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全胃切除、无数次化疗,将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军医折磨得不成人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追梦人
编辑 |追梦人
●—≺ 前言 ≻—●
华益慰,一个令人敬佩的名字,一位令人敬仰的医者!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全胃切除、无数次化疗,将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军医折磨得不成人形。
面对死神的逼近,这位曾经的“华一刀”会如何选择?他为何会发出“癌症切忌过渡治疗”的人生反思呢?
●—≺ 从医之路 医者仁心 ≻—●
早在华益慰懵懂的童年时代,他就常常跟随家中长辈出诊,耳濡目染中,小小的心灵埋下了仁爱的种子。
当他第一次披上白大褂时,救死扶伤的信念已然在心中扎根,从此他将毕生心血倾注在医学事业上,用一双妙手和一颗仁心,演绎着医者的崇高使命。
行医50余载,华益慰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他曾远赴西藏高原,参与抗震救灾,只要有需要,他必定逆风而行、迎难而上。
就算到了古稀之年,他仍坚持每年做上百台手术,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一个个濒危的生命,病人眼中,他就是久负盛名的"华一刀";同行眼中,他更是普外科当之无愧的"老黄牛"。
作为一名军医,华益慰对病人一视同仁,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在他眼里都是一样的,他严格恪守行医准则,从不收红包,从不开昂贵药。
即便是那些不轻易露面的权贵,也要乖乖排队挂号,毫无特权可言,正是凭着这股子铮铮铁骨,华益慰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华益慰的悬壶济世之心,远不止於医院几架病床,每逢休息日,他都会在家中开设义诊,免费为慕名而来的患者诊治,即便只有9平米的小小诊室,也承载了他的大爱深情。
那些不远千里而来的病患,总能从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医生身上,感受到十二分的关怀和温暖。
可就是这样一位鞠躬尽瘁的仁医,却在人生巅峰时期遭遇了癌症的侵袭。
●—≺ “华一刀”的传奇 ≻—●
在医学界,华益慰的另一个名字叫"华一刀",这个称号不仅是对其精湛医术的肯定,更是对其高尚医德的赞许。
手术台上,华益慰是令人折服的艺术大师,56年行医生涯,他执刀数千台手术,堪称"刀刀见功,例无差错"。
无论是复杂的胃肠手术,还是精细的肝胆操作,在他手下都能化险为夷、妙手回春,尤其是那些疑难杂症,更能见证这位外科大家的功力。
回想那个因胃癌做了四分之五胃切除的老干部,华益慰灵活运用"荷包缝合"术,不仅保住了病人的性命,更最大限度保全了胃功能,术后康复的奇迹,无不令人叹服。
在华益慰眼中,手术台不仅是展现技艺的舞台,更是践行医德的圣地,多年来,他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倾听他们的诉求,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
当时还有一位老大爷,因胃癌晚期辗转多家医院,却都因年事已高而被拒之门外,是华益慰敞开怀抱,为他实施了一场马拉松式的手术。
整整七个小时,这位老医生不眠不休全神贯注,直到成功摘除病灶,手术室外,老人的家属已是泪流满面,在他们眼中,华益慰不仅是妙手回春的神医,更是救死扶伤的菩萨。
让人感动的还不止于此,即便是在弥留之际,华益慰仍念兹在兹患者的康复。
他将自己的切肤之痛化为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叮嘱后辈们要不断改进胃癌的手术方式,尽量避免全胃切除,减少并发症,让病人不再承受术后的苦楚。
"不能只治病,更要治人",这是华益慰留给世人的医者箴言,也是他毕生的践行。
历史长河中,医德高尚者千千万,但能将仁心仁术贯彻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华益慰当属翘楚。
只是当这位术业精湛的外科大家,也难逃手术刀下走一回的命运,面对癌症这个死敌,他是否为自己选择了正确的抗争之道?
●—≺ 胃癌晚期,全胃切除 ≻—●
2005年7月,对于华益慰来说,本该是一个平凡的夏日,就在一台普通的甲状腺手术后,这位72岁的老专家却感到莫名的身体不适。
多年的行医经验告诉他,这绝非寻常的疲劳那么简单,一纸诊断书如晴天霹雳,击碎了华益慰的天空,胃癌晚期这四个字如鬼魅般缠绕在他的心头。
作为一名肿瘤专家,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等待他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渺茫的希望,置身病榻之上,他却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那些预约了他手术的病人,"我不能再做手术了,请转告他们,对不起......"躺在病床上,他一遍遍地叮嘱身边的同事。
作为一名军人,华益慰从不轻言放弃,哪怕是面对死神,他也选择了最坚决的抗争,“全胃切除”这是当时他能做出的最艰难的决定。
手术台上,曾经挥舞手术刀的"华一刀",此刻却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但他心中明白,这是为了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他也要去赌一把。
然而渡过手术这一关,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终结,术后的并发症如影随形,折磨着华益慰饱经沧桑的身躯,胃全切除后,他再也无法进食,只能靠鼻饲管汲取营养。
曾经引以为傲的体格,如今却骨瘦如柴,反酸、返流的痛楚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侵蚀着他的意志。夜深人静时,病房里常常响起他隐忍的呻吟。
更可怕的是,术后并发症的折磨远不及化疗的万分之一,为了杀灭残存的癌细胞,华益慰不得不忍受着化疗的毒打。
呕吐、腹泻、脱发......那些他曾经在病人身上见过的副作用,此刻正一一在自己身上应验!
