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曾经联想·王小燕

B站影视 2024-12-30 09:39 2

摘要:决定离开联想前,我们品牌沟通部组织去九寨沟开了一次大会,王小燕作为采购系统的BP(business partner)同行。我和她一路走在明山丽水间,感觉像是才认识一样。

决定离开联想前,我们品牌沟通部组织去九寨沟开了一次大会,王小燕作为采购系统的BP(business partner)同行。我和她一路走在明山丽水间,感觉像是才认识一样。

以前我们也认识,但交往不多,都是开会,特别正式的那种场合。知道她长得美,觉得她有点儿冷,那种从小大队长、三道杠式的端着那种劲儿,不得亲近。那次半是开会半是团建,爬山时聊一路才发现王小燕特别有活力,也很亲和、率真。只可惜我要离开联想了,离开许多觉得好、舍不得的人。

后来,王小燕居然也要离开联想了。她特意来找我,我们一起在一家Shopping Mall里吃了一顿光线昏暗的云南菜,当时的风潮都是去互联网,小燕说她要去一家外企,继续做供应链,那个公司更能满足她的专业发展。

她向我咨询了一个相当冒昧的问题,问我挣多少钱、她向新公司谈多少薪资合适——一看就是在联想待太久了,对于市场行情、自身价值不太清楚。我跟她说,以咱们这种人丰富的实战经验、不惜力的工作态度以及靠谱儿的劲儿,开多少老板都会觉得超值。

退休后,我一心想着开启美好生活、调节情致,就总想去约小燕,因为这几年朋友圈里的她就是美好生活的代言人。她做那种品相好看的饭、配着精美的餐具,她插花、那种以曲为美的日式风,她全世界各地跑马拉松、徒步,还运营着一个四百多人的群、做直播,分享的都是花啊旅游啊……活色生香、热气腾腾,让人羡慕。

去年我父母的身体一直不好,退休后实际并无太多闲暇,我本质上又是个社交被动者,一直拖到夏天某日,才打起精神问王小燕何时方便聚聚。她回复说回内蒙古老家了——天啊,我一直以为她是南方姑娘,居然告诉我她是喝羊奶长大的。

“我在呼市附院陪我老妈呢,已经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了。”

“我妈妈上周在老家急诊肺炎住院,我赶过来一直在医院陪护妈妈,估计还得至少半个月才能回北京。”

“这几个月一定要注意老人和孩子,新阳和二阳的人特别多。我妹的孩子们都又感染了一遍。”

“要注意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适当锻炼、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力。”

她连续发来几条微信。

隔天,又一条,“24小时陪护,昨天刚出来,去酒店洗了个澡。”

过了几天,她又主动跟我聊,“我赞助了一个大学生公益项目《雁行中国》,985+211寒门英才成长故事和学习经验分享团,有全国7所大学的10名学霸给呼市的3所中学新高三学生传授他们高考一年的精力管理、精神支持和学习心得。他们14〜17号来呼市。”

“余生就打算做点儿实际的事情,核心是四个字‘利他、奉献’。”字里行间的孝顺、有爱心,加深了我的喜爱与思念。终于见上面,已是深秋,地点是靠近顺义的一个艺术园,她的花道工作室。

2023年的秋天格外漫长,去之前我还担心那种工作室会空旷、阴冷,穿得格外多,却不想赶上了一个绝美的秋日。

我比小燕到得早,在园区里走,阳光在等待中一点点亮起来、暖起来,秋天的红绿黄褐涂在草木花竹之上,淋淋洒洒恣意得很,有风过来就静静地落下几片叶,有清灵的声音,和着三两声鸟鸣。

小燕的车开进来,她脆声朗笑着下来,忙着开后备箱、到后排座上去搬一早买的花,很多盆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菊花,在她熟练的忙碌中,我竟插不上手,听她说这工作室有两个多月没来了,要好好收拾一下。

实际上,屋子里十分整洁,是那种关于江南小院、诗歌赏析、传统文化类的公号美图一般的陈设,有许多形态各异、精美好看的茶具、香插和花器,当然也少不了佛像、文房四宝和音乐。

