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派新闻讯在潍坊,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他多年来笔耕不辍,用笔墨记录时代脉搏,以歌词描绘城市新貌,将半生乡情化作一首首动人的诗篇。他,是潍坊本土歌词作家郭岐。他以“时代记录者”的姿态,用百余首原创歌词为家乡谱写出一曲曲充满温度与力量的赞歌。
新派新闻讯 在潍坊,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他多年来笔耕不辍,用笔墨记录时代脉搏,以歌词描绘城市新貌,将半生乡情化作一首首动人的诗篇。他,是潍坊本土歌词作家郭岐。他以“时代记录者”的姿态,用百余首原创歌词为家乡谱写出一曲曲充满温度与力量的赞歌。
与时代对话 笔耕不辍佳作不断
5月21日,在郭岐的书房,书橱里整齐摆放着的创作类书籍、褪色的曲谱、大大小小泛黄的笔记本,堆叠成时光的等高线,每一道褶皱都藏着一段动人旋律。“这是我刚刚脱稿的一首少儿题材的《接龙歌》。”郭岐诵读:“小溪和山泉接龙,一路奔跑叮咚叮咚;布谷和春雨接龙,播种播种唱个不停……我们和理想接龙,理想招手启程启程!请带上成长的故事,把祖国的未来装在心中……”整首词画面清新、节奏活泼,孩子们奔跑跳跃拥抱幸福、拥抱理想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郭岐说,他正准备将这首词与另一首《五月的告白 五月的荣光》一并寄出。
郭岐受惠于书香家风熏陶,少年即痴迷阅读和写作,小学就在文学期刊发表过作品,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进行歌词等创作。作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郭岐在几十年间勤奋不辍,创作并发表过歌词、独幕戏剧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不计其数。
郭岐的手写稿
记者在浏览郭岐的作品时发现,他创作的歌词题材十分宽泛:主旋律类、歌颂祖国类、赞美亲情和爱情类、赞美普通劳动者类、国防题材类、少儿题材类、企业歌、校歌类、乡土题材类等。郭岐表示,创作要紧随时代、与城市“同频共振”,努力为时代而歌。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一首首洋溢着时代精神的歌词如春花绽放。《初心在路上》《幸福和奋斗在一起》《春风唤我回沂蒙》《新时代,新征程》……高刊登率使他的一首首词作得到广泛传播,吸引多位省外作曲家合作。
郭岐在创作。
扎根故土 歌词中融入潍坊记忆
近年来,郭岐将更多的笔墨诉诸于家乡发展和浓浓的乡愁,一系列展现乡村振兴新面貌、融含潍坊文化元素和崭新时代风貌的歌词迭现。
“风筝的歌谣在哪里?在年画长长的故事里;更好潍坊在哪里?在绿水青山的画卷里;绿水青山的画卷在哪里?在风筝城幸福的笑容里……”郭岐去年作词的歌曲《更好潍坊我爱你》获得2024潍坊市青年歌手大赛“唱响潍坊”原创音乐奖。他说,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潍坊人,每当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总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这首《更好潍坊我爱你》以宏观的视野和新颖的构思,将饱满的潍坊元素环环相接巧妙融汇,讴歌了潍坊儿女的不懈追求和崭新的时代风貌。
郭岐在歌曲《背着乡愁寻找故乡》中写道:“风筝飞过的老城墙是谁在抚摸沧桑?郑板桥的翠竹还在清风中摇曳,午后斜阳里飘来谁的西皮二黄?”《你和太阳一同升起》中这样唱:“你是年画,你是剪纸,灿烂文明是你的年历;你是歌谣,你是美丽,风筝之都是你的手笔……”他作词的《点燃明天的太阳》《故乡情思》《风筝情歌》等多首歌曲作品成为多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的重头节目。
从郭岐的一词一句中,听者能感受到他对家乡山水、文化的热爱。郭岐说:“我生长在潍坊,家乡的一山一水、一村一舍、一城一人就是我的素材,就是我的生活。我用歌词将它们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家乡的美。”
郭岐在翻阅书籍。
以情入词 在创作中寻找共鸣
如今,郭岐的歌词俨然成为潍坊文化输出的独特名片。“艺术创作实质是寻找情感共鸣的过程,我希望把潍坊给我的感动,再唱给世界听。”他将歌词化作城市肌理中的文化基因,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总能在郭岐的词韵中找到情感坐标。
郭岐参加本地音乐理论与词曲创作培训班,为音乐爱好者授课。(资料图)
除了创作,郭岐还积极参与词曲创作相关培训活动,为音乐爱好者公益授课。他从不拒绝其他文友的求助,将自己所思、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写作爱好者,并为潍坊歌词创作领域发现新秀、挖掘新人。
“只要还能提笔,我就要一直写下去,让更多人听见潍坊的故事。”郭岐说。
新派融媒体记者:隋炜凤/文图
宋寿爽/视频
编辑:李中伟
一审:马慧丽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来源:新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