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ASCO大会摘要数据,于5月22日正式公布,多家国内创新药企业展示了优异的临床数据,其中中国专家的发言数量再创新高,共有7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口头发言环节,标志着中国药企正快速走向创新研发的国际前列。一部分产品在过去没有很好治疗手段的适应症上开疆拓
文|陈竹 韩世通 唐寅灏 朱家成
2025年ASCO大会摘要数据,于5月22日正式公布,多家国内创新药企业展示了优异的临床数据,其中中国专家的发言数量再创新高,共有7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口头发言环节,标志着中国药企正快速走向创新研发的国际前列。一部分产品在过去没有很好治疗手段的适应症上开疆拓土,用全新机制奔向蓝海新市场;一部分创新药则勇于挑战当前SOC,用更高的治疗水平瞄准更广阔的舞台。当地时间5月30日至6月3日,ASCO大会将在美国芝加哥召开,届时报告数据将随随访时间进一步更新,LBA报告内容也将重磅公布,有望再一次引燃创新药关注热潮。综上,我们维持创新药行业“强于大市”的评级。
▍ASCO大会口头报告数量创新高,中国创新走向全球前列。
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2025年5月30日至6月3日,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开启;其中中国专家的发言数量再创新高,共有7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口头发言环节(Oral Abstract Session/Rapid Oral Abstract Session/Clinical Science Symposium),其中有11项研究将以重磅研究(Late Breaking Abstract,LBA)形式公布,数量再创新高。
▍多项摘要数据优异,产品展现FIC或BIC潜力。国内药企在本次的ASCO大会上多点开花,数据闪耀——
①此前公布过早期临床数据,比如信达生物IBI363、泽璟制药ZG006、迪哲医药DZD8586、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映恩生物DB-1311等,进一步更新人群数量、随访时间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产品的成药性和临床获益,后续的注册研究的开启和数据值得期待,特别是信达生物IBI363,末线结直肠癌mOS超16个月,庞大肠癌市场治疗潜力巨大。
②多个敢于挑战SOC的药物在本次ASCO大会上同样惊艳亮相,它们与如今的标准疗法进行头对头比较并取得优效结果,未来有望改写这一领域的治疗模式。
③还有部分更加创新的分子在本次ASCO大会上首次公布临床数据,这些分子通过差异化创新,展示了初步的优异数据,为后续数据的更新增添一份期待。
▍关注后续正式会议中的数据更新,与LBA报告的数据读出。
本次公布的是ASCO大会的摘要数据,其截止时间较早(多为2024年年底-2025年年初),而在大会上正式公布数据的时候,其截止时间将会进一步更新,更多人群的数据将得到展现。此外LBA(Late-breaking Abstract)的数据不会在摘要中公布,其重磅数据将在ASCO大会现场发布,非常值得期待和关注。
▍风险因素:
产品商业化销售不及预期;药品的研发速度不及预期或者研发失败;同适应症/同靶点产品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国际化的风险。
▍投资策略。
2025年ASCO大会摘要数据于5月22日正式公布,多家国内创新药企业展示了优异的临床数据,其中中国专家的发言数量再创新高,共有7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口头发言环节,标志着中国药企正快速走向创新研发的国际前列。一部分创新药在过去没有很好治疗手段的适应症上开疆拓土,用全新机制奔向蓝海新市场;一部分创新药勇于挑战当前SOC,用更高的治疗水平瞄准更广阔的舞台。当地时间5月30日至6月3日,ASCO大会将在美国芝加哥召开,届时报告数据将随随访时间进一步更新,LBA报告内容也将重磅公布,有望再一次引燃创新药关注热潮。综上,我们维持创新药行业“强于大市”的评级。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5月26日发布的《药品与创新产业链创新药行业专题—多项重磅数据闪耀ASCO,期待口头报告更新》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