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载民情传七载 数织智治绘新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7 09:21 2

摘要:脚步丈量民生苦,日记连接“党群情”。在西固区福利路街道山丹街社区,一本跨越7年的“百姓日记”,成为党群之间最温暖的纽带。自2018年起,社区党委以笔为媒、以实为要,将居民的急难愁盼化作泛黄纸页上的密密麻麻字迹,用7年如一日的“记与办”,书写着基层治理的初心答卷

脚步丈量民生苦,日记连接“党群情”。在西固区福利路街道山丹街社区,一本跨越7年的“百姓日记”,成为党群之间最温暖的纽带。自2018年起,社区党委以笔为媒、以实为要,将居民的急难愁盼化作泛黄纸页上的密密麻麻字迹,用7年如一日的“记与办”,书写着基层治理的初心答卷。

笔尖流淌民情:从油烟扰民到民生账本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山丹街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将“百姓日记”锻造成“访、想、议、解”民情的核心引擎。社区干部与网格员一笔一划记录着:从沿街餐饮店油烟扰民、房屋漏水等“关键小事”,到居住证办理、邻里纠纷等“民生大事”,日记里的每一个标点都凝结着群众的真实呼声。

社区建立“记录—沟通—联动—办结”闭环机制,让“问题清单”变身“暖心账本”。如今,“百姓日记”升级为“数字民情”,通过科技赋能让民生服务更精准高效,真正实现“小区事事有人管,桩桩件件有回音”。

脚步丈量初心:从“坐等上门”到“主动问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从传统“熟人社会”逐渐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为破解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情况掌握不全、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社区党委转变工作作风,网格员从“等群众找上门”转变为“脚底板主动走下去”,深入开展“民意大走访”。

无论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小区美丽家园建设,还是关爱独居老人、路面积水点改造……居民的“堵点”“难点”“痛点”,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都通过“民情日记”收集、记录、上报、交办、反馈,实现闭环处置。社区网格员用“微小事”密切群众关系,实现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的跨越,架起坚固的党群“连心桥”。

智慧凝聚共识:从“一人记事”到“众人议事”

为确保“百姓日记”记录的问题有人管,杜绝“记而不办”的形式主义,社区创新“百姓日记+居民议事厅”模式,将“一人事”变为“众人事”,为居民提供精准、可及、公平的公共服务,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每天清晨的“日记翻阅会”,成为检验工作实效的“镜子”——网格员对照日记查进度、找短板,让多元化需求在“众人议”中找到最优解。

七年成卷:以“微治理”撬动“大幸福”

七载春秋,“百姓日记”从泛黄纸页生长为数字化的民生图谱,不变的是“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的行动自觉。当油烟扰民的投诉变成清新街巷,当漏水屋顶修复如初,当独居老人的厨房飘出热饭香,社区“把每件小事做到群众心里”的执着,让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这本没有结尾的日记,是基层干部“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承诺见证,更是新时代党群同心、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注脚。

西固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董囿希 编辑:张维丽

来源:魅力西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