小燕在这中间穿梭着,给我泡茶、点香、问音乐声音合不合适、看花是不是要这样摆。岁月有痕,但她依然是美的,像流水浸润过的那种柔和、静美,和这里的氛围很搭。

从夏到秋的等待过程中,我看了疫情期间小燕做的一场直播的回放,目的大抵是推荐企业教练的课程,这是王小燕灵活就业的项目之一。自2019年离开西门子以后,她的有一定收入的工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导力教练,帮助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个人成长;另一类,就是这个名为“香森花道”的工作室。那个四百多人的社群,主要是运营这两类课程培训的。

两个多小时的直播,她和另外一位主持人一起输出了很多的职场认知,每句话每个观点在我听来都是正确的,但实话说有一点说教的味道。

这个直播让我比较全面地了解王小燕的职场历程——

小女生时,她的梦想是当主持人,偶像是杨澜。至今她依然耿耿于怀没考北广,而是学了国际贸易。毕业顺利留京,在一家做期货的公司,那是阳光打在脸上、千行百业生机萌动的年代,当一起租房的室友准备去首体人才招聘会时,小燕让她捎上自己的十份简历代为投递。那是个星期天,第二天星期一,联想就联系了她,让星期二去面试,然后星期五就通知有个“高级副总裁助理”的岗位。

“快”,是联想给小燕最初的震撼,也让她感受到了一种信任。带着一点儿懵懂、一点儿好奇她就来上班了。王小燕对于进联想的时间记得特别清楚,1999年1月19日。

第一年做总裁助理,第二年就成了秘书处的副经理,和经理共同管理30多位秘书。王小燕记得有一次出差台湾,她一个人要支持7位副总裁的工作。超强度锻炼、快速成长的代价是没有节假日,周六周日不是汇报会就是务虚会。在联想最初的两年,她没有休过假,“连谈朋友的时间都没有。”

联想秘书处的制度是两年左右转岗,小燕就进到采购部门。刚开始对口微软、Intel这些大供应商,属于策略性物料,逐渐加上部件管理,从关键部件再到广泛部件、通用部件等,就一步一步地进入采购的深水区。

王小燕也从最初的采购经理成长为一个小team五六个人的leader。那时候公司的ERP刚上线,风华正茂的年轻同事一起,没日没夜地加班也不觉得累。

不久,王小燕感觉自己对后端已然驾轻就熟,而那时前端市场正值热火朝天大发展,她就内部转岗做起了笔记本营销。笔记本那两年发展得很快,团队整体绩效一直都遥遥领先的。这个德鲁克发明的绩效考核就是鞭打快牛,永远要有排后面的,有一次好像是给小燕打了个B、真算不上太差,但就让永远要积极进取的她无法接受了,“真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当时就觉得太难堪了、太难以忍受了。”

王小燕又一次开始在内部找机会,正好田海沙、冯语欣管的海外业务部需要人,而王小燕当时正在北大读MBA,外语也不错,符合要求。“处于上升期的大厂就是有这样的的好处,一直在裂变,不断有新的机会冒出来,年轻人有机会在一个公司里面轮转不同的岗位,多方面地打磨,换位思考、特别有助于全面发展。”

事隔多年,王小燕反省着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觉得无法接受呢?”,同时又深感幸运,“被海沙收留了,给了我一条新的通道,可以重新开始、证明自己。”

更大的幸运是,进入海外业务部的第二年,联想开始了并购IBM PCD的准备工作。踩着这个点儿进入海外业务部的王小燕,被分到了并购组,她带领间接物料采购组参与谈判。这一场“蛇吞象”的大战役,无疑让王小燕大开眼界,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并购结束后,杨元庆说并购小组成员有优先选择去哪个部门的权利。这个时期,自我认知相对成熟的王小燕已经决定在“间接物料采购”这个领域深耕下去,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她感到这个工作既需要整合资源的能力,也有机会去探索不同的业态,这些都是她擅长和喜欢的,她觉得自己应该能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从2005年到2012年,王小燕带着间接物料采购部门整合分散的业务,实现集中采购。这既要充分放大集中采购的优势,又不能因集中而影响效率。在集中采购、提升和供应商谈判势能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重建内部采购流程,及时引入电子化采购的概念。2008年,小燕带着团队做了一个又一个节流增效的项目,还上线了电子招投标平台。

