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受蚊子肆虐,该工厂每周培育500万只蚊子放生,这是为何?

B站影视 2024-12-30 19:50 3

摘要:提到蚊子,每一个在炎炎夏日的午睡人都会一声长叹。半睡半醒,耳边都是嗡嗡声,伸出手去却什么也抓不到。任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感到不堪其扰。

提到蚊子,每一个在炎炎夏日的午睡人都会一声长叹。半睡半醒,耳边都是嗡嗡声,伸出手去却什么也抓不到。任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感到不堪其扰。

与此同时,蚊子不仅骚扰人,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致命疾病。历史上的许多大型瘟疫,其中都少不了蚊子的邪恶身影。

更可怕的是,广州竟然还建了个“蚊子工厂”,每周往环境里投放500万只蚊子,足够把人吓出一身冷汗!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真是为了给蚊子“开派对”?

和老虎狮子这种大型猛兽相比,蚊子那渺小的,让人一捏就碎躯体明显是不堪一击。

但是鲜有人知的是,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蚊子造成的破坏可比狮子老虎大得多。

与老虎、鳄鱼这种大型猛兽相比,蚊子可谓“小而致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蚊子每年致死约80万人,而老虎每年造成的伤亡也不过几百人。我们常见的猛兽加在一起的致死数字,都比不过小小蚊子造成的破坏。

蚊子之所以这么“毒”,主要是因为本身携带的80多种病毒。这些肉眼无法捕捉的存在,能引发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等病症,带来高烧、头痛,甚至死亡的威胁。

事实上,相当多的人对蚊子引来的疾病没有概念,尤其是北方地区。得益于北方严寒和国家卫生体系的完善,蚊子在传染病方面的危害被压缩到了最低。

有人讲,世界上最大的错觉,就是别人可以让你觉得自己也可以。蚊子在我们国家带来的不便是有限的,但在发展滞后的非洲可完全不是这样。之前肆虐非洲的埃博拉,以及长久危害非洲地区的疟疾,都不乏蚊子作为帮凶的身影。

这每一种疾病的背后,都是几十万条人命在买单。

那种渺小的“嗡嗡”声,在这个世界的很多地方,无异于死神在耳边低鸣。

北方的寒冷,抑制了蚊子繁殖生活。但在潮湿闷热的我国南方地区,事情可就不是这样了。

尤其是广东地区,蚊子带来的登革热一度泛滥成灾。广东人几千年来深受其害,但却无可奈何。

人类对蚊子不满的声音传递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蚊子还是逍遥自在?

原因是无奈的。

现有的灭蚊手段,在动辄几十亿的蚊子群体中,效用很有限。

不少人选择灭蚊剂、蚊香,甚至不惜抱上驱蚊植物,但最终都成为了治标不治本无用功。消灭一批,再来一批。不仅没能解决自身问题,环境和健康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但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长,就在于不仅能够直面问题,更能够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即使是走“愚公移山”式的世世代代攻坚,也绝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放弃。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的科学家们决定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要通过科学手段,从蚊子的“后代”入手,让它们失去繁殖能力,从而减少蚊群。

这就是广州“蚊子工厂”的由来。

提到“蚊子工厂”,想必不少人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密密麻麻的蚊子,一片黑压压的残影里传来“嗡嗡”声,一堆人穿着从头包到脚的白大褂喂蚊子喝血。

工厂里的场景确实和想象的也差不多,但不同的是,这种蚊子在经过短暂的饲养后,就直接向自然放生了。

可别急着吐槽,这些蚊子可不是来放出来咬人的。

这里要普及一个知识,不是所有蚊子都会咬人的。人分男女,蚊子自然也分雄雌。只有雌蚊才需要通过吸血的方式促进后代成熟,雄蚊则根本不会咬人。雄蚊的主要食物是草木植物的汁液,不需要吸血就可以存活。

