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弥勒市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集农业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玫瑰小镇”小河边村,美了村庄富了百姓;大理市整合中和村56个闲置院落向艺术家开放,吸引了包括100余名国内艺术家在内的1000多名“新大理人”入驻,让曾经的“失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艺村;泸水
弥勒市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集农业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玫瑰小镇”小河边村,美了村庄富了百姓;大理市整合中和村56个闲置院落向艺术家开放,吸引了包括100余名国内艺术家在内的1000多名“新大理人”入驻,让曾经的“失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艺村;泸水市结合边境幸福旅居工作,在古龙坝自然村建设一条水系、一条田埂、一群民宿等“八个一”业态,“峡谷水乡 鱼米之乡”的画卷正在展开。
边疆、民族、山区、美丽是云南省的省情,也是云南繁荣乡村旅游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全省文旅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发挥文旅优势赋能乡村振兴,有经验成果也有启发思考。
推动深度融合多元发展
今年国庆前夕,文化和旅游部遴选推出85条“人间有味 自在乡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云南有“寻味滇岸原乡 体验特色美食”“‘芒市不忙 芒食忙’风味之旅”“舌上临安 食在建水”3条线路入选。
“粗粮淡菜不足贵,四季果蔬不稀罕,吃花吃虫吃野菌,喝酒喝茶喝咖啡,酸甜苦辣皆入胃,煎炒煮烤都上桌,一日三餐吃四季,八珍玉食味不同。”依托云菜、云果、云茶、云咖等产业资源开发的食旅、茶旅、咖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线路,近年来受到业界关注和市场欢迎,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丰富了全省乡村旅游业态。
文化是乡村的内核和灵魂。近日,“名家眼中的云南美术馆与云南生活”公共教育活动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石城社区助力乡村振兴罗江石城艺术创作基地举办。俞晓夫、罗江、周刚等多名美术家以现场美术写生创作的形式,将农民群众的生活定格于画布之上,生动展现滇池周边乡村别具一格的生活风貌与人文韵味。“自艺术创作基地落户石城以来,社区已举办多期青少年美术培训和创作活动,扩大了文旅领域的知名度,为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石城社区党委书记郭永福表示。
为了让文化振兴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我省大力实施“文化兴滇”行动。创新打造“彩云奖”“百场村晚进万家”“大地欢歌”等10余项特色云南乡村文化活动品牌,打造乡愁书院、文化院落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00个。
在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云南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细化任务分工。以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为遵循,科学编制《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规划建设10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7月,2024年全国乡村旅游培训班现场教学在昆明市晋宁区小渔村举行。文创馆、螺影广场、渔乐圈营地、水上帐篷酒店、渔人码头、渔市巷以及扎染、拓印、乌铜走银、剪纸、宝峰贴花……通过参观考察、欣赏体验,全国300余名参训代表对小渔村依托“栖水而居、与鱼共悦”的禀赋蝶变为云南省金牌旅游村的经验和做法有了深切感知。
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引导全省乡村文旅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其中晋宁坚持“一村一特色”发展理念,2023年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区”。
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今年1至8月,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9亿人次,实现旅游花费超2000亿元,同比分别保持增长,成为全省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之一。7月,全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云南举办,我省的做法和成效得到文化和旅游部肯定。
助推云南乡村旅游升级
近日,阿者科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揭牌仪式在元阳县阿者科村举行。作为目前云南省唯一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村庄,阿者科村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之路,通过设立内源式村集体旅游发展公司,将村民转变为股民、资源转变为资产,实现了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共赢。“自从加入村集体公司,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分红收入可观,我们还积极参与到村庄事务和旅游发展中,保护家园的意识也更强了。”揭牌仪式上,村民高美华感慨道。
与此同时,通过合理控制客流规模、商业化程度及发展速度,阿者科村在保持村落原真性和遗产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精品增长。游客们在这里可以体验梯田徒步、梯田捉鱼、辨识草药、秧草手编、哈尼古歌、火塘烤茶等丰富的文旅活动,感受哈尼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云南助力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接下来,云南将继续以思变谋变求变的理念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快产品、模式和业态创新,优化管理服务,打造云南乡村旅游升级版。在今年的全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等会议上,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清晰、客观地阐述了对乡村旅游工作的认识和思考。“我省在统筹谋划、设施配套、经营主体、典型推介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我们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听取行业专家和运营机构的意见建议,对应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打算,包括突出规划引领、打牢基础配套、抓实项目带动、培优经营主体、总结典型模式、加大营销推介。”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当下,全省正努力打响旅居云南品牌,其中把乡村旅居作为重点板块,涌现出“避暑马龙”“旅居弥勒”“暖冬巧家”等一批“旅居云南”乡村品牌。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全省咬定乡村旅居不放松,激活乡村资源,盘活农民闲置房,积极引培经营主体,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乡村旅居朝着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五化”方向发展。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朱海
编辑:窦崇尹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