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结婚后,每次回娘家必带一样东西,十年后我才懂那份心意

B站影视 2024-11-22 09:25 3

摘要:从我记事起,家里的柜子顶上就摆着一个蓝底白花的搪瓷饭盒。饭盒有些掉了瓷,露出黑乎乎的铁皮,像是被岁月啃过一般。每回我爬上小板凳要拿,母亲总是喊:“晓月,别动那饭盒,那是你姐的。”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柜子顶上就摆着一个蓝底白花的搪瓷饭盒。饭盒有些掉了瓷,露出黑乎乎的铁皮,像是被岁月啃过一般。每回我爬上小板凳要拿,母亲总是喊:“晓月,别动那饭盒,那是你姐的。”

那时候,我们住在邯郸城外的小村子里。村里的路是土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我家的房子是青砖大瓦的,在村里算是好的,可屋顶总漏雨,每到下雨天,母亲就在堂屋摆上好几个脸盆接水。

姐姐李晓雯比我大十岁。她生得白净,眼睛大大的,说话的时候眼角会微微上挑,露出两颗小虎牙。村里人都说她长得像城里人。父亲是个木工,整天在村里给人做家具,手上总是沾满木屑;母亲在生产队干活,皮肤晒得黝黑,但眉眼和姐姐一模一样。

记得小时候,姐姐总背着我上学。那会儿从我们村到镇上小学要走半个多钟头,路上有一段是玉米地。秋天的时候,玉米杆子长得比人还高,我最怕走那段路。姐姐就把书包背在前面,让我趴在她背上,一边走一边给我讲故事。

“晓月,你看,天上的云像不像咱娘蒸的馒头?”姐姐背着我,走得慢悠悠的。

“是啊是啊,又白又胖的。”我把下巴搁在她肩膀上,盯着天空发呆。

姐姐最疼我。每次过年,她都会把压岁钱偷偷塞给我:“去给自己买个书包,别让爹娘知道。”她知道我最爱看书,可是家里光景不好,买不起新书包。

姐姐在镇上初中毕业就没再上学,在家帮着干活。她手巧,会做针线活,经常给我改衣服。我的裤子总是她改的,原本是旧裤子,经她一改,竟然比镇上卖的还好看。

那会儿家里日子不宽裕,可姐姐总有办法让我过得舒坦些。夏天的时候,她会偷偷去集市上买冰棍,一根掰成两半,大的那半截给我。我问她为啥不买两根,她就笑:“傻丫头,一根就够了,省下的钱给你攒着买书包。”

日子就这么过着,直到那年姐姐二十四岁,有人来说媒。是隔壁沙河市的一户人家,男方叫王志强,在镇上开了个小木材加工厂。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这姐夫实在,说话慢声细语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看人的时候特别真诚。

姐姐要出嫁那天,天还没亮就起来了。我听见她在堂屋收拾东西,轻手轻脚地爬起来。只见姐姐蹲在那个蓝底白花的搪瓷饭盒前发呆。

“姐,你这是干啥?”我揉着惺忪的眼睛问。

她回过头来,眼睛有点红:“这饭盒是娘的嫁妆,她说让我带着。”

那天早上,母亲破天荒地煮了一锅鸡蛋。家里平日舍不得吃鸡蛋,可那天母亲说:“闺女出嫁,总得有个好兆头。”

母亲把鸡蛋装进那个搪瓷饭盒,递给姐姐时手有点抖。姐姐接过去,眼圈一下就红了。母亲赶紧转过身去,假装在擦桌子。我站在一旁,看着这娘俩,心里也不是滋味。

姐姐出嫁那天,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迎亲的队伍开了三辆车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辆白色的桑塔纳,车头上系着大红花。姐夫穿着一身黑西装,站在车旁边,手里捧着一束红玫瑰。

母亲给姐姐梳头的时候,絮絮叨叨说了许多话:“到了婆家要好好过日子,该让就让,该忍就忍。”姐姐一个劲地点头,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哭啥哭,好日子在后头呢。”母亲说着,自己的眼泪也掉下来了。父亲在外面大声咳嗽,我知道,他这是不想让人看见他红了的眼圈。

