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的大学宿舍楼里,807房间透出诡异的蓝光。纸箱搭成的"飞船"正在做最后调试,用晾衣杆改装的机械臂夹起泡面叉子做的"月球采样器",室友举着手机云台喊:"3、2、1——点火!"这段上传即爆火的视频,让五个大学生用200元经费,在热搜上砸出了价值20亿流量的深坑
深夜的大学宿舍楼里,807房间透出诡异的蓝光。纸箱搭成的"飞船"正在做最后调试,用晾衣杆改装的机械臂夹起泡面叉子做的"月球采样器",室友举着手机云台喊:"3、2、1——点火!"这段上传即爆火的视频,让五个大学生用200元经费,在热搜上砸出了价值20亿流量的深坑。
翻看他们的物料清单,处处是让人拍案叫绝的脑洞:快递箱裁出飞船轮廓,塑料袋烫出太空褶皱,连喝剩的矿泉水瓶都变身氧气装置。最绝的是用宿舍床板当发射台,飘在空中的书本模拟失重状态,抖动的安全带竟是用数据线改造的。这些成本不足一顿火锅钱的"登月装备",在抖音创造了单条视频72小时破亿播放的奇迹。
这场狂欢背后藏着Z世代的生存智慧。当网友调侃"比我公司百万预算的广告片还专业"时,项目发起人小林揭秘:团队里美术生负责布景,计算机专业的编程控制灯光,传媒学院同学操刀运镜。他们把选修课的影视剪辑知识、物理课的力学原理统统揉进了这个作品。
爆红之后,争议随之而来。有人说这是不务正业,却不知这群年轻人是在完成《航天概论》课程作业;担心影响学业的教授,反而在课堂上播放了他们的视频:"这是跨学科实践的最佳案例。"更让人暖心的是,航天局官微下场点赞:"从你们眼中看到了中国航天的未来观众。"
如今走进807宿舍,会看见窗台上多了个"太空植物培育箱"——他们用外卖保温袋改造的种菜装置正在试验。这场始于玩笑的"登月计划",已然演变成持续性的创意实验。正如教育专家点评:当课本知识撞上生活灵感,200元也能浇筑出无价的创新基因。
看着手机里仍在发酵的热搜,忽然想起那个熄灯后偷偷做模型的少年时代。也许每个时代的青春,都需要这样一场"宿舍里的航天梦",在有限的资源里,向无限的星空投去最炽热的目光。
来源:亿星辰潮玩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