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战争和其他危机时期,人们渴望每分钟都能获得新闻,但在“朱砂行动”期间,一些印度电视频道却过度报道,有时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就发布印度军队深入打击的报道。
印媒报道:在战争和其他危机时期,人们渴望每分钟都能获得新闻,但在“朱砂行动”期间,一些印度电视频道却过度报道,有时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就发布印度军队深入打击的报道。
尤其是在5月8日当晚,印度新闻主播声称印度海军摧毁了卡拉奇港,印度空军击落了巴基斯坦的战斗机,飞行员被俘,巴基斯坦总理躲进了掩体,巴基斯坦军方负责人阿西姆·穆尼尔在政变中被赶下台。所有这些说法最终都被证明是虚假的,也被西方主要新闻机构视为印度电视新闻业衰落的迹象。
《经济学家》杂志将印度这些电视上的虚假信息描述为“数十年来逐渐陷入荒谬的顶点”,并指出“印度电视新闻令人惊讶地让社交媒体看起来更理智”。
海外媒体表示:“主播和评论员成为了两个核武装国家之间战争的啦啦队员。一些知名电视网络在民族主义热潮中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甚至编造故事。”
印度已明确表示:“朱砂行动”是一次非升级性打击,旨在摧毁恐怖主义基础设施,同时不损害巴基斯坦的民用和军事设施。
然而,新闻频道的好战态度却暗示了另一种情况。媒体指出:“观看电视的印度人以为他们的国家即将消灭巴基斯坦。”
《经济学家》还注意到评论员的言论:“如果新闻片段仅仅是荒谬的,那么评论则是失控的。”“一位(印度)主播要求:‘火烧卡拉奇,炸毁整个城市。’在另一个频道,一位印度前陆军军官称伊朗外交部长为‘猪的儿子’,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的外交事件。”
媒体指出,知名新闻频道通过传播虚假信息,损害了他们的受众和自身:“当以前受信任的来源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时,这真是一个大问题。”
在《经济学家》看来,“关于无人机群和大规模自杀式袭击的虚假信息被放大,而不是被压制。边境社区——承受停电和无人机袭击之苦——在寻找事实方面陷入了困境。其他国家虽然不太容易受到炸弹的袭击,但并不容易受到谎言的伤害。”
然而,在电视新闻失败的地方,报纸却坚守了其可信度的准则。《经济学家》指出,“报纸被证明是可靠的”,尽管读者在早上“小冲突”发生后数小时才能拿到报纸。这是因为印刷媒体坚持旧的新闻规则,并且对其发表的内容负责。每篇报道都要经过仔细的事实核查,以维护数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可信度和声誉。
“朱砂行动”并非报纸证明其可信度的第一次。因为新闻收集和事实核查的过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眼见为实,只有在印刷媒体上才能如此。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运营团队不对其中任何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充分性做任何声明、承诺、确保或保证。
来源:李孟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