在那之前,快速发展的联想业务,招投标都是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的,如何不影响业务高速发展,又能让流程合规、公开、公正、透明,如同杨元庆所说的“给行驶中的列车换轮子”,是个巨大的难题。王小燕团队开发的e-bidding注重和实际操作的流程紧密结合,覆盖招标前、中、后以及后续的订单管理,涉及IT、marketing、物业管理、部门团建,形形色色的品类,大大小小的每个月都得有几百个项目在上面跑。据说,现在联想还在用这个系统。

王小燕印象特别深的是,奥运后他们去调研了整个公司打印机的情况。为了工作方便,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打印机,甚至不止一台,全公司总计两三百台。经过集中式管理,最后除了财务和人力两个敏感部门,其他的全部实现共享打印,跟后来创业公司的we-work模式很像,通过测算,基本保证每个楼层、百米之内有一台打印机,使用者刷卡便于费用分摊,统一由供应商进行巡回维护、包括补充纸张。这样毛巾拧水点滴节约为联想省了不少钱。

“真说起来,这些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深入一线,一心为公司利益考虑。”

“可能是和当过秘书有关,亲眼看到、体会到老板们一个个真把公司当家。”

“我那时侯本位思考,直接物料从供应商谈下来的折扣,一给大客户让利就显不出来了,而我这间接物料,那不就是从公司运营中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钱。”

我和王小燕一起回想着当年品牌团队和策采打交道,办活动、投广告,回回都是急茬儿,时间紧、任务重,这行儿的特点是许多创意都是独家的,我们非要用,策采非拉着走流程、几家比稿、比价。这种内部“天敌关系”的两路人马容易产生不信任,既担心对方有腐败、又怕流程卡了业务进度。

我记得2010年,公司搞过一次“阳光采购”行动,就是那时,我和王小燕因为都要给公司省钱而成了伙伴。品牌部门梳理出策略供应商名单、长期供应商名单,规定了多大的金额还需要重新bidding(投标),结合业务特点,既考虑稳定合规,又保留了灵活机动。后面针对下面事业部有拆单等现象,小燕他们还给过我分析报告,规则不断微调。

业务的立场是满足客户需求,把产品、项目做得更好,成本会是其中一部分,但采购永远只有一个立场——让公司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

小燕说起一个与微软有关的小案例。微软操作系统的采购结算是按照贴在电脑上的微软操作系统的标签(COA Label)来计算的。她那时跑工厂,发现在生产过程中,标签会有污损,污损的标签会被工人放在一边不知如何处理;有些还会因为产品返线而没有到达最终客户那里。根据当时看到的情况,她细算了一下,发现如果能和微软讲清楚、争取到返还索赔,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把返线产品的标签弄下来,10个贴一页,就这样拎着一包样品去找微软谈判,居然谈成了。后来,微软专门为此制定了返款流程,策采跟进给工厂进行了培训,把类似的情况统一管理了起来。“后来,返还款项打到了联想帐户,尽管不多,但也是一笔营业外收入啊。”

这就是联想的精细化管理,就是柳总所说的“毛巾拧水”,联想人就是这么一拧再拧的。

间接物料采购,在联想属于全球策略采购部门,内部简称“策采”,当时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全球的业务整合。王小燕作为策采的总监,不仅从IBM的材料分析里学习到了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同时也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了联想的独特优势。从中国市场到香港市场,到除了北美澳州的新兴市场,一步一步收复,一步一步整合,成就了王小燕职业经历中的一段辉煌。

这是中国企业征战国际化的历程,在一个个项目实战锤炼的过程中,王小燕能担责、敢授权,培养了一批策采专业人才,团队从十几个人发展到35人。现在这些散作满天星的联想人,在华为、腾讯、京东、美团、沃尔玛中国这些声名赫赫的公司中担纲着采购的重任。

