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母女关系揭示了一个秘密,没有界限的伤害远比想象中严重

B站影视 2024-12-29 07:07 1

摘要:《母爱的羁绊》:不健康的母女关系揭示了一个秘密,没有界限,缺少边界感的伤害远比想象中严重

《母爱的羁绊》:不健康的母女关系揭示了一个秘密,没有界限,缺少边界感的伤害远比想象中严重

年末岁首,让学生们欣喜若狂的寒假期越来越近了。而在此之前,此时的我就会因长时间与女儿相处不融洽而懊恼。

女儿上大学,每次暑假、寒假回家,刚回来这几天,我们母女俩是彼此关心,相互迁就,话温柔,做事体贴,关系融洽。然而,这样状态维持不了一星期,就会出现让人尴尬难过的场景。

前三天,她想吃什么、想要什么,想睡到啥时候就睡到啥时候,我都会尽量满足她的需求。

三天过后,关系就发生奇妙的变化:我总是觉得她事事不如我愿,于是无休止的说教就开始了,我对她说话的嗓门不受控的就会拔高:

大孩子了,怎么能如此赖床?

你在学校待了几个月,怎么变得如此自私!

你看你,除了玩游戏,再没有事干了吗"

总之,在我眼里,她似乎变了个孩子似的,看那那不顺眼,完全不能按照我的要求来。

关系曾几度到了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状况,令我十分痛苦和煎熬。

不得已,我开始反思自己,得到的答案是,只要我们不常在一起待,或者相处的时间短点,就会相安无事 。

孩子可是我的心头肉,她小时候,我真是含在阻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如今,这样的关系究竟该怎么办?

幸运的是,我在美国著名作家,卡伦安德森的名著《母爱的羁绊》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本赋能女性的书,书中介绍了修复母女关系的技巧和适用工具。通过感人的故事、有效的工具和绝妙的想法,帮助你在所有亲密关系中茁壮成长。

作者卡伦安德森是诸多畅销书的营销负责人,Mare社区创始人。她开发课程,举办工作坊,成功地帮助多名女性改善她们和自己母亲或者女儿之间的关系。

忽视边界感是对孩子最深的“诅咒”

网上有句话: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真的没有谁离开谁就活不下去!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孩子出生与母亲血肉分离的那一刻就意味着独立,伴随着成长,他们将会建立自己的家庭,也会有自己的子女。

作为母亲,即便你心中万般不舍,也要有锻炼自己放手的能力。

一旦你过分干涉他们的生活,掺和他们的感受,关系就会像失去平衡的跷跷板,被干涉的一方失调后处于下风。

在这里,用《超人》中设定来的比喻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强大无敌的超人,但我们的母亲是绿色氪石。一旦接近她们,我们的能量就会立刻被吸收,我们会因此变得浑身无力!

综艺节目《少年说》,一位初中女孩的开场白是:我妈妈是一个特别有调理的人。

这位妈妈能有条理到啥地步,如果你不看节目,根本想不到。

妈妈监控着女孩暑假的每一天,给她制定了一个的表格,详细到几点几分。比如,起床、如厕、吃饭、写作业、睡觉,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妈妈安排不到的。

能细致到啥程度?

刷牙不能超过三分钟,翘二郎腿对颈椎不好,叠被子要方方正正……

节目中,告白即将结束时,女孩向妈妈提出了请求:能不能对我不要做这么细致的规划了?

然而,妈妈强势的态度让所有人咋舌:“这都是一个妈妈应该做的,最基本的。”

“我们出生早、早经历,所以,我们才会把我们的经历的提前告诉你们。妈妈说的话,即使不是百分之百正确,肯定也有百分之六七十是正确的。”

听到妈妈的回应,女孩的脸上的表情让人心疼,无奈和失落把原本天真可爱的脸庞遮盖的严严实实。

假期的女孩像极了一个木偶,任由妈妈来回摆布。

对此,主持人的见解是:自律是一件好事,但妈妈把自律变成了他律,就成了压力。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是“刺猬效应”,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冻得发抖,于是相依取暖。但是,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双方被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不但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刺猬效应”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那么,怎样的距离才是恰当的呢?