曾经意气风发的他,如今却连下床都成了奢望,镜子里,回望他的是一张憔悴得不像话的脸。
这一切,没有人比华益慰更清楚代价,但为了活下去,哪怕是倒在手术台前,他也在所不辞。
只是在疼痛折磨下日渐消瘦的身躯,是否还能支撑他走完这场噩梦?当化疗的毒副作用几乎摧垮他的意志时,是否预示着另一个不祥的开始?
●—≺ 二次手术失败,抵达生命终点 ≻—●
就在华益慰以为熬过化疗,终于可以松口气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一纸检查报告,如当头棒喝:回肠末段肠梗阻,这意味着他必须再次躺上手术台,接受生命的第二次切割。
手术室里,曾经无坚不摧的"华一刀",此刻却如待宰的羔羊任人摆布,全身麻醉下,他就像一叶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手术刀再次划过他满是伤痕的身体,将他残存的希望也一并划破,谁料噩梦还远未结束。
术后感染像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华益慰的咽喉,渗血、化脓、高烧接踵而至,如同地狱的使者,将他拖入无尽的痛苦。
曾经多少绝望的病人在他的妙手下起死回生;而此刻面对自己的绝境,这位外科大家却只能黯然垂泪。
病床上,华益慰日渐消瘦的身影,如同一座座塌陷的堡垒,管子连着管子,针头扎着针头,他就像一只被刺穿的气球,正在一点点失去生命的气息。
家人的眼泪,同事的叹息,都无法阻挡死神的脚步,最终华益慰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停止治疗。
作为一名医者,他太清楚什么叫"见好就收",当生命的质量已经低到无法承受时,继续治疗只会是一种折磨,他不想再这样苟延残喘,他要走得有尊严。
弥留之际,华益慰唤来家人嘱托后事:我的遗体就捐献给医学研究吧!虚弱的声音却饱含着慷慨与坚定。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医者,他早已将生命融入到救死扶伤的事业中,即便是死亡也不能阻止他为医学做出最后的贡献。
2006年,华益慰带着对医学的无限眷恋,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他用生命践行了"医者仁心"的誓言,也用死亡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真谛。
只是当这位"生死予夺"的主宰,也终究敌不过死神的收割时,他在弥留之际是否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 癌症切忌过度治疗前言 ≻—●
生命的最后一程,华益慰走得分外艰辛,全身上下插满了管子,疼痛像潮水般一阵阵袭来,死神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这一刻,他的脑海中却闪过一个个令他刻骨铭心的画面,那是他接受全胃切除时的情景术台上,他亲身感受到了失去胃的痛苦。
那种无法进食、消化不良的折磨如影随形,让其彻夜难眠,他忽然想起了那些曾被他全胃切除的病人,那些饱受术后并发症折磨的面容犹在眼前。
还有化疗,原本该是战胜癌魔的利器,却成了摧残身心的凶手。
呕吐、腹泻、脱发......种种副作用,如梦魇般缠绕着他,而这一切,对于那些化疗的病人,何尝不是同样的煎熬?
作为一名肿瘤专家,多少次他为病人选择了最大强度的治疗,却忽视了他们承受的痛苦。
而当自己也成为病人,他才真正明白: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意义,远胜于生存时间的长短。
这一刻,华益慰的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悔意,他想起了那些被过度治疗折磨得不成人形的病人,那些因为副作用而痛不欲生的面容,他们需要的真的是这样"头破血流"的战斗吗?
"我们不能只盯着病灶,而要看到一个完整的生命。"病床上的华益慰喃喃自语,他明白作为医生,治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治人。
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体味他们的感受,去尊重他们的选择,有时候少一点治疗,多一点关怀,或许才是最好的良方。
华益慰用自己的生命,为后来者留下了深刻的警示,晚期癌症的治疗,不能一味地追求强度,而要因人而异,并且权衡利弊。
有时候“适可而止”,给病人一个有尊严的告别,或许才是医者最大的仁心,回望这位医者的一生,他用执着和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参考资料:
光明网:2020-05-07,《华益慰:值得患者托付生命的人》
中国青年报:2006-07-15,《华益慰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解放军报:2006-08-31,《好军医华益慰——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
来源:历史特别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