“那段时间最受磨砺,我吃了整整8年的褪黑素,每天都是工作16个小时以上。事儿赶事儿,责任驱动着整个人停不下来,白天和中国team开会,晚上和美国team开会,开完会以后还要写大量的邮件。那个时候就是拼命,我像只小仓鼠在笼子里面狂奔,一味消耗着自己,过程中不知疲倦,甚至有些嗨。”

国际化后,原本节奏就很快的联想员工新增的压力除了英语外,还有一个要命的问题是时差。依全球惯例,跨国会议的时间基本是按着美国的时间,12小时的时差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坚持到了2009年,小燕发现自己的身体是真的顶不住了。

问题在2005年已经有所显现,当时的王小燕刚升职,初为人母,同时读着MBA,各方面的压力一起袭来。她第一次崩溃,被认为是产后抑郁症,医院的测试报告显示重度。“那个时候就是每天都哭,哭到乳汁都分泌不出来,我就开始了自我否定,觉得自己身为一个妈妈连奶都没有,就更加情绪低落,恶性循环,搞得孩子也很瘦弱,折腾了四十多天才好一点。”

之后,王小燕的情绪失控开始间歇性地发作,一旦垮下来,首先体现在“身体完全不听使唤,躺在床上动不了,一睡一天一夜,然后昏昏沉沉起不来。”好强的王小燕对自己这个状态很失望,“为什么我会如此脆弱?为什么会有这些莫名其妙失控的感觉?我不能太过任性,我不可以放纵自己……”她把身体的不给力归结为意志上不坚强。

2009年3月,一直走不出阴郁情绪的王小燕,发着狠逼自己锻炼。暮冬初春寒意料峭的早晨,她每天强迫自己起来走20分钟,坚持走了两个月,身体似乎好了些,她就开始跑步,等到十一的时候,她跟上几位朋友去尼泊尔徒步,回来后就参加了北京半程马拉松。

专业精神科医生和心理专家给的建议是长期服药,她不想,跑马拉松成了她与病症的对抗的手段。

王小燕是我朋友圈里比较早跑马拉松的人,我感觉极限运动如同宗教,有raise up(提升)孤勇者的力量。而细想2009年恰也是社交媒体兴起的一年,跑完晒朋友圈,本质上也是在炫耀自己的体能好、有毅力吧,那些现场的欢呼、线上的点赞,会反射、放大真实的慰籍和鼓励。

间接物料采购一直是小燕职业的重心,她骨子里面有愿意去探索不同的业态的好奇心,关注大局、时代趋势,渴望了解新的事物。从间接物料采购这个切入口,王小燕每日都在获取大量的信息,也接触到很多专业领域十分优秀的人,她特别佩服一个大半辈子都在研究铜材料的行业专家,但也特别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那样的人。她有跨界思维的能力,长于整合再创新,这在快速发展的联想显得十分有价值,她和团队一起整合后端资源,对联想的增效节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不断的创新需要不断更新海量的信息,当数据量超过了人的算力,系统的崩溃是必然的。

2012年的5月,猎头找到王小燕的时侯,一句话就让她动心了——“西门子特别注重生活和工作平衡,假期多,尊重员工的私人生活,六点钟下班之后绝对不会有任何人来打扰你。”

这让进了联想就一直不停转的王小燕感到不可思议,她想试试换一种工作方式,何况这个位置实在难得——西门子北亚区的非生产性采购业务负责人。这个岗位之前一直是德国人,采购岗位本身很少会去外面去招人,尤其是高层的岗位,这一次是非常难得开放给中国本地人才。

面试过程中,王小燕了解到西门子几大业务群在中国的业务量就超过了联想全球的总量,这个岗位要支持中国大陆的五十多家分公司和工厂,以及包括香港、台湾、蒙古等的北亚区,她将要管理的跨国团队多达110人。

“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如果能够胜任的话,会是自己职业生涯新的里程碑。”

调整的需求,自我突破的欲望,推着王小燕往前走,六轮面试,从5月一直面到10月,才见到德国的直接上级,最终确认下来已经是12月了。

一路通关一路赢的感觉让她很爽,但到最终要离开联想时,却是一番极度艰难的挣扎,她已经在联想13年了,离开是那种剥离的感觉。

就是在那时侯她找过我一次,因为她很纠结,她觉得我能理解她的感受。那段时间她不止一次地拉抽屉。

“我在联想reputation(名声)挺好的,人也都熟,做到退休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大家也都信任我,自己的团队带得也挺好的。”是,光说累就要离职,哪个领导能放?后来王小燕就说待遇,说自己有虚荣心,到了西门子有自己的办公室、助理,这些能让她感觉“好像混出来点儿样子了。”

