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一线手记|当“整顿职场”的年轻人成了老板

B站影视 2024-12-31 00:39 3

摘要:又到一年盘点时。作为一名财经记者,和企业老板打交道是我的常态。要说今年最大的不同,便是“90后”“00后”老板越来越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霁瑶

又到一年盘点时。作为一名财经记者,和企业老板打交道是我的常态。要说今年最大的不同,便是“90后”“00后”老板越来越多。

曾经,年轻人是消费趋势、就业话题的常客,“反卷达人”“脆皮年轻人”是他们的标签。如今,这些整顿职场的年轻人,“翻身”成为老板,在采访中畅谈企业经营之道。

这一年,我见证了年轻老板们的成长,也听到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一名“95后”在县城开的酒吧

质疑老板、理解老板、成为老板

天下苦职场久矣。这届年轻人熟读劳动法、深谙职场PUA套路,若是当了老板,还会有职场矛盾吗?

答案是,当然有。

比如,年轻“企二代”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员工沟通有“代沟”。

“我之前不太理解部分‘80后’员工。他们觉得我缺乏情感关怀,不像领导。”一名“企二代”曾向记者坦言,“我本来认为职场应该只聊工作,没事搞什么团建?问家庭情况又要干吗?”

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这名“企二代”逐渐改变了看法。“对于老员工而言,公司不仅仅是工作,是他们社交、生活的一部分,还是得多些人文关怀,这样大家才能劲儿往一处使。”

上述问题通过沟通尚能解决。但对于许多初创企业而言,和员工博弈有时甚至会闹上法庭。我的多年好友肖晗,就是这么一个“倒霉蛋”。

“我每天都在和员工斗智斗勇。”今年9月,肖晗接受了我的采访。生于1995年的她,如今在上海经营着一家文化传媒公司。

“很多人找到新工作后整天‘摆烂’,但不主动提离职,等着你开掉他。就跟冷暴力分手一样。所以我现在招员工比找对象还谨慎。”说这话时,肖晗都气笑了。

“你也有今天!还记不记得你第一次辞职时说的话了?”我忍不住揶揄肖晗。时间回到6年前,彼时她还是一名应届生,入职某互联网大厂半年后,毅然裸辞。

当时她对我说:“我感觉领导在全方面‘剥削’我的人生,这样的收入不值得我赔上青春。”我仍记得说这句话时,肖晗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

此刻,我面前的她眼睛里的光淡了一些,谈及公司运营时眉头微皱。“可以说这几年来,我的心路历程就是质疑老板、理解老板、成为老板。我真没想到,公司就十来个人,人事方面的问题却一点儿都不少。”肖晗叹了口气,随即伸出右手比了个“4”。“一年4起劳动仲裁,谁吃得消!走的人教没走的人怎么仲裁,一个学一个,接二连三告我。”

肖晗的经历并非孤例。随着越来越多熟读劳动法的员工走入职场,“用工合规”问题已成为许多老板的必答题。今年9月,我对72家中小微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将近一半企业遇到过员工通过法律途径提出不合理诉求的情况。

为此,许多年轻老板也使出浑身解数,让用工流程尽可能合规,以规避法律风险。

“刚创业那会儿,我天天晚上研究劳动法、广告法。”一名直播电商公司的年轻老板曾向我透露。“我们工作排班严格落实8小时工作制,业绩考核都是数字化的,整个流程都有记录且透明,这避免了很多纠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正采访一位“90后”企业负责人

“重生之我在县城当老板”

除了大城市的企业负责人,今年我还采访了不少县城的年轻老板,他们的故事也同样精彩。

“重生之我在县城开宠物医院。”今年6月,我朋友圈里的“95后”宠物医生小董发了这样一条状态,并配上她给猫咪做绝育手术的视频。

2024年,县域经济火热,县城创业也成为诸多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社交平台上,“重生之我在县城当老板”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乘着县域经济这股东风,小董在四川一座小县城开了当地的第一家宠物医院。

曾经,许多人认为回到县城是年轻人逃离大城市、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在采访中我发现,县城创业早不再是失意者的无奈之举,更是年轻人抓住人生机遇的自主选择。

“我从本科阶段就决定回县城了。”一位25岁县城创业者告诉我,她回乡创业的原因是相信下沉市场拥有巨大潜力。“以前老家的朋友经常开车去省城过周末,就是喝喝咖啡吃吃甜品,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业机会。”

小董回乡创业的原因亦是如此。“老家在宠物医疗方面完全空白,但又有不小的需求。”正是看中了这点,她才离开重庆,回到县城。

这些年轻老板大都有“走出去”的经历,他们将许多大城市的业态带回县城。无论是县城街边精致的咖啡馆、排起长队的奶茶店,还是火遍社交平台的“ins风”餐厅、密室剧本杀……种种繁荣背后,是无数回乡创业县城青年的奋斗梦想。

县城创业虽大有可为,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县域经济火爆的2024年,不少年轻人表示,县城创业同样很“卷”。

“一条商业街上就有8家奶茶店,各个都在拼价格,‘卷’新品,一年后一半都关门了。”一位在县城开奶茶店的“00后”告诉我。

“现在信息这么发达,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只靠信息差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名“95后”县城创业者如此感慨。

可喜的是,“卷”并没有劝退年轻人的热情,他们还在不断开辟自己的事业。我相信这仅是一个开始。随着这届年轻人走向成熟,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县城,他们都将续写自己的精彩未来。

本文来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