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过这种感受吗?办公室本来在热络地讨论着最近的综艺,昨晚的热搜。你也尝试着加入他们的对话。突然间气氛就变得冷清,仿佛你的话瞬间冻结了空气,一阵尴尬后,大家迅速转换了话题。这种时候,你会想是不是我说错话了,怎么好像我每次都是话题终结者?我该怎么办?要继续融入群
你有过这种感受吗?办公室本来在热络地讨论着最近的综艺,昨晚的热搜。你也尝试着加入他们的对话。突然间气氛就变得冷清,仿佛你的话瞬间冻结了空气,一阵尴尬后,大家迅速转换了话题。这种时候,你会想是不是我说错话了,怎么好像我每次都是话题终结者?我该怎么办?要继续融入群体还是放弃呢?融入和放弃,这是个问题。但也许我们先探讨为什么融入群体那么难可能更能思考我们能怎么办。
有的糖丸儿在后台私信,热闹是Ta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会苦恼想要融入群体,但是难以融入感到被排斥被拒绝被孤立。首先我们有想要融入群体的需要非常正常,这不仅源于我们作为社会动物的本质。要知道早期的人类在茫茫的野外,没有团队合作就很难生存下去。
那时,与Ta人团结一致意味着更好的食物获取、安全保障,甚至是知识的传承。这种合作和团结的力量深植于我们的DNA中,成为了我们共有的记忆。而当我们谈论社会和文化时,这种渴望融入的需求更加明显。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被接纳,这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基本情感需求。我们在群体中寻找身份认同,通过与Ta人的联系来定义自己。这些群体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归属感,还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如何与Ta人和谐相处。
渴望融入群体,这是一种深深植根于我们人类本性的渴望。那为什么有的人那么难以融入群体,总是显得格格不入呢?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1 想要独立的“甜”,又怕孤独的“苦”
更加顺利地融入群体的前提是一个人拥有自我分化的能力。所谓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在保持自我完整性的同时与Ta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努力融入一个群体时,内心可能会出现一种拉扯感。这就是自我分化尚在进行中,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我们渴望被群体接纳,想要感受到与Ta人的联系,这让我们可能不自觉地开始模仿Ta人,放弃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行为,只是为了得到认可。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害怕失去自我,担心在融入的过程中丢失了那个真正的“我”。这种恐惧让我们在群体中保持一定距离,害怕过度投入。这样的内心斗争让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显得矛盾和不确定:我们既想靠近,又怕过于靠近;既想表达自己,又担心自己的看法与众不同。因此,在群体中,我们可能会时而热情参与,时而又忽然退缩,这种不一致的行为会让我们感到更加焦虑和困惑,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真正融入群体。
2 嘀呜嘀呜~陌生环境高能预警器
有的高敏感特质的人,面对陌生情境中的压力会更加敏感。这就好比,当你走进一个新的环境或与一群不熟悉的人相处时,内心可能会悄悄涌起一种紧张感。这种感觉就像是内心的高能预警器,时刻提醒你注意周围的一切。在这样的情境中,每一个微小的动作、每一句话,甚至是周围人的表情,都可能被你放大解读。
你可能会过度思考自己的言行,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不会显得不合适,或者是否会被误解。这种对环境的高度敏感,让你在社交互动中感到更加紧张和不自在。结果,你可能在群体中显得更加谨慎,甚至有些回避。在别人看来,你可能是在保持距离,但实际上,这只是你在尝试保护自己,避免可能的负面评价或不愉快的社交经历。这种对陌生情境的敏感性,虽然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但同时也可能成为融入新环境的一道障碍。
我们可以这样来想象高敏感特质的人,有些人就像拥有一副更加灵敏的感知器官。Ta们能够捕捉到细微的情感波动、察觉周围环境的微妙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高敏感特质。
当Ta们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比如一个陌生的社交场合,Ta们的感知系统就会被打开到最大,试图捕捉每一个细节:人们的表情、语气的变化,甚至是空气中的微妙气氛。这种高度的敏感性让Ta们在新环境中感觉到更多的压力。Ta们不仅是在适应新环境,还在努力处理所有的感觉信息。这可能让Ta们显得有些保留或犹豫不决,因为Ta们在内心进行着高速而复杂的处理过程。
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这种高敏感性也赋予了他们深刻的洞察力,使Ta们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展现出极高的同情心和理解力。所以,虽然Ta们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新环境,但一旦适应,Ta们往往能够建立深刻且有意义的联系。
3 在群体中找不到位置?可能是与人联结方式在作祟
个体的依恋风格,也是我们如何与Ta人联结的方式,形成于早期生活经历,影响着Ta们与Ta人建立关系的方式。安全依恋的人通常在群体中表现得更加自信和舒适;而焦虑或回避型依恋的人可能在群体中感到不安或疏离。这些不同的依恋风格可能导致个体在尝试融入群体时遇到特定的障碍,如对被拒绝的恐惧或对亲密关系的回避。
