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1-4 月,湖南对非出口同比增长 6.3%,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湖南外贸的结构性变革。作为中部内陆省份,湖南正以对非经贸为突破口,在国际市场上开辟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本期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个人观点,不
2025 年 1-4 月,湖南对非出口同比增长 6.3%,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湖南外贸的结构性变革。作为中部内陆省份,湖南正以对非经贸为突破口,在国际市场上开辟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本期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今 年 前 4 个月,湖南对非出口 86.5 亿元的同时,对其他主要经济体呈现出 "分化式增长" 的特征。对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表现亮眼,其中对中东进出口 124.8 亿元,同比增长 24.3%,出口增速达 18.4%。这得益于 RCEP 政策红利释放和中东基建需求激增,湖南的工程机械、建材等产品借此打开市场。值得关注的是,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出口占比已超 50%,成为外贸基本盘。
相比之下,对传统市场的出口面临挑战。受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影响,湖南对美国进出口额同比下降 27.96%,但 "新三样" 产品逆势突围,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对美出口分别增长 138.2% 和 198.4%,展现出产业升级的韧性。对欧盟出口则呈现 "量减质升" 的特点,虽然整体贸易额有所下滑,但工程机械出口增长 87.9%,显示出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这种市场分化的背后,是湖南主动调整外贸策略的结果。通过 "千企百展拿订单" 行动,湖南企业在巩固欧美高端市场的同时,加速布局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形成 "传统市场保份额、新兴市场拓增量" 的格局。
与沿海省份相比,湖南对非出口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化特征。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产业基础扎实:湖南工程机械在非洲市场占有率超 30%,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占据非洲中高端市场前三强。前 4 个月,对非机电产品出口 46 亿元,占比 53.2%,其中 "新三样" 产品增长 747.1%,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分别增长 11 倍和 387.7%,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增长引擎。
政策平台独特: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湖南构建起全国唯一的对非经贸服务体系。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年发运量突破千列,运输时间比传统江海联运缩短 10 天,物流成本降低 13%。直飞非洲航线加密至每周 2 班,实现 20 多个非洲城市 "一票到底" 运输。
模式创新领先:首创 "易货贸易" 模式,通过出口产品换取非洲矿产品、农产品,2024 年完成易货贸易额 8658 万元。这种模式有效规避了非洲国家外汇短缺风险,被商务部列为对非贸易创新案例。
然而,湖南对非出口仍存在明显短板。与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相比,外贸规模差距显著 ——2025 年 4 月广东进出口总值 8185.4 亿元,是湖南同期的近 5 倍。物流成本高、贸易网络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例如从湖南到非洲的海运费用比沿海省份高 15%-20%。此外,对非出口仍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占比不足 10%,与广东的 35% 相比差距明显。
从对非出口看,湖南外贸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占比从 2018 年的 38% 提升至 53.2%;二是市场集中度降低,对南非、尼日利亚等传统市场依赖度从 65% 降至 42%;三是贸易模式创新,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占比突破 20%。这些变化表明,湖南外贸正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提升" 转型。
下半年,湖南需在以下领域精准发力:
巩固非洲基本盘:抓住中国对 33 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零关税的机遇,扩大农产品、矿产品进口,重点发展咖啡、腰果等深加工产业。推广 "工程机械 + 矿业开发" 模式,支持企业参与非洲数字化矿山建设,带动设备出口和技术输出。
破解物流瓶颈:加快建设中非经贸陆港,推动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在尼日利亚、埃及等关键节点城市布局公共海外仓,提供仓储、加工、分拨等增值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拓展新兴市场:深度融入 RCEP,扩大对东盟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出口。针对中东基建热潮,组建 "工程机械 + 建材 + 工程承包" 联合体,承接大型项目。探索 "跨境电商 + 直播带货" 模式,推动醴陵陶瓷、安化黑茶等特色产品进入中东高端市场。
防范系统性风险:针对非洲国家支付能力下降问题,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探索 "政府 + 银行 + 保险" 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对非贸易预警平台,实时监测汇率波动、政策变化等风险,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从 "内陆省份" 到 "开放高地",湖南正以对非经贸为支点撬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站在中非合作论坛 "十大伙伴行动" 的新起点,湖南需进一步放大政策优势、产业优势、通道优势,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深耕非洲这片 "希望大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 "湖南力量"。
来源:衡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