然而,她真正看重的是,这家要大力发展中国市场的国际大厂,为她提供了一个比联想更大的平台。

刚到西门子的头半年,王小燕做什么都会下意识地和联想对比,被上级提示过“不要老说联想的故事。”

她此时的主要工作目标依然是降本增效。当时正值中国的互联网、电商蓬勃发展,如何充分利用线上工具提升运营效率,她做了许多尝试。

比如和京东、淘宝共建一个内部的间接物料电子商务采购平台,让采购更加后台、更加隐于无形,通过系统做好数据分析、规范作业行为,优化运营、降低管理成本,员工体验还要更好。‍

再如在差旅成本的管理中,王小燕的团队发现大领导、大销售的成本往往是最高的,这高的原因不仅因为频次多,还因为变动大、临时突发多,如果能提前14天、7天做好计划,光预订机票的折扣就能让成本降低至少10%。

订票的责任人是秘书、是业务助理,她们的岗位职责是最快、最灵活地响应老板需求而不是省钱,她们会说老板、销售创造价值不是靠省而是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但能省还是要省啊,这是我的职责。”王小燕拿着详实的数据逐一找她们聊,对比分析不同行为的差异,同时还制定了针对她们的激励机制、培训她们时间管理、向上管理的技能。

智慧差旅、内部e-booking ,现在说来不稀奇,在当年都是很领先的。我和小燕都认同,“所谓智能,先要有基于最佳实践的大数据,在这一点上没有捷径,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王小燕感慨于德国同事基于事实、用数据说话、因地制宜、向前看。她觉得自己能在西门子干得不错,得益于那里的工程师文化“真的和联想很像”。

在西门子建立起来了非生产性采购部门的网站,重新梳理订单系统等等,都加速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这些业绩如今想来让小燕很满意。

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其实并没有实现,哪里有人随随便便成功。小燕一如既往地业务繁忙,虽然工作性质不一样了,少了些加班和高强度的电话会,但管理的区域大了,出差必不可少,每个月不止一次国际差旅,她负责的业务区域从北亚区到亚太区,然后又到印度,每一次都被任命去开疆拓土。

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讲出国是个美差,但对于国际飞人这真的是灾难和折磨。即便是商务舱、五星级酒店,人体也是受不了,基本都是靠药物倒时差,机舱里一片暗黑点着小灯还要改PPT。即便在国内,西门子也有五十多家企业,王小燕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需要高频次地出差。

经年累月高强度的工作,加之小燕的性格——昂扬向前、拼搏向上,凡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好,总是把自己逼到无法承受的极限,一旦过了某个阈值,她就会彻底地崩溃。反反复复,2019年,46的她,终于“咬着牙含着眼泪”,主动放弃曾经那么热爱、那么熟悉的职场。

“那个职位(她当时已是西门子物业管理集团亚太区供应链管理总经理)已经没有太大吸引力了。当一个人没有热爱,完全为了责任工作,其实很痛苦的。锦衣玉食、天天公务舱,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做出了那个决定,把那扇热闹的门关上了,一转身跑进黑夜,就像在一个热闹的party,我说我要先告辞了,大家继续热闹,然后一转身发现我冲进了黑夜里面,但是黎明在哪里我不知道。”

这样的黑夜,她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了,从2005年产后抑郁症之后,她产生过十几次想自杀的念头。

摘一段她在2020年写的《我和我的抑郁症》,“当周期性的抑郁症压倒过来时,那个生龙活虎的人,一觉醒来,竟会如爬虫一般,彻底瘫倒在床上,或者蜷缩在沙发里,披发散乱,心如死灰。那种时候,一丁点儿声音都听不了,一句话也说不出口,仿佛整个人的程序被格式化了。”

