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回溯到 1982 年,央视筹备拍摄《西游记》,为寻找合适的唐僧扮演者,
《西游记》每年夏天都要来一遍,
已经是几代中国人的“下饭剧”。
经典是经典,但当年拍摄时,问题也不少。
就连男主角之一的“唐僧”,都经历了两次换角。
为什么会如此坎坷?
01时间回溯到 1982 年,央视筹备拍摄《西游记》,为寻找合适的唐僧扮演者,
导演杨洁不辞辛劳,四处奔波。
一日,她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在众多学生照片中,汪粤的形象脱颖而出。
彼时的汪粤,剑眉星目,气宇轩昂,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英气,
杨洁导演一眼便认定,他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唐僧。
汪粤深知这个角色的分量,为了能精准诠释唐僧的神韵,他主动前往寺院体验生活。
在寺院的日子里,他每日伴着晨钟暮鼓,
与僧人们一同诵经、参禅、劳作,力求融入他们的生活节奏,
感受那份超凡脱俗的宁静与慈悲。
然而,现实的考验远比想象中来得残酷。
夏日的寺院,蚊虫肆虐,嗡嗡作响的蚊子成了他最大的 “梦魇”。
由于寺院规定不得杀生,汪粤只能默默忍受蚊虫的叮咬,身上常常布满红肿的包块。
短短数日,他便被折磨得苦不堪言,无奈之下,只好提前结束体验,返回剧组。
这一经历,如同一个小小的伏笔,
似乎预示着他与 “唐僧” 这一角色之间那微妙而曲折的缘分。
初入剧组,汪粤满怀热忱,全身心投入拍摄。
他将唐僧的善良、迂腐与坚定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好景不长,就在汪粤渐入佳境之际,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向。
他在老家的老师为他争取到了一个电影主角的机会,
这对一个渴望在演艺道路上多元发展的演员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的。
汪粤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一边是已经投入心血、渐显成效的《西游记》,
另一边是可能开启全新演艺篇章的电影邀约。
他试图两者兼顾,提出在拍摄《西游记》的间隙去拍电影,
甚至想出了戴帽子遮挡头发的办法,以应对两边不同的造型需求。
但杨洁导演深知,如此分心必然会影响拍摄质量,对艺术创作而言是大忌,因而坚决反对。
在事业追求与角色坚守的天平上,汪粤最终倾向了前者。
他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带着不舍与决绝,离开了《西游记》剧组。
这一决定,在当时看似为他打开了一扇新门,实则关上了一扇通往经典巅峰的窗。
他所参演的那部电影,最终未能掀起太大波澜,
而他心心念念想要拓宽的戏路,也并未如预期般顺遂。
此后多年,汪粤虽参演了诸多影视作品,
如惊悚片《孤岭野店》、警匪片《大围捕》等,
却始终只能在各类作品中充当配角,光芒被掩盖,渐渐淹没在演艺圈的洪流之中。
02在汪粤离开后,寻找新一任唐僧的重任落在了导演杨洁肩上。
此时,徐少华出现了,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剧组的天空。
其实,徐少华最初试镜的角色并非唐僧,而是小白龙。
当他身着古装、风度翩翩地出现在众人面前时,
那文雅的气质、俊朗的面容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副台长阮若琳慧眼识珠,当即提议让他试试唐僧一角,杨洁导演也深表赞同。
徐少华欣然接受了挑战,
为了更贴合唐僧那慈悲宽厚的高僧形象,他开启了艰苦的增肥之旅。
剧组的工作人员纷纷为他提供帮助,每天准备丰盛的餐食,
徐少华则努力加餐,吃饱了就躺在床上,减少运动量,只为能尽快达到理想的体型。
就这样,他的体重从最初的 130 多斤,逐步增加到了 190 多斤。
看着镜子中渐渐圆润起来的自己,徐少华知道,他离心中的唐僧又近了一步。
事实证明,徐少华的努力没有白费。
他饰演的唐僧一经亮相,便惊艳了无数观众。
在《计收猪八戒》《趣经女儿国》等剧集中,他将唐僧的善良、坚定与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在《趣经女儿国》里,他与女儿国国王之间那场惊心动魄的情感纠葛,
成为了《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
然而,就在徐少华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命运却再次跟他开了个玩笑。
随着拍摄的深入,徐少华发现自己的片酬比其他主演少了 5 元。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 5 元,在当时却犹如一根导火索,点燃了他内心的委屈与不满。
他找到杨洁导演,希望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与其他主演同工同酬。
杨洁导演则认为,六小龄童需要长时间粘毛,马德华要戴着闷热的猪嘴道具,
他们在拍摄过程中承受的不便与辛苦更多,片酬稍高一些也是理所应当。
双方各执一词,矛盾逐渐激化。
与此同时,徐少华又面临着另一个人生抉择。
他一直渴望能够进入大学深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与艺术水平。