姐姐出嫁的时候,那个蓝底白花的搪瓷饭盒就放在她的嫁妆里。饭盒看起来有些旧,可姐姐说什么都要带着。后来我才知道,那饭盒对姐姐来说,不只是个装东西的器皿,更是一种念想。

姐姐出嫁后,隔三差五就回娘家。每次回来,都要带着那个搪瓷饭盒。饭盒里总是一样的东西:两个卤蛋,一块红烧肉。那红烧肉切得整整齐齐,油光发亮,卤蛋也煮得恰到好处,蛋黄流油却不会太散。

“姐,你咋老带这些啊?”有一次我问她。

姐姐笑了笑:“习惯了。”

母亲每次看见那饭盒就说:“你带这些干啥,家里又不是没有。”

姐姐就笑:“娘,我这不是想着你们嘛。再说了,这饭盒是您给的,不带点啥回来,我这心里不踏实。”

父亲从来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把饭盒里的东西端出来,放在饭桌中间。每次吃饭,他总要把最大的那块肉夹给母亲,然后是我,自己却总是吃那些小碎块。

就这样,年复一年。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姑娘,长成了大姑娘。考上了市里的会计学校,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做会计。日子过得平淡而安稳,可那个搪瓷饭盒,依然准时出现在每个节假日。

直到那年春节,我回老家收拾房间,在母亲的老箱子底下翻出一个发黄的笔记本。那是母亲年轻时的日记,里面零零散散记着些家常事。翻到其中一页,我的眼泪突然就掉下来了。

那是一九八八年的冬天,父亲在干活时不小心摔断了腿,家里突然断了收入。母亲每天省下自己的午饭钱,就为了给我和姐姐一人买个卤蛋。姐姐知道后,总是把自己那份悄悄给我。

“今天又省下五毛钱,给孩子们买了两个卤蛋,晓雯又把自己那份给了妹妹。这孩子,才十四岁,咋就这么懂事。”母亲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那么认真。

“晓雯说等她长大了,一定要天天给妹妹买卤蛋吃。我听了,心里又酸又甜。”

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那个饭盒的意义。十年来,姐姐一直在用这种方式,履行着她年少时的承诺。那两个卤蛋和一块红烧肉,是她对童年的守护,是她对母亲付出的传承。

每每想起这些,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个蓝底白花的搪瓷饭盒。它的花纹已经模糊,边缘处的瓷釉也掉了不少,可是那份承载的情意却越发清晰。

去年冬天,姐姐回娘家,我发现她瘦了很多。那张原本圆润的脸,凹陷下去一大块。可她还是笑盈盈的,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个搪瓷饭盒放在桌子上。

“姐,你是不是病了?”我问她。

她摆摆手:“没事,就是最近忙,没休息好。”

可我知道她在撒谎。前几天姐夫偷偷给我打电话,说姐姐查出了病,医生说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可姐姐执意要等过完年再去,说是怕咱爹娘担心。

那天收拾碗筷的时候,我看见姐姐在厨房里偷偷抹眼泪。她的手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有力,端起饭盒的时候都有些颤抖。可她还是坚持要自己洗,说是怕别人把她的宝贝饭盒磕了碰了。

“姐,你还记得小时候吗?”我站在她身边,帮她擦碗。

“记得啊,咋不记得。”她的声音很轻,“那会儿你可馋了,看见卤蛋眼睛都直了。”

“嗯,那时候你总把自己那份给我。”

姐姐的手顿了一下:“你都知道啦?”

我点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看见娘的日记了。”

厨房里安静下来,只有水龙头哗哗的流水声。姐姐低着头,肩膀微微颤抖。我知道她在哭,可是她不想让我看见。

“傻丫头,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你还记着。”她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紧紧抱住她:“姐,你也是傻,这么多年,一直记着要给我买卤蛋。”

姐姐转过身来,用袖子擦了擦眼泪:“那不是说话算话嘛。再说了,看你吃得开心,我就高兴。”

窗外,天已经黑了。村里的路灯一盏一盏亮起来,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母亲在堂屋喊我们:“你姐明天就要回去了,快来吃饭!”

我看着姐姐瘦削的背影,心里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那个永远装着两个卤蛋一块红烧肉的饭盒,还能带多久?等我长大了,却不知道该如何报答这份深情,你说,这是不是成长的代价?

来源:我爱吃番茄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