王小燕患的是躁郁症,学名“双相情感障碍”,这种患者的情绪像挂钟一样在两种极端的情绪里不停地摇摆,当偏躁狂时,他们的情感会极度高涨、言语活动增多、精力过于充沛等表现,让人无法分辨是病还是正常的亢奋;而当钟摆倒向抑郁这一侧时,患者就会和平时判若两人,出现胡思乱想、沉默自闭、疲劳消沉等症状。

我看过一套书,叫《躁郁之心》,是美国的一位医生兼患者写的亲身体验,她因病情的公开而被吊销了行医执照。我感觉这种病的患者大多是才华横溢、想法多、体能好的人,他们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喜欢冒险和挑战自我,一旦冒进犯错,又会陷入过度的自责直至自杀。这次见面后我买了一套送给小燕,她说“刚看了10页,简直就是我的自述。”

我眼中王小燕和这位美国医生一样勇敢,因为精神类疾病有一个很大问题是病耻感,即便在时下抑郁、EMO流行的年代,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公开。她曾这样记录着曾经的自己,“不敢去医院,因为内心不敢承认自己有病;不敢因为抑郁症而被人认为情致出现问题、怕受歧视;另外一个不敢是我不相信药物,或者说极度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她给我看手机里存着的照片,着实吓到了我,憔悴、浮肿、凌乱,和平日里的她完全不一样。“症状会像过山车一样,从低谷的生无可恋到高峰时转化为彻夜的失眠兴奋,短则7、8天,长则两个星期,最为严重时候,常常连续失眠一周,无法集中精神,无法有专注的注意力,对所有事情都失去兴趣,言语滞呐,脑海中各种胡思乱想。天天想着自己活着毫无价值,外面的世界处处恐怖,危机四伏,无法生存。时不时想着去了断自己的生命。”我想起是经常看到她半夜发的朋友圈,唉,我朋友圈里失眠的人可是真不少。

2009〜2017年,这八年的时间,意志力顽强的王小燕基本是靠马拉松和徒步来对抗自己的精神问题的。这个上大学时跑个800米都撕心裂肺的运动小白成了马拉松达人,八年八次全马,跑过布拉格,跑过柏林。她徒步在风沙漫漫的河谷看壮美的日出,和夏尔巴小哥一起健步如飞,她曾经连续7天每天至少走25公里,也曾经历过洪水过后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差点送掉了性命。

这些劳筋骨虐体肤的极度体验,以一种痛掩盖着另一种痛,以强刺激换取短暂的宁静。

“跑步是我的生命线,我不能停止每一天的奔跑。”

王小燕那几年就是沉浸于这种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带来的自我感动中,但即便如此努力,多巴胺、内啡呔也无法阻挡住时常来袭的躁郁症状。更为倒霉的是,2017年初,在北海道滑雪时小燕的左手腕韧带撕裂了,之后长达5个月不能跑步、不能在健身房训练,强撑了几年的平衡体系终于无法维持了,焦躁、烦闷以及对身材发胖、工作会力不从心的担忧恐惧,如同窥伺已久的一群恶狗从四面八方包抄了过来,眼睛浮肿,鼻子起脓包,出血、头疼、失眠等一起咬噬着她。

那一年的夏天,王小燕的自救方式来了个急转弯,她开始中医养生了,由动转静、从西到东。她评价马拉松阶段的努力,觉得自己“愚蠢之极”,这种过度地自我否定也是躁郁症的一个特点。

那时她找到一个中医调理师,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她快速切换到了一个新的模式,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竭尽全力。

中医的辩证里没有所谓的抑郁症一说,一切都是阴阳失衡,阳气过于损耗,身体能量自然就会严重不足。治疗要先修补内藏而后再补养阳气,前提是王小燕需要写下保证书,按时作息、接受调理、每天站桩等等。

改变一时也看不见,而这些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又需要极大的自律,但小燕居然完全地接受了下来。经由呼吸的练习,她感觉渐渐开启和自己身体的连接,感受到身体疲累的信号和细微的疼痛,“倾听到了自己身体的声音,元气一点点地回来了。”

