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五月初一,老人说最怕“五月初一雨”,五月初一下雨啥预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7 00:54 3

摘要: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五月,五月对应干支历中的午月,像每年端午节的时间就在五月初五,“端”有着初始的意思,午月初始的节日就是端午。同时农历五月也对应仲夏时节,进入五月气温将明显变高,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五月,五月对应干支历中的午月,像每年端午节的时间就在五月初五,“端”有着初始的意思,午月初始的节日就是端午。同时农历五月也对应仲夏时节,进入五月气温将明显变高,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今天是五月初一,这天不仅是我国择吉文化中的平日,而且还是我国民间的朔日。择吉文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人们在遇到大事时都会择吉以图心理安慰,而我国民间最常根据“建除十二日”来择吉,建除十二日按顺序排列分别为建日、除日、满日、平日、定日、执日、破日、危日、成日、收日、开日、闭日,今天五月初一对应“辛巳月丙申日”,这天对应建除十二日中的平日,平日的“平”有平淡的意思,这天属于“黑道凶日”。

“朔”表示月之初始,每个农历月的第一天我们称为“朔日”,这天月亮运行倒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几乎处于同一条直线,我们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亮,而一个朔日到下一个朔日就是阴历的一个月份,平均有29.5天,因此阴历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阴历平年只有354天,为了协调阴历与阳历的时间差,为了防止两者四季脱节,因此在农历中就增加了闰月,有闰月时农历全年有384天,一般每2~3年就要置一闰,像2025年就是闰六月,农历全年有13个月,共计384天。

不过对于农民来说,最关心的就是粮食的收成问题。进入农历五月,我国北方的麦子开始陆续收获,在我国民间就有一句老话叫最怕“五月初一雨”,今日就是五月初一,那么五月初一下雨有啥预兆?我们来看看农谚咋说。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五月初一下雨,那么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雨水都会比较多,暴雨会相对频繁。

这里的“动了流”指的就是下的雨能够流动,表明雨水相对不小;而“四十五”指的是时间持续很长,这表明五月初一下雨预示着往后降雨会非常多。

正如老话说“有钱难买五月旱”,进入五月我国北方的麦子陆续成熟,农民进入了麦收的大忙时节。在麦子收获的季节农民最害怕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连续的阴雨天气会导致地里的麦子发霉、长芽,同时连续的阴雨天气也非常不利于麦子收割、运输以及晾晒,这很容易导致麦子减产。要知道在古代没有收割机,农民收割麦子全靠镰刀割,收割后的麦子还要背回家脱粒,整个麦收过程需要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对于古代的农民来说更加希望农历五月多晴天。

这里的“五月头”指的就是五月初一,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五月初一当天下雨,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农历五月我们很少能见到晴天,这也表明农历五月以阴雨天为主。

这里的“一月三天晴”,并不是指一个月只有3天是晴天,而是指晴天很少。

这句农谚的意思比较简单,如果五月初一下雨,那么预示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雨水很多,麦地很容易受涝,我们在收割麦子的时候可能要在水中收割。

麦地里的麦子一旦受涝,不仅很容易倒伏,而且麦子很容易发霉或者长芽,最终导致麦子一场空。因此麦子成熟的季节我们讲究“抢收”、“抢播”,麦子我们抢时间收获可以避免往后不良天气的影响,而我们在麦子收割后还要抢播,这样下茬作物就有足够的生长时间,这非常有利于粮食作物大丰收。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五月初一当天下雨,那么预示整个五月雨水都会很多,雨水充足会导致江满河满,而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有“赛龙舟”的习俗,如果整个五月江河的水量都比较足,那么在我国部分地区赛龙舟就可能持续到月底。

这句农谚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五月初一是个大晴天,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整个农历五月降雨都会比较少,这意味着农历五月容易出现干旱,这非常有利于麦子的收割以及晾晒,这是农民比较希望看到的。

类似的农谚还有“五月初一晴,必有十八晴”,说的就是如果五月初一天气晴朗,那么预示着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以晴天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农民收麦、播种、除草,这对农事活动非常有帮助。

我们理解了上面这些农谚的意思,那么这句农谚就很好理解了,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五月初一是晴天,那么预示着当年粮食的收成会比较好,我们无需过多担心;而如果五月初一下雨,那么预示着当年的粮食收成会比较差,即年景不好。

总结,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五月初一的天气会影响往后的旱涝,如果五月初一是晴天,那么那么预示着接下来雨水会比较少,容易发生干旱;反之,如果五月初一是雨天,那么预示着接下来雨水会很充足,容易发生洪涝。当然农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我们可以适当参考一下。

今日五月初一,我们这里是雨天,你们那里天气如何?欢迎留言。

来源:畜牧堂免费问诊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