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为什么需要反复骨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5 17:00 2

摘要:骨髓穿刺是一种通过抽取骨髓液或进行骨髓活检,获取骨髓样本的医学检查方法。其主要作用包括:

白血病患者需要反复进行骨髓穿刺(简称“骨穿”)的原因主要与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评估密切相关。

一、骨髓穿刺的定义及作用

骨髓穿刺是一种通过抽取骨髓液或进行骨髓活检,获取骨髓样本的医学检查方法。其主要作用包括:

诊断疾病:通过分析骨髓样本中的细胞形态、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特征,帮助确诊白血病及其亚型。

评估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骨穿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如化疗后是否达到完全缓解(CR)。

监测疾病进展:通过骨穿,医生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复发或微小残留病(MRD),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二、反复骨穿的原因

明确诊断

初诊时的全面评估:在确诊白血病时,骨穿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通过骨穿,医生可以进行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即MICM分型)的综合分析,明确白血病的具体类型和亚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排除其他疾病:骨髓检查还可以帮助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监测治疗效果

化疗后的疗效评估:在化疗过程中,骨穿用于评估治疗效果。例如,在急性白血病(ALL/AML)的诱导化疗后,通常在第14~21天进行骨穿,以判断是否达到完全缓解(CR)。如果未达到缓解,医生会根据骨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即使外周血象恢复正常,骨髓中可能仍存在少量白血病细胞(MRD)。通过骨穿可以及时发现这些残留细胞,从而预防复发。

疾病复发或进展的监测

白血病具有复发风险,尤其是在治疗后的前两年。定期骨穿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复发迹象,从而尽早干预。

对于某些患者,骨穿还用于评估疾病进展的速度,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三、骨穿的具体作用

形态学检查: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

免疫分型: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手段,分析细胞的免疫表型,明确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亚型。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检测:检测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如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或FLT3突变,这些信息对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微小残留病(MRD)检测:通过高敏感的检测方法,发现骨髓中残留的白血病细胞,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四、骨穿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

骨穿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选择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作为穿刺部位。

医生使用穿刺针抽取少量骨髓液(约0.2ml),或进行骨髓活检以获取组织样本。

整个过程通常只需几分钟,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酸痛,但不会造成严重不适。

术后护理

穿刺部位需按压几分钟以防止出血。

术后72小时内避免洗澡,防止感染。

观察穿刺点是否有出血或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患者的心理支持

部分患者可能对骨穿存在恐惧心理,医生和家属应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

骨穿是一种安全且必要的检查手段,不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五、总结

反复进行骨髓穿刺对白血病患者至关重要,其作用贯穿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全过程。通过骨穿,医生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患者而言,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骨穿检查,同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来源:健康碎碎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