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江红是国网河北邢台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电力电缆检修工,主要负责邢台地区220千伏、110千伏电缆验收及35千伏及以下电缆维护工作,确保电缆及电网运行安全。
电缆“医生”(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昱霖
在仪器屏幕上输入电缆数据,就能自动完成电缆绝缘层切削,不仅切削表面光洁,而且切削效率大大提高,这是宋江红团队的创新成果——电力电缆自动绝缘层切削装置。
宋江红是国网河北邢台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电力电缆检修工,主要负责邢台地区220千伏、110千伏电缆验收及35千伏及以下电缆维护工作,确保电缆及电网运行安全。
“因为整日检修各种类型的电缆,大伙儿都称我为电缆‘医生’。”放下手中的电缆,58岁的宋江红笑着说。
刻苦钻研成为抢修“一哥”
宋江红曾是一名军医,1989年转业至国网邢台供电公司,成为一名电缆检修工。
转业初期,宋江红有点不适应,看着别人很快能完成工作,他不甘心。“那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技术,成为专家!”宋江红说。
从此,学习钻研几乎成了宋江红生活的全部。看书、查资料、学图纸成了每日必修课,班组师傅、设备厂家都是他的启蒙老师。不懂就问,不会就练,争着去现场、领任务,密密麻麻的笔记记了几十本……很快,邢台地区160张变电站接线图他就烂熟于心。终于,他从一名电缆检修专业“小白”成长为技术“大拿”,并夺得2014年国网河北电力电缆中间接头技能大赛个人第一名。
2011年,220千伏新城变电站35千伏出线电缆接头发生爆炸,直接影响机场等重要用户供电。同事到现场后一时找不到头绪。变电检修中心负责人立即派宋江红赶赴现场。宋江红边走边查看接线图,并与现场进行沟通,迅速理出处理头绪。到现场后,仅用3小时,他就排除了故障。
35年来,宋江红参加主网抢修859次,多次处理棘手电缆故障,并受邀到雄安等地开展技术交流、指导电缆建设等,被同事称为主网抢修“一哥”。近年来,他先后被授予“河北工匠年度人物”、邢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以不服输的劲头攻克技术难题
与电缆打了30多年交道,“电缆头”制作难题困扰了宋江红和同事多年。由于传统电缆头制作靠人工切削,切削表面不光滑,运行时间久了容易绝缘老化,引起电缆接头尖端放电导致“炸头”,直接影响电缆运行安全。
2014年,220千伏高口变电站电缆头发生爆炸,导致110千伏回路被迫停电20余小时。宋江红完成抢修任务后,分析了爆炸原因。他对近5年电缆故障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因电缆中间头制作工艺引发的故障率高达90.2%。
“这个难题一定要攻破,决不能让它危害电网安全!”面对难题,宋江红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
为了研制出比人工剥得快、剥得好的装置,宋江红整日苦思冥想,终于从削铅笔刀中受到启发。随后,他把自家车库改装成工作间,自学CAD软件,到附近机械配件加工厂向师傅们取经。经过半年多的钻研、打磨,2015年,他研制出第一代“电缆主绝缘剥离器”,破解了电缆绝缘层剥切等难题。
难题破解了,宋江红钻研劲头更大了。他不断改进装置,先后研发出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第二代、第三代装置,使电缆接头故障率从2.5%降至0.4%,抢修平均时长缩短了5小时。目前,这套装置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专利奖三等奖、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等荣誉,并在河北南部电网电缆建设工作中广泛应用。
“搞创新、带队伍,决不有保留”
“这套装置能够研发成功,多亏了宋师傅指导、帮助!”今年10月23日,国网邢台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年轻职工李泽卿与同事共同研发的创新成果——电力电缆故障定位装置入选国家电网公司“五小”创新优秀成果,他连连感谢宋江红。这也是宋江红近年来发扬“师带徒”优良传统的真实写照。
几年前,国网邢台供电公司成立了以宋江红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作为牵头人,宋江红带领团队把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作为创新突破口,坚持“从职工抱怨中找改进、从隐患台账中找痛点、从老职工经验中找方法”的“三找法”思路,助力创新突破攻坚。
“搞创新、带队伍,就是要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决不能有保留。”宋江红说。为此,他经常带领年轻职工到现场面对面授课、解疑释惑,结合检修专业近3年典型问题,建立创新问题库;利用退役设备等建立仿真创新基地;成立文案、实操、科技创新小组,一人一档为年轻职工制定学习、创新计划,每月一次谈心,每季度一次评比,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近3年,宋江红共组织创新讲座、技能风暴、实操演练等40余场次,带出徒弟8名,指导研发电力电容器移动检修作业装置、高压开关柜触头压力检测装置等成果11项。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