你可以想象,我们每个人在与Ta人建立关系的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每个人有自己喜欢的风格和颜色一样。这种依恋风格,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它影响着我们与Ta人的互动,甚至影响着我们如何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些人可能像阳光一样,自然而然就能和别人建立亲密和谐的联系,Ta们在群体中如鱼得水。但也有人可能就像谨慎的猫咪,对亲密关系持有一定的警惕,Ta们可能在群体中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是不想接近,而是担心过分的亲近会让Ta们感到不安全。
所以,当有些人发现自己难以融入群体时,也许并不是因为Ta们不擅长社交,而是Ta们的依恋风格让Ta们在建立群体关系时更加谨慎和矜持。了解这一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帮助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1 我的自我价值我确认
能够帮助我们自我分化的练习中,认知行为疗法里面有一个方法是“自我确认日记”。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记下一件你为自己感到骄傲的事情,或者你认为代表了你独特性的一点。这可以是一个小成就,一个善良的行为,或是你坚持的一个小习惯。这个习惯的目的是帮助你意识到,你的价值并不完全依赖于他人的认可或群体的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在群体中寻求认可时,暂停一下,翻看你的日记,提醒自己那些让你感到自豪的独特特质和成就。这有助于你在群体中保持自信,而不是完全依赖外界的肯定。另外,试着在群体中分享你的个人见解或经历,同时也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以此来练习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与他人建立联系。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因为改变内在的思维模式并不容易。但通过持续的练习,你会逐渐发现,你可以在不失去自我的情况下与Ta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2 社交小步舞曲: 小步伐,大改变
对陌生情境更加敏感的人在社交场合中可能会感到不安。为了克服这一点,可以尝试“逐步暴露”的方法,主打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制定一个逐渐扩大社交活动范围的计划。开始时,选择一些低风险、短暂的社交互动,例如和一个不太熟悉的同事聊天五分钟。关键是要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感到略有挑战,但又不至于过度焦虑。每完成一次互动后,记录下你的感受和体验。重点关注实际发生的情况,而不是你最初担心的可能性。
例如,你可能担心会说错话,但事实上对方可能并没有注意到,或者根本不在意。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逐步挑战和改变那些导致焦虑的过度悲观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社交互动的难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会有一些挫折,但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随着经验的增加,你将会发现自己对陌生社交情境的敏感度逐渐降低,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
3 服下这粒关系药丸,成分:温暖信任安全
温暖信任安全的关系就像一剂良药,治愈在关系中受到的伤害。只是依恋风格是根植于早年,改变起来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缓解,首先重要的是要认识并接受自己的依恋风格,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样,我们的依恋风格也是构成我们自我身份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写日记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帮助来探索。
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来探索这些模式,理解它们如何影响你的社交行为。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就像是在一面镜子前,逐渐看清楚了自己的真实面貌。建立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找到那些能够理解和支持你的人。在他们面前,你可以无需伪装,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这些关系就像是你的避风港,让你在面对外面世界的挑战时有一个安全的归宿。
另外,练习正念和自我接纳能帮助你更好地管理社交中的焦虑感。通过正念冥想,你可以学会放慢脚步,感受当下,而不是被对未来的担忧所困扰。学会接纳自己,包括那些不完美的部分,可以让你在社交互动中感到更加自在。通过这些方法,你会发现,虽然改变依恋风格不易,但是你完全可以学会如何在保持真实自我的同时,更好地与Ta人交流和融入群体。
面对融入的困难时,记得你的独特之处正是你的力量。不必急于融入每个群体。通过这种自我认识和接纳,我们能够找到那些真正懂我们、珍惜我们的人,与Ta们一起分享这个多彩的世界。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成长,每一次尝试都是发现。勇敢地走你的路,拥抱自己,你的世界因此而丰富。
往期高赞回答:
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有多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有哪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承认错误?
从不主动联系是感情冷淡吗?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
回树洞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回解梦参与科学地解梦
回指南得心理咨询使用指南
来源:安慰记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