“最质朴简单的原则就是‘饿来吃饭困来眠’,当我放弃对抗,不再和自己较劲儿,把‘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应该怎么怎么样’统统放掉后,我的身体渐渐回归到自然的状态,能够清晰地告诉我她的感受,而我也必须臣服,顺应她,适时地照顾自己、滋养自己,我的抑郁仿佛也放慢了它出现的节奏和强度。”

在中医调理的同时,王小燕开始了企业教练和花道教练的学习,如果说站桩是内观,那企业教练则让她看到了许多曾经的自己,花道则是在观自然,三者复合在一起,影响王小燕走上了精神上的涅槃之路,逐渐去明了痛苦的意义。

企业教练的缘起,还是西门子给王小燕安排的为期一周领导力提升的培训,2016年,在新加坡。

当时小燕去西门子已经四年了,职业发展遇到了些许瓶颈,看到了一份自己非常不满意的360度评价,她那个要强、要好儿的劲儿又上来了,45分钟的教练谈话,她先哭了20分钟。那位女教练在旁边默默地递纸巾,什么话都没说,等小燕哭不动了,她问:“你为什么会来西门子?”“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直达本质、关乎价值观两个的问题,把困于当下的王小燕问住了,也似乎一下子让她开释了。

这种方法大约就是传说中的醍醐灌顶、当头棒喝吧,职场中的聪明人,本就是有能力自己治愈自己的,或者说其实也只有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经此一回,小燕对“教练”这个角色产生了极大的敬佩和向往,她觉得那45分钟的时间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是打破牛角尖、让光透进来,让人重新觉醒的神一样的存在。

之后王小燕了解到“教练”这种职场辅导模式,是2007年左右进入到中国的,市场上有不同的流派,她最后选择深入学习的是“共创式教练”,它的四个关键词是Nature、Creative、Resourceful & Whole,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拥有完整的资源、富有创造性的能力,可以解决他面临的所有难题和挑战。

王小燕甚至说服自己的先生和她一起去报了班,上完两天的基础课,决定开始为期半年的学习,那是在2017年。

2019年,王小燕又成了另一位领导力教练Hide San师资认证班的一员。当时的导师提到“痛苦可以视为生命的一份礼物,让人从Pain(痛苦)到Passion(热情),再到 Compassion(慈悲)。”,这给了她很深的启发。

对于骨子里绝对不会服输的王小燕,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最重要,痛苦只是激发她热情的一种元素。她天然就是会不断尝试改变、横冲直突,应对痛苦甚至是制造痛苦。然后“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痛苦引发的同理共情,促使王小燕总是想去帮助其他正在经历痛苦的人。

离开西门子和当年离开联想不同,王小燕没有丝毫的纠结,没有再找任何人商量。教练课程支持了她,她觉得要遵从内心、去寻找自己的路。

然而,现实的问题总归是现实的。那时候小燕的孩子还在读初中二年级,未来的教育怎么办?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家里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母亲,小燕给自己下的指标是“至少要规划到他硕士毕业”——那还有漫长的十年;另外还有老人的瞻养,以及自己和先生的养老等问题。

在2019年的11月30日正式辞掉工作之前,王小燕做了个全面的财务规划,分析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钱,她买了保险,然后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卖房子,卖大房子换小房子。现在她又在考虑第二次卖房子,“我现在的认知又提升了,一切皆为身外之物,人这一辈子不需要那大的空间、那么多的东西,变成现金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有意义的事情,除了供儿子上学,还包括做花道工作坊。

王小燕有一次在朋友圈里写道“花道是我和大自然的连接,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我经常晚上起来插花,体会到了苏东坡‘唯恐夜深花睡去’那种惜物的境界,秉烛插花,希望把美传递给别人。”

我记得有一年传奇社送给柳总的礼物就是小燕插的花。她经常说,“花道滋养我很多,我也通过它来滋养别人的生命。”

