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肿瘤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1,2。对于HCC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期分享的这则HCC术后复发伴腹腔淋巴结转移、肺转移患者,一线采用特瑞普利单抗联
前言
肿瘤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1,2。对于HCC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期分享的这则HCC术后复发伴腹腔淋巴结转移、肺转移患者,一线采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6周期实现部分缓解(PR),此后持续维持PR。截至末次随访,患者生存超过3年。本期病例由四川省肿瘤医院张音洁医师提供,四川省肿瘤医院金永东教授进行点评。专家简介
金永东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
腹部肿瘤内科 主任
博士 主任医师/研究员 研究生导师 门诊一级专家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访问学者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CSCO结直肠癌专委会委员
CACA靶向治疗专委会委员、肝病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理事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支持及全程管理专委会(CSMC)主委
四川省医学会科普专委会副主委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消化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四川省抗癌协会、四川省医师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健康管理协会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专委会荣誉主委
承担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发表SCI及国家级学术论文多篇,主编学术专著1部,副主编2部。张音洁 医师
四川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内科 主治医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支持及全程管理专委会秘书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疼痛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肿瘤委员会委员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7岁
主诉:肝癌术后2年,复发半月余。
现病史:
2019年6月21日,因“发现肝脏占位1周余”于外院住院。
2019年6月27日,行穿刺活检疑为HCC。
2019年7月3日,行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肝静脉修补术+膈肌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术中见:右半肝呈红褐色,质地软,表面未见占位,左半肝可见一约5*6cm大小包块,质地脆,边界清。术后病理示*:肿瘤细胞AFP(±),Herpa(+),β-cantenin(+),CD10(-),CD34(-),CK19(-),CK7(-),Ki-67(+,约10-20%),符合“肝细胞癌”。首次诊断为中国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CNLC)Ib期,巴塞罗那分期(BCLC)A期。
图1. 术后病理结果
*AFP:甲胎蛋白;Herpa:内质网蛋白相关抗原;β-cantenin:β连环蛋白;CD:簇分化抗原;CK:细胞角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
2021年8月24日,复查CT示:双肺多个大小不一结节,较前增大、增多,结合病史多数考虑转移。为进一步治疗遂2021年8月26日于我院就诊。
既往史:2019年诊断为乙肝,乙肝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每日1次口服)。否认疟疾史、结核史,否认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否认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精神病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否认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四川省,久居本地,无疫水,疫源接触史。否认冶游史。无性病。否认嗜酒史、吸烟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基线检查
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软,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腹部包块未触及,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脏肋下未及,胆囊未触及,脾脏未触及,肠鸣音正常,4次/分。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5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ECOG-PS)评分为0分。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病毒学检查: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200IU/mL↑,
乙肝表面抗体定量:5.42mIU/ml,
乙肝e抗原定量:5.86IU/mL↑,
乙肝e抗体定量:<0.01IU/mL,
乙肝核心抗体定量:>80PEIU/ml↑,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0.04S/CO,
人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测定:阴性
乙肝病毒DNA实时荧光检测:
肿瘤标志物:AFP:218.50ng/ml↑
影像学检查:
2021年8月27日,颅脑、胸、全腹CT增强:肝局切术后,术区肝缘结节样影,肿瘤复发可能。右膈下区、肝门区及肝胃间隙数个增大淋巴结,大者位于右膈下区,大小约2.7×1.7cm,考虑淋巴结转移。双肺散在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大者位于左肺上叶舌段约2.3×2.1cm,考虑转移。双肾囊肿。前列腺少许钙化。C7椎体及双侧髂骨高密度结节,骨转移待排。颅内未见占位。
图2.腹部CT检查(2021年8月27日)
图3.胸部CT检查(2021年8月27日)
2021年8月31日,上腹部MR平扫加增强:肝局切术后,术区肝缘异常信号结节,大小约4.3×2.1cm,考虑肿瘤复发可能性大。右膈下区、肝门区及肝胃间隙数个增大淋巴结,考虑淋巴结转移。双肾囊肿。扫及双肺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结节,考虑转移。
图4.上腹部MR检查(2021年8月31日)
