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场围绕肿瘤呼吸病交叉学科建设、为患者生命加时的媒体工作坊在广州举行,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诊疗部部长周承志教授等在内的全国各地近十家医院呼吸科专家齐聚羊城,与媒体共同探讨在肿瘤慢病化趋势之下,呼吸科如何推动学科建设、发
近日,一场围绕肿瘤呼吸病交叉学科建设、为患者生命加时的媒体工作坊在广州举行,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诊疗部部长周承志教授等在内的全国各地近十家医院呼吸科专家齐聚羊城,与媒体共同探讨在肿瘤慢病化趋势之下,呼吸科如何推动学科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肿瘤患者,尤其是肺癌患者实现更长远、更高质量的生存。
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有超过482万新发癌症病例,257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首位。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肺癌患者的预后有了大幅改善,尤其是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都实现了长足突破,慢病化趋势日益明显。
作为与呼吸系统关联最为紧密的癌种,肺癌自身的复杂性以及肺癌治疗都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伤,而肺癌患者本身可能存在的呼吸慢病,也会影响肺癌的治疗效果。肺癌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催生了肺癌诊疗与全程管理中的更多需求。而呼吸科作为众多肺癌患者早筛早诊的“第一站”以及可能会陪伴肺癌患者诊疗全程的科室之一,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呼吸科的学科建设以及积极参与,将进一步推动包括肺癌在内的肿瘤诊疗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学科交叉,让肿瘤诊疗更综合全面
“以肺癌为代表恶性肿瘤发病率仍在上升,但同时在各种肿瘤慢病化进程也更加明显,需要重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肺损伤,以及呼吸共病对肿瘤诊疗效果的影响,并给予积极的处理,为长生存癌症患者的呼吸健康保驾护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周承志教授认为,“肿瘤呼吸病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正是顺应了当下肿瘤诊疗中临床端和患者端的共同需求。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对2013至2022年的呼吸科住院患者进行了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肿瘤患者已经成为呼吸科住院的最大人群,其中肺癌患者在住院患者中的比例从2013年的5.1%上升至2022年的接近50%;特别是,非肺癌肿瘤病例数也在过去十年中从0.3%增加到6.4%,增加了21倍!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及其慢病化进程,抗肿瘤药物如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DC药物等的广泛使用,导致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愈发常见。特别是近几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相关肺损伤已经成为免疫治疗最常见的重症和死亡原因。因此,肿瘤诊疗过程中对呼吸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亟需高度重视。
在周承志教授看来,上个世纪由于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损伤,心脏内科提出了“肿瘤心脏病学”,而现在,由于新的药物出现,肿瘤治疗导致的呼吸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心脏问题。所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并在“Trends in Cancer”上发表了“肿瘤呼吸病学(Onco-Respirology)”这一新的学科概念。“肿瘤呼吸病学”的提出,正是为了关注肿瘤诊疗所导致的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并为肿瘤诊疗相关呼吸毒性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建议,呼吁学术界高度重视这一现象:从顶层设计医疗政策方面,到基础科研及临床研究层面,再到相关企业药物研发层面,最终为长生存的癌症患者的呼吸健康保驾护航。肿瘤慢病化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必将成为未来呼吸学科发展的重要领域。如何减少肿瘤诊疗对呼吸系统的负面影响,减轻抗肿瘤过程中的肺损伤,是肿瘤呼吸病学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正因为如此,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在内的十余家医院正在着手推动肿瘤呼吸科教中心的建设,带动区域学科建设,助力呼吸肿瘤亚专业发展,让患者能真正在“癌肺同治”中获益。
呼吸与共,为患者生命不断加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明确指出,要努力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这也意味着肺癌的治疗将从涉及单一学科的疾病管理向多学科深度融合的健康管理转变,而呼吸科牵头的多学科合作不仅可以应用于肺癌的MDT治疗,也能在肺癌的诊断中发挥关键作用。
检测技术与治疗手段的进步,让肺癌不再像以往一样,是令人“谈虎色变”的绝症。尤其是晚期肺癌,已在逐渐向“可治可控”的慢病转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也有了大幅提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科主任刘毅教授表示:“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我们看到了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第三代ALK抑制剂治疗后的长生存数据,我们也深信,随着呼吸科更深入的参与,能推动肺癌的防治关口进一步前移,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有机会实现更长的生存、更精彩的生命。”
“我们看到了呼吸科在肺癌诊疗中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呼吸科医生既要持续发挥自身对于呼吸系统了解充分的优势,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在肺癌诊疗领域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水平。呼吸科教中心的建设,有助于拓宽学科的边界,深化科室的专业水平,为肺癌早诊早治、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更加充分的支持。”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珂表示。
在深化多学科协作、提高规范化诊疗水平的同时,社会力量的参与、公民健康素养提升也至关重要。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欣教授表示,“在精准、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下,有很多肺癌患者得以回归日常生活,在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之下进行健康管理。我们十分希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肿瘤呼吸病理念的普及中来,推动全面健康素养提升,医患互动和院外管理也将更加高效。”
在媒体及交流会的最后,所有专家共同上台拼出了一片象征“呼吸”的绿叶,在一呼一吸之间,为肺癌患者的“生命加时赛”贡献力量。
来源:环球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