理性一点说,不管是谁,投资黄金之前,可能都需要先想明白:自己买黄金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要投资长期持有、让财产保值,还是为了投机。如果是只是跟风,我认为需要再多考虑考虑。未来黄金价格很可能不一定会一直上走,要做好这个准备。

巴菲特曾经强调过“能力圈”的概念,就是只投资自己能够理解的领域。他早年专注于投资那些他能够透彻理解的公司,比如可口可乐。因为他明白,只有对自己有信心的投资,他才敢于大举买入,并长期持有。这也正是他能够长期持有不动的原因。

巴菲特早些年不投资科技股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认为这个行业过于复杂,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这对我们许多投资者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进行投资。

那么作为投资者,我们还是应该吸收巴菲特的理念,比如在投资黄金之前,我们要先评判一下,自己到底懂不懂哪些因素会导致金价的波动?如果真的看得明白,才有充分的准备去应对未来的风险。同时,可能还需要考虑,正规的渠道、靠谱的平台,包括准备持有多长时间,用多大金额去配比等等问题。

同时,今年“谷子经济”爆火,实际上也有迹可循。

如果要往前追溯,10年前后,互联网速发展,每隔一两年都能出来一批这样的较热的现象。比如当年的共享单车、共享雨伞。这里面可能有利可图时,不管后面能不能成功,人们就一窝蜂先进来。

做过风投的人应该都知道,选择投资标的时候,往往不是只投一个项目,只要是风口,故事有想象空间,都可以把钱往里扔,毕竟资本是逐利的。举个例子,一年投100个项目,如果能活五个项目,那么很可能就足以把他剩下那95个烧的钱全赚回来。对于资本来讲,这个项目成不了,还有别的项目兜底。

不光是今年,可能未来很多年,只要有新的东西出来,都会有资本愿意去往里面渗透,都会有钱愿意往里进。所以“谷子经济”确实是有存在的价值,但并不是大量的年轻人刚好今年成为消费主力造成的。要知道第一批95后马上都要30岁了,他们其实已经早有一些积累,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

如果现在开一个谷子店。我主观上不看好。“谷子经济”毕竟还是一个小众的市场,它不像可口可乐,男女老少都有人喝。特别是对于年轻人,即便他们深受二次元文化影响,他所钟爱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变化?当这波年轻人长大后,会不会还保有热情?而下一批年轻人,成长环境又不一样,他们喜欢的东西会不会不是“谷子”了?

今年还成功了一批出海赚钱的年轻人,那么出海赚钱到底靠谱吗?

其实,全世界的市场肯定要比国内市场大很多。但国外的商业环境、政策环境,当地的风土人情、消费习惯、法律法规和国内的区别也非常大。

比如外卖在国内,可以有很多骑手骑着小摩的在马路上穿梭送货,但国外可能不允许你骑着小摩的拉着东西到处走。其次,很多中国人愿意吃外卖,省时间,但是外国人可能认为吃外卖不健康。

外面确实有机会,但是这些机会是不是多数年轻人能抓得住的,还需要另当别论。出海赚钱,我们需要想一想风险收益比。如果决定去做,闯出来的这个机会有多大?遇到问题有没有能力解决?如果出海,最基本要懂当地语言,也需要有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包括对当地市场环境、潜在商机进行充分调研,制定一个较好的策略。

很多人准备去做的时候,可能已经有一点晚了,大家只不过是把希望能够把别人已经成功的案例再复制一遍而已,但实际上,当前可能已经进入到一个同质化竞争的阶段了。有人已经有先发优势,站住脚跟,你想用同样的商品、类似的方式来竞争出来,也是有难度的。

B端互联网的渗透,难度相比C端呈几何级上升

当代年轻人,特别是95后、零零后,所谓Z世代,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在当代中国产业和商业不断的快速变革快速更迭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不断见证新事物的出现,这让他们对未知充满好奇,他们愿意主动探索潜在的可能性,希望从多重身份或者多重的环境中丰富自己。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之前在新媒体平台做编辑,但她很喜欢骑机车,她不断在社交平台去发骑机车的视频,结果真的把号做起来了,现在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机车博主。

目前整个社会环境有客观条件能够让年轻人去施展,只要有想法、有胆识,完全可以去追求多元化的体验,兴许就能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相比于搞钱套路,我更愿意说是产业变革。

产业端数字化转型,确实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有着商机的,但可能更适合那些有较深资历的人,而不一定适合年轻人。

在整个数字化浪潮来临的时候,会引发哪些产业变革?早些年,我们是“消费互联”,就是把这个消费者,包与消费者相关的一系列消费场景,统统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线上化的转型,这些基本上变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目前,我们的互联网下半场已经到来,我们讲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接下来难点可能在于产业数字化,为什么?

其实对于C 端实现互联网的渗透,整体成本是没有那么高的,很多商业模式,它是可以复制的。但是如果渗透到B端产业端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个难度成本可能呈现一个几何级上升,因为每个产业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每一家企业的运营模式也不一样。产业端数字化转型就没有一个能够放眼四海而皆准的方案。

在数字化转型的时候,首先成本非常高的,其次没有一个普适的方案,同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欠缺很多人才。所以总体来看,每一个细分领域的这变革,可能都蕴藏着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不是年轻人能力范围内,还有待商榷。

实现“主业+副业+投资”,而且能够精力照顾得过来,这确实是很美好的一个状态。

但其实很多人达不到这个状态,因为随着年龄在不断增长,很多人的激情也不如以前。可能目前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并不是自己最心仪或者最理想的,但是“不能选你所爱,那就只能爱你所选了”。

比如,你是研究金融领域的,明天想去应聘技术研究领域,即便你想去尝试,人家也不会给你这个机会,所以越到后面可能越容易对现实妥协。可能专注目前的主业,把主业做好就ok。如果真的还有年轻的心态,想要去挑战,完全可以做。至于投资,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能力圈”,考虑到自己的现实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对年轻人来讲,不能上来就想着搞钱,比如,明年如果有针对老年人的政策,那有些人想,是不是现在就应该去想怎样通过“银发经济”政策去搞一点钱?

个人建议,年轻人心态不应该特别浮躁,还是应该沉下来,先把自己的一些基本功、素质能力打扎实,再慢慢去探索,尝试真正契合自己的机会。那个时候,一切都做好充分准备,再想着借助产业政策、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才能从中分一杯羹。

在这之前,很多年轻人还不具备能够从容因对一切挑战的能力。所以我建议,先练就本领,先苦修内功,等到有足够的本事之后,再讲财富增长的机会,这是一个比较理性的思路。

来源:九派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