此时,山东艺术学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他心动不已。
他向剧组提出,希望剧组能够出面与学校沟通,帮助他解决文凭问题,
让他既能完成学业,又不耽误拍摄。
但在当时,剧组自身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压力,实在无力满足他的这一要求。
在片酬与学业的双重矛盾夹击下,徐少华陷入了深深的挣扎。
最终,他选择了遵从自己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西游记》剧组,前往山东艺术学院求学。
这一决定,让无数喜爱他的观众深感惋惜,也让剧组陷入了短暂的困境。
03当徐少华也离开了《西游记》剧组,唐僧一角再次空缺,剧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时,迟重瑞宛如一颗救星,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迟重瑞出身于京剧世家,自幼便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
对表演艺术有着独特的领悟与执着的热爱。
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练就了扎实的表演功底,
然而在演艺道路上却一直不温不火,苦苦寻觅着那个能让他大放异彩的契机。
一日,迟重瑞在剧团领工资时,昏暗的楼道里,他与杨洁导演不期而遇。
杨洁导演目光如炬,瞬间被迟重瑞身上那股独特的气质所吸引。
眼前的迟重瑞,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面容慈祥,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佛相。
杨洁导演当即决定,让他试试唐僧一角。
迟重瑞得知后,心中既激动又忐忑,
他深知这个角色的分量,也明白前两任扮演者留下的辉煌与遗憾。
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与能力,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导演的要求,
甚至当场剃光了头发,以表自己的诚意。
进入剧组后,迟重瑞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的塑造中。
他认真研读原著,反复揣摩唐僧的内心世界,
力求将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每一句台词都演绎得精准到位。
在拍摄过程中,他更是不畏艰辛,与剧组人员一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无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
他都始终坚守在片场,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随着剧集的播出,迟重瑞版的唐僧逐渐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他将唐僧的慈悲为怀、信念坚定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观众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取经之路的艰难与唐僧的执着。
在《除妖乌鸡国》《三调芭蕉扇》《扫塔辨奇冤》等剧集中,
他的表演沉稳大气,举手投足间尽显高僧风范,
仿佛就是那个从大唐而来,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矢志不渝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
尤其是在面对妖魔鬼怪的威逼利诱时,他眼神中的坚毅与淡定,
让人为之动容,也让这一版唐僧深深地烙印在了观众的心中。
《西游记》的热播,让迟重瑞一夜成名,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依然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态度,专注于演艺事业。
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又参演了《西游记续集》,
再次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更加成熟、稳重的唐僧形象,为这部经典之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结语:
人生如戏,各有回甘。
他们的故事,宛如一部部精彩的人生剧集,有起有伏,有得有失。
《西游记》这部巨作,承载了他们的青春、梦想与汗水,
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抉择与蜕变。
如今回首,无论结局如何,他们都曾为 “唐僧” 这一角色注入灵魂,为经典的诞生付出心血。
而他们各自的人生选择,也如同取经路上的重重考验,
映射出人性的复杂与多样,让我们在感慨之余,不禁对人生的诸多境遇陷入深深的思索。
来源:一盏笔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