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提拉米苏中毒后续!有毒植物做装饰,蛋糕店爆内幕,年入百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6 17:35 3

摘要:近两年来,好像全国的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小摊会突然爆火,而“街头提拉米苏”,凭借着“高颜值”和“接地气”的反差,迅速成为了一款被人追捧的“网红小吃”。

5月20日,安徽蒙城的街头,在“520”的甜蜜衬托下,专卖提拉米苏的摊位前人头攒动。

近两年来,好像全国的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小摊会突然爆火,而“街头提拉米苏”,凭借着“高颜值”和“接地气”的反差,迅速成为了一款被人追捧的“网红小吃”。

可谁也没想到,这份售价25元的甜品,会在接下来的48小时内成为近200人的“噩梦”。

当天傍晚,社交媒体开始涌现大量求助帖。一位家长上传的视频里,插着白色小花的蛋糕旁是体温计显示的39.5℃。“孩子吃了蛋糕后吐了三次,退烧药根本压不住高烧。”类似的描述在本地群里刷屏,仅24小时内,蒙城县人民医院急诊室就收治了近百名症状相似的患者,其中包括即将中考的学生和怀孕34周的孕妇。

“我们全家三口人吃了同一块蛋糕,现在轮流跑厕所。”有市民在群里哭诉,她的丈夫因腹泻脱水被送进ICU病房,过了个浪漫的节日,家里的顶梁柱却倒了。

医院检测显示,患者普遍出现沙门氏菌感染症状,呕吐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47倍,而这些致病菌的源头直指那块网红提拉米苏。

更致命的是,有网友曾因为蛋糕上装饰的白色小花好看而发到网上去“晒照”。

但是就这么一张照片,这么一朵“普通”的花,被网友们证实为夹竹桃。

这种全株有毒的植物,一片叶子就能放倒小孩,其毒素会引发呕吐、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导致丧命。

只看外表,确实很美很诱人,但却是毒翻了近百人的罪魁祸首。

网友们也给这位美女摊主起了个外号,“蒙城绝命毒师”

中毒事件发酵后,更多有关移动摊位卖提拉米苏的问题被网友们纷纷扒出。

有人自称是她的学员,爆料摊主使用的植物奶油成本不到动物奶油的三分之一,有些食材在30℃高温下两小时就会发酸;而核心原料马斯卡彭奶酪开封后必须48小时内用完。

这些关于食品安全的基础事项,摆摊那么一辆小小的餐车,用来储存和搬运,根本无法满足这些条件;更讽刺的是,摊主所谓的“冷链设备”只是菜市场淘来的二手冰柜,实测温度根本不达标。

随着调查深入,涉事女摊主的过往被扒了个底朝天。

曾在美容院工作的她转型做烘焙仅半年,通过短视频平台打造“美女摊主”人设,吸引了大量粉丝。

有学员爆料,她收取2900元学费教人做蛋糕,却禁止学员在附近摆摊,防止抢自己生意,而自己又接连开分店,去抢别人的生意。

“按每天能卖200份计算,她年收入很轻松破了百万。”网友算了一笔账:一份提拉米苏成本不到10元,售价25元,毛利率超过60%。

即便此次中毒事件需赔偿16-24万元,也仅占年收入的2%左右。

这种“超低成本超高利润”的商业模式,让不少人选择铤而走险。

有网友调侃:“这么暴利,可太‘毒’了。”

食品安全无小事

此次事件并非孤例。2024年,百万粉丝烘焙博主ZHAOZHAO在直播中用绣球花装饰蛋糕,被网友指出其含毒素后,才匆忙更换装饰。同年,四川攀枝花一户村民误食野生鹅膏菌,一家四口两人死亡,再次敲响食用野生菌中毒的警钟。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的“酸汤子中毒事件”,更是用血的教训警示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当日,鸡东县某家庭12人聚餐,9名长辈食用了自制酸汤子后陆续中毒。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食用前因冰箱空间不足被放置在阴凉处。最终,9人全部死亡。

米酵菌酸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温煮沸也无法破坏其毒性,中毒后无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这类毒素不仅存在于酸汤子中,凉皮、河粉、长时间泡发的银耳等也可能被污染。2023年7月,河南永城两人因食用凉皮中毒,一人死亡,同样是米酵菌酸所致。

这些案例背后,暴露出的是人们对于饮食生活的知识欠缺。

不止个别人缺乏此类知识,有些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厨子”也一样会犯类似的毛病。

流动摊贩往往没有食品经营的资质,而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会被种种“网红滤镜”迷惑,只看卖相和味道,反而忽视了对卫生许可证、冷链设备等基本条件的核查。

如果饮食出了问题,门店尚能查到营业信息和租房人的信息。

小摊贩第二天还在不在原地都尚未可知,这也会是一场考验“良心”的博弈。

蒙城提拉米苏中毒事件,撕开了网红食品的光鲜外衣。

它提醒我们,食品安全不是儿戏,任何未经消毒的食材、未彻底加热的制品,在露天环境中都会是影响自我健康安全的定时炸弹。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擦亮双眼,购买食品时优先选择有“明厨亮灶”标识的固定摊点,避免购买含奶、蛋的露天甜品。

遇到装饰鲜花的甜品,要先查明植物上是否带有毒性,像绣球花、铃兰等常见的装饰花,却全在美食的“黑名单”上。

而对于餐饮从业者,在制作期间,往食物里放的每一样东西都必须要清楚食材的来源和作用。

美食本就是一场深层次的学习,通过“摆盘”、“装裱”这类技术让食物美观确实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这不是降低自己学习成本,提高他人安全风险的理由。

这场风波终将过去,但留下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当我们下次面对网红美食时,不妨多问一句:“这朵花能吃吗?”毕竟,健康才是最珍贵的“甜蜜”。

而自制食物也可能中毒的事件更警示我们,在自家制作食品的时候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自制发酵食品时,要严格把控原料的新鲜度、储存条件和卫生标准,避免因小失大。

食品安全无小事,唯有敬畏每一口食物,才能守护生命的底线。

百度百科:10.5鸡东食物中毒事件

来源:柏拉图的诉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