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短视频之前,觉得拍个视频多容易,拍了以后发现不是那回事,你要拍好就得投入很多时间精力去打磨,去优化。
最近偶偶直播,有卖货的,也有生活日常闲聊的,还有纯粹分享的。
做短视频之前,觉得拍个视频多容易,拍了以后发现不是那回事,你要拍好就得投入很多时间精力去打磨,去优化。
做直播之前,也觉得像李佳琦这样吆喝唠嗑有多难?我好歹也是能聊一下午的人。
真正试了几场以后也发现,每一个门道里都是道道,都一个细节你做60 分和 80 分,最后呈现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如果说短视频里,我们都是演员,都是要呈现出一个完整作品。
那么直播间就是一个话剧舞台,我们也需要演,所谓的播感、节奏、话术,对应的就是情绪状态、剧情走向和台词。
播感,就是你这个人的声音和长相,配合直播间的场景和主题,最后呈现给观众的状态。
以前做自媒体,一堆人说要有网感,要锻炼自己的网感。
现在做直播,又有一群人来说播感,什么是播感?其实就是你与你的观众的情感连接点,共鸣点,或者说本质是一种信任感。
人与人之间见个面,潜意识都会给人打个分,这个分决定了你是否愿意听人家说话,对于人家说的话有几分信任?
线下给人的耐心比较多,毕竟都面对面了,总愿意多给几分耐心,听你多说几句。
但线上不一样,人家进来可能就给你几秒,如果颜值和主题比较吸引人,最多给你一分钟。
这一分钟里,围绕着观众的直觉系统,我们需要去打造的一种情境。
主题、背景、人物、话术等等,都可以用运营手段解决,都可以策划。
但是所谓的播感,就是主播需要去修行,去锻炼的技能。
对于这个问题,问过行业内的好多个朋友,他们分成两派,一派说播感是先天的,改不了,一派说播感就是演技,练多了就会了。
其实两者都对,就像特长一样,有人靠发现天赋,有人靠刻意练习。
关键是对你来说哪一个选择更具性价比,你有多少时间去达成那个目标?
找到天赋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高效的去模仿肯定会比较漫长,也比较痛苦,看你怎么选。
基于这个选择,网上很多训练方法就三步——找到、练习、和产品与主题去结合。
比如播感就是你个人身上的独特生命力,你得找到你最开心的分享时刻,找到你和人争吵的时候情绪高涨时刻,然后用这种状态去对话。
比如找到你喜欢的东西,然后有人反驳你时,你如何证明的?
你努力想要证明的状态,就是你该找到的东西,去保持,去优化。
再比如如果你家人问你要推荐的时候,用方言怎么说怎么回答的?记住方言的感觉,然后切换到普通话。
方言是你最本真的样子,是你放下面具后的真实,找到这个然后去训练也行。
如何刻意练习呢?你找到的状态和感觉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是有规律的。
你可以多次尝试,然后录下来,找到你声音里的兴奋点,找到你画面上的兴奋点,然后不断去分析、熟悉和练习。
最后就是结合主题、产品、情境去保持你的状态,这个也很重要。
i 人和e 人持久力不一样,i 人需要更多技巧来维持这种状态。
一般主播找到了这个状态以后,剩下就是运营、场控和投流的事儿了。
安排什么产品、拿什么福利、产品文案用哪些、投流节奏是什么等等,去磨合去优化。
对于我自己来说,这几次直播发现,平时死水一样稳定的情绪,太稳定了!其实不太适合卖货。
因为人家进来看到的不是兴奋感,而是尸体感,再大的冲动也得冷下来。
直播的朋友给了个建议,说你需要打开自己,每个周末去一场即兴喜剧,一个月后就能快速切换试一试了~
我准备试试。
来源:蛋壳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