临床诊断
1.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伴腹腔淋巴结转移、肺转移(CNLC IIIb期,BCLC C期)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方案
因患者无根治性手术及介入治疗指征,拟行一线系统性治疗。经筛选,患者成功入组JS001-035-III-HCC临床研究(HEPATORCH研究),于2021年9月1日,随机分配至JS001(特瑞普利单抗)试验组,排除禁忌,2021年9月3日,开始行贝伐珠单抗〔840mg,在第一天进行静脉滴注(ivgtt,d1)〕+特瑞普利单抗(240mg,ivgtt,d1),每3周1次治疗。
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及影像学变化
患者2周期、4周期后肿瘤评价为疾病稳定(SD),6周期达PR,此后持续维持PR。
AFP变化:患者自基线的218.5ng/ml,6周期治疗后,降至正常(3.5ng/ml),并且此后监测均为正常。
图5. 治疗前后AFP变化
治疗前后对比腹部增强CT,肿瘤最大截面由2.7×1.7cm缩小至病灶消失。
图6.治疗前后腹部CT检查结果对比
治疗前后对比胸部CT,肿瘤最大截面由2.1×2.3cm缩小至2.0×1.7cm。
图7.治疗前后胸部CT检查结果对比
治疗前后对比上腹部MR平扫加增强,肿瘤最大截面由4.3×2.1cm缩小至1.3×1.0cm。
图8.治疗前后上腹部MR检查结果对比
治疗期间四肢及躯干部出现片状红斑及针尖至米粒大小丘疹,皮肤毒性3级,2024年7月(45周期后)因较为严重的皮肤毒性推迟用药,最后出组。并就诊于皮肤科,予局部照光、外用药物、口服消炎药处理。停药3月余,大部分皮疹已较前消退,创面逐渐愈合,一般状况良好。其他不良反应均为1-2级。
2024年11月21日,末次复查。疗效评价:维持PR。
病例总结
患者2019年7月外院手术病理确诊为HCC。术后2年影像复查提示肝脏术区占位,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双肺多发占位,AFP为218.5 ng/ml。结合患者病史、影像、病理、肿瘤标志物等,诊断患者为HCC术后复发伴腹腔淋巴结转移、肺转移(CNLC IIIb期,BCLC C期)。因患者无根治性手术及介入治疗指征,拟行一线系统性治疗。2021年9月入组HEPATORCH临床研究,行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47周期。患者2周期、4周期后肿瘤评价SD,6周期达PR,此后持续维持PR。2024年11月21日末次复查时,疗效评价:维持PR。治疗期间,AFP呈下降趋势;不良反应多为1-2级,3级皮肤毒性经处理后,一般状况良好。
专家点评
金永东教授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根治性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HCC术后复发率较高,大约有70%的患者在术后5年内会出现复发。一旦复发,大多数患者将失去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目前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系统抗肿瘤治疗,尤其是“免疫联合靶向”模式的出现,改变了晚期HCC治疗格局,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其中,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HCC一线治疗的HEPATORCH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57家研究中心开展,共入组326例患者,旨在评估与索拉非尼相比,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与索拉非尼单药相比,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显著延长PFS和OS,两组中位PFS分别为5.8 vs. 4.0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1%(HR=0.69,95%CI:0.525-0.913;P=0.0086);两组中位OS分别为20.0 vs. 14.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4%(HR=0.76,95%CI:0.579-0.987;P=0.0394)。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较索拉非尼组显著提高,两组ORR分别为25.3% vs. 6.1%。安全性方面,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HCC患者中的耐受性良好,毒性谱与已知单药毒性谱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3。HEPATORCH研究不仅为晚期HC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也为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依据,有望进一步革新晚期HCC一线治疗格局。目前,该疗法已获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推荐 (II级1A类证据)本例HCC术后复发伴腹腔淋巴结转移、肺转移患者,一线采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2周期、4周期后肿瘤评价SD,6周期达PR,此后持续维持PR。在2024年11月20日末次随访中,疗效评估结果显示病情持续保持部分缓解(PR),患者生存期已成功突破三年大关。这一成果再次印证了“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模式”的获益。展望未来,随着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我们有望积累更为丰富的用药经验,从而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为患者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阅览)
1.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 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3, 22(3): 293-315.
2. 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协作组,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等 . 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版).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3, 22(4): 437-448.
3. 周俭,史颖弘,韩国宏,等.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项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亚太区国际多中心注册Ⅲ期研究报告.2024 CSCO.
4.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辑:Dreams
审校:Dreams
排版:Yian
执行:Babel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