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五品》:如何打造万亿级爆品

B站影视 2024-12-31 10:42 2

摘要: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打造一款爆品,成了每个企业的必修课。一款成功的爆品,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还可以让企业在行业中获得领先地位,甚至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中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产品五品: 产品生命力周期打造爆品价值》是一本介绍产品价值观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打造一款爆品,成了每个企业的必修课。一款成功的爆品,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还可以让企业在行业中获得领先地位,甚至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中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产品五品: 产品生命力周期打造爆品价值》是一本介绍产品价值观的书籍,作者贾伟基于个人的爆品打造经验,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爆款案例,创新性地提出了“产品五品”这一爆品打造方法论。本书从作品、制品、商品、用品、废品这一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出发,深入阐述了各阶段的核心价值观、特性和内在逻辑,全方位解读了爆款产品的打造策略,详细分析了饱满型、缺陷型、复购型、传播型、口碑型和转化型这六种不同类型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产品,给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

本书作者贾伟,是LKK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在创新设计上拥有20多年经验与积累,并且在数字化产品、设计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的探索与应用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沿,被誉为兼具商业头脑和设计才华的企业家。曾获得“胡润光谷·最受青睐的华人设计师”(2021)、光华龙腾“中国设计贡献银质奖章”(2014)、光华龙腾“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2008)等多项殊荣,担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也是全国青年创业教育优秀导师。著有《世界是设计出来的》《元宇宙力:构建美学新世界》《产品三观》,销量超过5万册。

每一个产品的打造,每一次品类的创新都有其价值观,或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或是一个符合流水线生产的制品,或是一个具有市场流通价值的商品,或是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用品,或是一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有机废品。如何去给这个产品赋予价值,是产品人需要思考的。“这里所说的产品人,不只是设计师、不只是产品经理、不只是企业家,而是每一个想要通过打造产品来创造价值的人。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做产品,选择赋予所做产品什么样的价值观,也将决定做出来的产品的差异性。本书适用于每一个人,因为无论你是不是要做产品设计、是不是要创业,最终我们都是一个用户,我们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之一,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我将给大家提供五个切入点,既是做产品的五个切入点,也是评价一个产品的五个切入点。通过产品价值观的传递,让大家能够更有逻辑和系统地去看待一款产品,洞察产品的生命价值。”贾伟解释道,“我也想将自己和洛可可近20年来的产品设计逻辑与思维,形成一套专注产品打造的系列书籍,它们分别是《产品是一》《产品两心》《产品三观》《产品四力》《产品五品》《产品六法》《产品七人》。”

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牛文文表示:“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爆品呢?卖得好?口碑佳?传播广?影响深?可能这些都是,但是又不足以完全概括爆品的特性。直到读了贾伟的这本《产品五品》,我才得到了答案:爆款产品要有价值观。他认为,价值观决定一款产品是否能成为爆品。如果这个产品能在高度、深度、广度、远度方面产生影响力,那么这个产品大概率会成为爆品。”中国民生银行创业董事冯仑则认为,在《产品五品》这本书中,贾伟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作品、制品、商品、用品、废品。他看似在讲具体的产品,实则想要表达的是与之相对应的初心、匠心、良心、爱心、责任心这五个抽象的概念,通过对这“五心”重要性的诠释,讲述着不同的产品价值观。

关于产品生命周期,贾伟在本书中写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研究通常有两个范式:一是站在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产品或者行业的生命周期;二是站在用户需求的视角来看待产品伴随“用户”的演变而形成的生命周期。我站在工业设计师及用户需求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一个产品从被设计出来,到投入生产,投入市场,被用户购买使用,再到报废的过程。我认为,一款产品要经历作品、制品、商品、用品、废品五个阶段,这就是产品的五品。”那么,何为作品?“作品是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而产生的智力成果,表现形式有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最大的内核是独具创新性。‘独’需要作者独立完成作品,‘创新性’需要作者创造性地体现智力水平、个性、感情、观点、思想。所以可以看出,作品的创作是一个呕心沥血的过程。从产品的作品观来看,设计师、产品人、创造者,无论是大师还是刚入行的从业小白,他们最初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是他们由初心而发的呈现,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品。而作品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步,也是一个产品得以在这个世界上出现的前提条件。”