这就要了解“心理界限”: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与他人的责任范围和权力范围。这样既保护了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会随意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在家庭关系中同样需要保持距离,家人之间感情再亲近,也需要通过保持距离表达尊重。

作为母亲,不是你出生早,年龄长,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多,就越俎代庖,站在了孩子的半场,涂抹了界限,忽视了变界感。把原本对孩子无私而伟大的爱变成了对孩子的“诅咒”。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适用于所有关系,母女之间,只有各自守护自己的界限,才能建立完美健康的界限。

设定完美界限的两种方式

书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两种有效的对话方法。

一种是:请求一结果式对话。

请求,就是让你的母亲停止做那些侵犯你的界限的事情。

结果,就是让你的母亲明确知道,如果她选择违背你的请求,那么你就会怎么做,这是你将要采取的行动。

行动的定义越明晰,你的界限就设立越明显,也会越有效。

我举一些例子你就明白了。

请求:请不要对我大喊大叫。

结果:如果你不停止大喊大叫,那么我就要走了。

需要注意:当你提出请求时,结果就是你将采取的操作。

另一种是请求—益处式对话

请求:就是让你的母亲停止做哪些侵犯你的事情

益处:就是让你的母亲明确知悉,如果他停止这种行为,那么你们的关系就会获得什么样的改善。

举个例子:

请求:请不要对我大喊大叫。

益处:如果你停止大喊大叫,那么,我就能更专心地听你想告诉我的事情。

书中,作者描述了他的亲身经历。

我的母亲的烟瘾很大,特别喜欢在车里抽烟,但我并不想被迫抽二手烟,为此,我们曾经有过伤害性极强且极其戏剧化的激烈冲突。

我愤怒地瞪着她说:“你就不能等会儿再抽吗?”然后我唰地打开所有的窗户,她又立马唰地关上。

面对这样的冲突事件,我赋予的含义是,她故意不尊重我,甚至想危害我的健康;

而她赋予的含义是,我不但对她吹毛求疵,没事找事,还试图控制她。

终于,我决定给她设定界限。

有一次,在出发前一天,我向她提出了要求:“妈妈,如果你能不在我的车里抽烟,那么我就会很感激你。但是如果你想抽烟,那么我可以把车停在路边,这样一来,你就可以下车去抽了。

还有一次,当她开车的时候,我建议道:“妈妈,如果你想在车里抽烟,那么没关系的,我可以去开自己的车。”

作者没有试图控制母亲的行为,而是控制了自己的行为,便达到了预期效果。

对此,作者的感悟的是,健康的界限可以防止我们逼迫接受他人行为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若难移他人之山,便自挖脚下之路,顺流而行,寻心中所属之舟。”‌

是呀,如果无法改变他人的想法或行为,那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这些技巧帮你建立边界感

建立边界感有哪些实用的技巧?

书中罗列了12条,我帮大家挑选了四条。

首先,做最好的自己,建立好自己的边界感,并要富有同情心,这是有效沟通的

一项重要技能;

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当你感到沮丧、愤怒或心里藏有怨气时,就不是去建立界限的好时机,你需要让自己平静下来,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舒缓情绪。

其次,在别人侵犯你的界限之前,不要四处宣称你对自己界限的捍卫决心。即使你的界限被侵犯了,你也不一定要去跟对方沟通自己在概念上对界限的定义。你能做的就是坚持自己承诺做出的行动。

再次,切记请使用中性语调,尤其是当你在跟对方就界限相关的问题进行谈话时。因为,如果你的交流中存在着负面情绪或者伪善,那么你想要传达的关键信息就可能会丢失,界限的清晰度也会因此变得模糊。

所以你需要练让你的声音听起来自然人而平和。

最后,你要记住,你不是在试图控制别人的行为,而是正在改变或者调整自己对他们行为做出回应的方式

结束语

作家上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中说:

“女儿是母亲最激烈的批判者和最狂热的拥护者”,母女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难解的关系,没有之一,明明彼此在意,却又互相伤害。

有人说,中国式母女关系是“相杀相爱”,彼此纠缠。

其实,健康而美好的母女关系是如同两棵并肩生长的树,根系交织,枝叶相触,却又各自向着天空伸展。

所以,边界不是隔阂,而是成长的必需。它教会我们如何在亲密中保持独立,在关爱中学会放手。

母亲学会尊重女儿的选择,给予她飞翔的空间;女儿则学会在自由中承担责任,回馈以理解和感恩。这样的关系,既温暖又坚韧,既亲密又疏离,甚美,甚善。

来源:粉色育儿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