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通俗地说,就是人体的血糖水平长期居高不下,像一条不断上涨的小河,迟早会冲垮身体的堤坝。
它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了绝大多数,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血糖为什么会升高呢?
这是因为人体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罢工”了,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没有了胰岛素这个“搬运工”,血糖就像被堵在河道里的水,流不出去,只能堆积起来,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那么,患糖尿病的人,身上会有哪些共性呢?研究若干名糖尿病患者后发现,这几个表现几乎人人都有。
第一个共性是多尿多饮。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怎么最近总是口渴?喝了水又不停地跑厕所!”这是因为血糖过高后,身体会通过尿液“强行”把多余的糖分排出去,可是在“排糖”的同时,也会带走大量水分。身体缺了水,自然会感到口渴,于是患者喝水的次数多了,尿量也随之增加。
一天到晚总是在找厕所,严重时晚上甚至要起夜好几次,睡眠质量也因此大打折扣。表面看,这似乎只是个小问题,但长期如此会导致身体脱水,甚至电解质紊乱,身体越来越虚弱。
第二个共性是体重异常变化。
这里的“异常”既包括体重过高,也包括体重下降。对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过高会造成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加速,身体能量消耗超出了正常范围,患者的体重可能快速下降。
有人甚至在短短几个月内瘦了十几斤,衣服变得松松垮垮。不过,也有一些患者恰恰相反,他们的体重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问题,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大量脂肪堆积在体内。如果体重过高,再加上糖尿病,这无疑是双重打击,对心血管、肝脏等器官的负担非常大。
第三个共性是伤口不易愈合。
如果你发现自己身上一个小伤口,迟迟好不了,甚至还发炎、溃烂,那可要警惕了,这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之一。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偏高,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变差,伤口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再加上高血糖环境下,细菌特别“活跃”,感染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很多患者就是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伤口拖成了大问题,甚至不得不截肢,令人痛心。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格外注意皮肤的保养,一旦有外伤,务必要及时处理。
糖尿病除了这些常见表现,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损伤眼睛的微血管,导致视网膜出血甚至失明;
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就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时间一长,过滤功能会逐渐减弱,严重时可能需要透析维持生命。
糖尿病足也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的脚部因为血液循环差、神经受损,常常会出现溃疡、坏疽。如果说糖尿病是一颗定时炸弹,那这些并发症就是它的“引线”,一旦不加以控制,就会严重威胁生命。
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接踵而至”呢?关键在于长期的高血糖,它就像一把“慢刀子”,一点点切割着血管和神经。
高血糖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小血管容易被“堵住”,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神经在高糖环境下也会逐渐退化,变得“不灵敏”,患者可能感觉不到疼痛,哪怕脚上有伤口也毫无察觉。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要想远离糖尿病,要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但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
饮食上,尽量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粗粮,比如燕麦、糙米、绿叶菜等。
平时注意少盐少油,少喝含糖饮料,远离奶茶、蛋糕这些高热量的“甜蜜陷阱”。
运动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一步,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减肥不仅能降低患病风险,对已经确诊的患者来说,也能帮助控制血糖。
如果已经确诊糖尿病,那就更要注意日常管理了。按时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要严格遵守医生的饮食建议,避免暴饮暴食,控制好主食的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完全不能吃甜食,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可以选择一些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比如苹果、柚子等。
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双脚,穿舒适的鞋袜,避免出现磨损和外伤。规律作息和减压也非常重要,长期熬夜和精神紧张都会对血糖控制不利。
糖尿病并非突如其来,它往往是生活方式长期不良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习惯,就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
而对于已经患病的人来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听之任之、不去管理。控制好血糖,远离并发症,依然可以过上健康而充实的生活。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学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ADA. 《糖尿病诊断与管理标准(2023)》.
王建华等. 《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杂志.
来源:陈医生健康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