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6日,中国科研团队在《航空动力学报》发表研究成果,成功测试了一种革命性的高超音速发动机——斜爆轰发动机(ODE),使用普通航空煤油就能维持爆轰波超过2秒,理论飞行速度可达16倍音速。这项技术源自美国1958年的原创概念,但美国因技术难题而放弃,如今却被中国
5月6日,中国科研团队在《航空动力学报》发表研究成果,成功测试了一种革命性的高超音速发动机——斜爆轰发动机(ODE),使用普通航空煤油就能维持爆轰波超过2秒,理论飞行速度可达16倍音速。这项技术源自美国1958年的原创概念,但美国因技术难题而放弃,如今却被中国率先突破。如果技术成熟,从北京到纽约只需半小时,绕地球一圈也就2个小时。
理论上可达Mach 16,也就是16倍音速——每小时2万公里!民航客机才900公里/小时,这简直就是一个"贴地飞行的火箭"。
为什么会这么快?
秘密在于"爆轰"而非普通燃烧。普通发动机是"慢慢烧",这个是"瞬间爆"——就像鞭炮和炸药的区别,爆轰产生的推力是燃烧的几十倍。
爆轰听起来很危险,怎么控制?
关键在于"斜"字!通过精心设计的楔形体,可以让爆轰波以倾斜角度传播,既保证威力又能控制方向,就像是在驯服闪电。
为什么美国70年前想到了却没做成?
当时技术达不到。维持稳定的爆轰就像"在台风中点蜡烛"——极其困难。美国当年最多维持几十毫秒就失败了。
中国这次突破在哪里?
维持了2.2秒!你可别小看这几秒钟,比美国之前的记录长了40倍。在高超音速世界里,每一毫秒都是技术的巨大跨越。
这么厉害,用的是什么燃料?
就是普通的航空煤油!这是这项技术的最大亮点。别的高超音速发动机都要用氢燃料,贵得要命还危险。中国这个用"汽油"就行,简直是"吊丝逆袭"啊。
这个发动机没有活动部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可以想象一个没有叶片、没有压缩机、没有涡轮的发动机——就是一个"空管子",靠爆轰波自己推进。这意味着维修成本近乎为零,可靠性爆表。
这技术军用价值有多大?
一个词:改变游戏规则。导弹能打得更远更快,反导系统形同虚设。这是"降维打击"级别的技术代差!
离实用还有多远?
目前还在"概念验证"阶段,就像汽车发明时只能跑几米。但中国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证明"这事儿能成"!
美国为什么当年放弃了?
太难了!1970年代的美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像上上个世纪前觉得人类不可能飞行一样,最后治好放弃。
中国凭什么后来居上?
三个优势:国家意志、制度优势、技术积累。美国搞不定的"长期投入、高风险项目",恰恰是中国的强项。
这对全球格局意味着什么?
高超音速技术的"iPhone时刻"——谁先掌握,谁就重新定义游戏规则。中国正在从"技术追随者"变成"技术引领者"。
我们什么时候能坐上高超音速客机?
别急,至少还要10-15年吧。但想想看,1903年莱特兄弟首飞,1969年人类就登月了——科技发展常常超乎想象。
会不会很贵?
初期肯定贵,但技术成熟后可能比现在的商务舱还便宜。毕竟飞行时间短了,运营成本也会大幅下降。
安全吗?
比火箭安全,比普通飞机……这个还需要时间验证。但"爆轰"听起来吓人,实际上比汽车发动机的"爆炸"更可控。
中国这次突破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证明了一个道理:科技创新没有永远的领先者,只有永远的创新者。 美国70年前的"科幻设想",正在被中国的工程师们变成现实。也许10年后,我们真的能在2小时内绕地球一圈——到那时回头看,今天就是历史的转折点。
正如一位航空专家所说:在高超音速竞赛中,中国不再是追赶者,而是领跑者。
参考文献:
《航空动力学报》,2025年5月6日发表的斜爆轰发动机研究论文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China reengineers US Cold War hypersonic engine", May 22, 2025EurAsian Times, "China Claims Breakthrough In Hypersonic Engine Tech", May 23, 2025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