工厂里放生的蚊子,都是雄蚊,而且都经过“特殊改造”。

这可不是为了搞怪,而是为了“控制生育”。

科学家们给这些雄蚊体内注入了一种名叫“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蚊子体内带上这种细菌后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在交配时,它们会让雌蚊产下无法存活的卵,从而实现“不育”效果。

换句话说,雄蚊带着细菌,和野生的雌蚊交配后,雌蚊下的卵都成了“空蛋”,孵化不出新一代的小蚊子来。

所以,这些“绝育”的雄蚊子被投放到野外后,给当地的蚊子群体来了一个“长效避孕”。只需要几年时间就能产生明显成效,使得野生蚊子种群数量直线下降。

这件事看起来有些搞笑,但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的成果背后,是一众科学家二十年来在背后默默的付出。

科学技术为人类生活带来的每一点改善,都离不开科研道路上的先行者的默默付出。

广州的“蚊子工厂”也不例外。

这个“蚊子工厂”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也不是科学家们一拍脑袋的产物,而是一个科研团队花费近20年的研究成果。

这个团队的领头人,叫做奚志勇,也就是那个蚊子“背后”的男人。

2001年,奚志勇为了研究蚊子,去了美国读医学昆虫学博士。在研究中,他发现沃尔巴克氏菌具有神奇的“免疫”特性。它不仅能够影响昆虫繁殖,而且还能抗登革病毒。

“如果能够巧妙利用这种菌群,将成为人类战胜蚊子的重要一步,可以挽救很多人的命。”

一个念头就这样在奚志勇的心里诞生了

就这样,他带着团队开始了尝试。

但令所有研究人员没有想到的是,上天给他们打开了希望的窗户,却在门上重重踹了一脚。

由于科研路径十分清晰,只需要把沃尔巴克氏菌和蚊子结合即可,整个研究团队都过于低估了这项工程的难度。

直到所有的研究样本全部失败,奚志勇才被着当头一棒打醒。所有人都意识到,自己正在干的事业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收获的成果,而是需要绝大毅力和天赋才能攀登的绝壁。

但没有人选择放弃,即使面前摆着的是反复的失败。

“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第一时间还是觉得很难。”

这是奚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的第一句话。

养蚊子,说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一点也不轻松。实验室有严格的养蚊程序,为了让蚊子产卵,科研人员甚至专门设置了温控加热的“血袋”,模仿人类体温。这些血袋上抹着羊血,雌蚊嗅到气味,就像找到了人类一般扑上去吸血。

科学家通过这种方法收集到蚊卵,每周大约可以获得几千万个蚊卵。

然后,他们把蚊卵进行筛选,再对蚊卵注射沃尔巴克氏菌,最终只留下雄蚊放生。

为确保分离效果,奚教授团队还研发了X射线设备,以防雌蚊混入雄蚊中被放生。

这台设备可以对蚊虫进行核辐射,使得雌蚊失去繁殖能力。配合细菌注射和辐射分离,科学家们让“放生雄蚊”成为安全可靠的控蚊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对人类的直接威胁。

这个过程,每天要定时喂养,还需要人工分拣,甚至需要二十四小时检测研究数据变化。

“这个研究是很熬人的。因为随时要对研究样本的变化作出调整,往往通宵睡不了。”

奚志勇在采访里这么补充道。

“通宵搞研究和平常打游戏熬夜可完全不一样,尤其是过了凌晨一点。最难熬的是夜里两点到六点的时候,困的眼皮都抬不起来,一睁开眼就又闭上了。”

“但就是这样,也不能睡。一睡,研究就可能完了。”

记者问道:“这么苦,有没有想过放弃。”

“没有,一次也没有。”奚志勇的回答直接而坚定。

那其中蕴含着一股意志,一种不可撼动的,坚韧执着的意志。

在整个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实验最终成功了。

实验成功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找到合适的地方试点。曾经深受登革热困扰的广东地区自然成为了首选的地方

但是意想不到的困难,又在此时扑面而来。这次的困难不是老天的为难,而是来自当地的老百姓。

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的时候条件不充足,可谓是被蚊子烦恼了一辈子。现在居然听到有人不仅不灭蚊,反而要每年放几百只蚊子在自己生活的地方?