王小燕学习的小原流花道,是日本三大主流花道之一,在全球有一百多万名学生。它诞生于明治时代,开创了许多新的形式。当时欧美文化、包括大量新品种的花卉和植物被引进日本,小原流花道格外强调花材的季节性、品质、自然生长过程、与环境的关系,用插花方式表现出自然风光,并注入文学和绘画的内涵。可以简单地理解,这是一种日本的现代花道,更适合当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小原流花道一共十个级别,小燕已经修到了八级,完成了六百多件作品。“真正开始入道,除了认识了很多植物以外,更多的是心越来越宽广,从最早有分别心,喜欢什么花不喜欢什么花,不喜欢叶子只喜欢花,到后来我可以去欣赏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的美,会珍惜和它们的相遇,会尽力用己所能去表现它们的美,不让在它们在枯萎之前被丢掉。这或许就是对万事万物的恭敬吧。”

除了对花的恭敬,还有对人。

因为要购买花材,她经常一早六点多钟就去东风国际、王四营这些地方购买新鲜的花材,交了不少花农朋友。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她依然保持着内蒙人的质朴和真诚,对普通劳动者充满感情。疫情中的一天,她一下子买了几百块钱的花,花农朋友送了她一捆葱,她开心得不行。

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王小燕常有唯美而略显玄奥的表达:“当你看到一朵花在绽放的时候,是它最美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要呈现最美的那一刻,我们自己的心要有花开。”

“一度我完全不想插花,讨厌插花,甚至于觉得那都是矫揉造作的虚伪。现在,我可以平淡地对待所有看到美。”

“修习花道让我从对美执着到我可以有一定的距离去欣赏它,再到我可以放下它,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东方文化里,琴棋书画诗酒茶和花、香等,都几近于道,而道无止境。

另一面的王小燕也会说,“我学花道不仅是因为喜欢,也因为这是一个手艺啊,做一个手艺人永远不会没有饭吃。”

“2019年我离开西门子时,算过我一个月到底需要多少钱,一天100块、一个月3000块钱,全家人都是够的。疫情期间当我们所有的开销都围绕生存的时候,我就发现,天呐,原来保证基础生存的需要这么简单。”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吧,生活在对花的喜爱和对钱的焦虑之间吧。疫情期间,经营这样的一间花道工作坊,不焦虑是不可能的。

王小燕说,“很神奇的是,每每撑不住的时侯就会有个把人来报个课,不够应付开支,但冥冥之中却鼓励着我坚持下去。”

2021年底,就来了那么一位因抑郁症休学的初中女生,愁眉不展的父母只是希望找一种手作让孩子放松下来。于是,小燕开了一期只有一个小女孩的花道班,两个人面对面慢慢地教习、静静地创造,小女孩的父母接连续了四个月的课,之后孩子居然能重回学校了。

王小燕觉得这是一次相互的救赎,她感受的是安宁、平和、助人的快乐。

“如果我在特别迫切地想要去挣钱的心态下,我就会发现我的作品全不对了。比如刚开始,当我用了很多的力量去发广告、招学员进行课程培训的时候,我就很焦虑,我与花相处的那种纯粹感就没有了。这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后半生的事情要以另外的态度去做,我更多地去布施,放下,而不是去拥有。”

“当我的关注点一下子从自我转移到对他人的价值上,我才意识到曾经的痛苦确实是莫大的礼物,它让我对其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内心充满了巨大的爱和慈悲。”

她记得曾有位导师说过,“终究有一天,你的痛苦会破壳而出,长成一朵美丽的花,那份美丽不仅能治愈你的心灵,赋予你的生命以意义,还能令整个世界得以升华。”这些被我视如鸡汤的语句,滋润着王小燕,让一直燃烧着的她静下来、柔起来,把能量转化为一日日的坚持与行动,如花次第绽放。

作者附言

《曾经联想》是我退休后的个人写作项目,计划访谈11位与我一样有过联想工作经历的同事,记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付出与收获、选择与努力、做事与做人。

联想不仅有柳总、元庆这些聚光灯下的人物,更多的是这些平淡无奇、奔日子的普通人,他们是联想、IT行业、一个大时代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到。感恩联想,让我人生重要的一段路与如此优秀的人同行。

11这个数量的设定,是致敬联想最初的11位创业者。

所有内容经受访者授权发表。鉴于本人能力、认知有限,所发布信息未获得联想官方的确认,任何涉及企业、个人、既往事件的评述如有不当、错漏之处敬请善意理解、指正。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