作品被投入生产线后,便进入了生命周期的第二个环节——制品。何为制品?“制品是指被大家所消费、所使用,能满足某种特定需求的任何东西,可以是有形的实物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产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营销领域的学者倾向于用五个层次来表达制品的整体概念,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潜在产品,但是以上制品的五个层次均是建立在市场供应物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制品需要考虑生产加工的因素。好不好生产是作为制品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尤其在工业时代,作品被创作出来之后,如果没有经过产业化生产,依然是作品。只有考虑生产问题之后,真正投入工厂生产加工,才能变成制品。”此时的制品,相较作品而言,增加了多重产业属性,例如符合生产加工流程的特征,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和品质,附加了生产成本,也需要考虑能不能带来一定的收益等。“福特汽车公司在引入生产线以前,每辆汽车的组装时间需要700多个小时,引入生产线后,组装时间缩短至12.5个小时。后来,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福特汽车公司达到了每24秒钟生产一辆汽车的惊人速度。因为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本也大幅度下降。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福特汽车的价格不断降低,让更多的消费者有能力购买福特汽车,进而推动了汽车的普及。”

在经济学意义上,商品是用来交易的制品。当制品流入市场后,就成为商品,要遵循市场定律和商业规则。你做出来的产品,如果不具备交易价值,或者它的交易成本特别高,或者消费者对它的购买决策信息过于复杂,那么这个产品就很难成为一款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品。关于商品的定义,书中写道:“恩格斯对商品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他认为:‘商品,首先是私人产品。但是,只有这些私人产品不是为自己消费,而是为他人的消费,即为社会的消费而生产时,它们才成为商品;它们通过交换进入社会的消费。’由此可以看到,产品在交换的时空场景和过程中,经过买卖交换进入使用环节后,成为商品。交换场景是商品出现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交换场景(即市场),它就只能被称为‘制品’。”

用品是供人使用的物品。贾伟解释道,用品在这里,与前面所说的作品、制品、商品相比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使用人”,我们称之为“用户”。用户是某种技术、产品、服务的使用者。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决定了用品的价值,用户的使用感受决定了用品的好与坏。“因此,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去设计、研发和制作产品,才能生产出真正适应市场的产品。如果设计者不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产品的使用频率、使用满意度,设计、制作出来的商品有可能无人购买,产品只停留在商品阶段。即便有人购买,但用户使用后发现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也不会再次购买,产品无法打开市场,也就无法生存。”贾伟认为,“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不是制品,也不是商品,而是用品。要从用品逻辑出发。”

产品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要做好回收工作,也就是产品的第五品——废品。“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来看,废品也是一款产品从用户视角来思考的最后一个价值。当一个产品完全退出商业市场,意味着这个产品商业生命的结束,这个时候就进入了产品的废品环节。这一环节的核心是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其中有两个需要思考的方向。第一,思考这款产品是长生命周期好,还是短生命周期好,是限制性生命周期更好,还是一代一代传下去更好,需要权衡其中的利弊。第二,思考这款产品是否能推动人类发展。好的产品不应该只是解决了人类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这么简单,而是需要考虑能为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本书将让你对产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不论你是想从 0 到 1 打造一款新产品,还是将自己已有的产品升级完善,又或者是想创造出一款史无前例的爆品撬动亿级市场,你都可以从中找到方法和思路。贾伟表示,从作品,到制品,到商品,再到用品,最后到废品,我认为这才是一个产品完整的生命周期,如果只单纯从商品逻辑出发,缺少对用户的尊重和对作品的情感倾注,也不关注产品最终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那即使有再好的设计理念也做不出真正的好产品。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评论道,贾伟总是能敏锐地洞察到市场的新风向,然后去探索和实践。不论是创立洛可可、洛客,还是进军元宇宙,打造如花在野IP,他像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一路狂奔。而他的这种纯粹和热情在这本书里也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所言,这本书不仅有贾伟和他的洛可可过往的设计案例,还有他在当下及对未来的探索尝试。从个体层面到社会层面再到国家层面,从微观到宏观,从过去到未来,贾伟始终都在参与这个美好世界的建设。(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来源:第一读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