那还能得了!

于是,一场群众性的抵制运动,在奚志勇教授试点的广州地区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实验一下子遭到了当头一棒,被迫中断。

但困难永远是打不倒有心人的。

奚志勇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放弃,而是尝试用身体力行向当地居民解释他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奚教授亲自向村民们解释,这些蚊子不咬人,而且会在放生后几天内死亡。

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他们甚至邀请村民亲身体验,将手放入蚊子笼中,感受雄蚊的“无害性”。

当地群众半信半疑,但最终在政府的保证下取消了直接的抵制运动。

整个团队就这么在当地人质疑的目光下继续自己的工作,毕竟短时间内,尚不能把人们心中的疑虑完全打消。

“那段时间也是蛮难熬的,在工作中总能碰到软钉子。人家当你面也不说什么,背地里可不少讲你不是什么好东西。”

回想起那段不被理解的岁月,细致泳池进度,记忆深刻

但事实最终转变了当地居民的想法,也让奚志勇和他团队的付出得到了收获。

经过几年的投放实验,“以蚊治蚊”效果显著。沙仔岛上的蚊虫密度降低了95%以上,村民们夜晚终于可以不受蚊子干扰,甚至不再需要蚊帐了。

“你说当年谁能想到呢?咱老百姓怎么能知道人家放蚊子是为了消灭蚊子呢?但人家在这干了几年,咱夏天确实是好过了呀,没见到什么蚊虫了。那咱就该支持人家,不该像之前一样了。”

一位之后接受采访的村民这么说。

自那之后,曾经与奚教授相爱相杀的当地居民,竟然主动成为了系教授工作的主力军。不仅力所能及的在工作上提供帮助,甚至很多人还成为了团队的雇佣员工。

总而言之,一系列的波折后,试点总算是成功了。这意味着,在广州建立大规模的“蚊子工厂”是可行的。

事实证明了道路的正确,大规模的工作很快开展开来。

2012年,奚教授携团队在广州成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蚊子工厂”。工厂位于广州黄埔区,占地3500平方米,每周最多可生产500万只雄蚊。

这些蚊子只喝植物汁液,不咬人,所以不会给人造成直接威胁。

雄蚊被投放到环境中去和雌蚊“交朋友”,达成“绝育”目标。

投放的雄蚊只有一周左右的寿命。一周后,这些雄蚊也会自然死亡,几乎无害地消失。

这样的方法已经获得国际认可,甚至推广到了国外,帮助其他登革热高发国家。

凭借创新性的技术和逐渐积累的成功经验,奚志勇和他的团队在蚊媒疾病防控的道路上,已然成为全球公卫事业的先锋。

广州蚊子工厂不仅开创了科学灭蚊的先河,也为全球应对蚊虫威胁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借鉴经验。

近年来,广州蚊子工厂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研究成果的深入,联合国多家机构及多个国家都开始采用这一技术,以应对因气候变化导致的蚊虫传播扩散问题。

凭借不断改进的技术、科研设备的出口以及国际化合作,广州的“蚊子工厂”正为全世界提供一套安全、环保、高效的蚊虫控制方案,助力更多地区摆脱蚊虫之害。

虽然彻底灭绝蚊虫依旧是难以实现的目标,但至少,“蚊子工厂”让蚊虫威胁不再那么令人担忧。

从广州走向世界,奚志勇教授的团队用科学方法铺设了一条保护人类健康的道路,为全球蚊虫防控事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探秘中国“蚊子工厂”,为了灭蚊,每周产蚊子500万只——福建新闻频道

广州一村,每周放飞几十万只蚊子……——新黄河

广东登革热疫情处于高峰平台期,“以蚊治蚊”突破技术难题,有村子7年零病例——九派新闻

不是第一次!众目睽睽下,一下放飞了30万只蚊子!他要干什么?——光明网

蚊子一年“杀死”72万人!人类选择生产更多蚊子……——南方都市报

来源:紫星薇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