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这些治疗技术比他达拉非更先进,快来了解一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5 11:16 2

摘要: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简称ED,俗称阳痿)是指男性在性生活中持续或反复无法获得或维持足够的阴茎勃起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ED的发生并非单一是年龄因素,而是多因素交织的病理结果,涉及神经、血管、激素、心理等多个系统。根据《国际性医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简称ED,俗称阳痿)是指男性在性生活中持续或反复无法获得或维持足够的阴茎勃起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ED的发生并非单一是年龄因素,而是多因素交织的病理结果,涉及神经、血管、激素、心理等多个系统。根据《国际性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数据,全球50岁以上男性中约有50%患有存在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而70岁以上男性中,这一比例接近70%。

当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药物,是以他达拉非、西地那非为代表的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简称PDE5抑制剂,俗称“伟哥”)。该类药物通过增强“NO-cGMP”信号通路来促进阴茎血管扩张,提高血流量,进而达到勃起效果。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局限:1、PDE5抑制剂对某些血管性或神经性ED患者无效;2、PDE5抑制剂大多时候需按时在性生活前服用,缺乏自然性;3、PDE5抑制剂无法治疗ED的根本原因,仅为对症处理;4、长期使用PDE5抑制剂可能出现剂量依赖或心理依赖。因此近年来,为了突破PDE5抑制剂的传统技术壁垒,医学界结合再生医学、神经调控和微创技术,开辟出了一系列较为前沿的治疗技术,为ED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个体化的治疗路径。

作为近年来ED科研中的明星药物,利奥西呱是除PDE5抑制剂之外呼声最高、最被医学界寄予厚望的口服型治疗药物。利奥西呱最初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发,目前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PAH),在这些适应症中,利奥西呱通过扩张肺动脉,改善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已获得较广泛的临床应用,其药效和安全性有较好的数据支持。正是利奥西呱对心肺功能的靶向治疗作用,研究者发现了利奥西呱在ED治疗领域中价值潜力。研究发现,利奥西呱作为一种可口服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GC)刺激剂,可以不需要经过NO通路,直接促进cGMP(一种扩张海绵体血管的信号分子)的合成,即使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NO水平低下的条件下也有效。这个作用完美的规避了传统PDE5抑制剂需要保证血管内皮功能良好和NO充足的弊端。

动物模型研究表明,利奥西呱能显著提高勃起硬度评分(EHS)和海绵体内cGMP浓度。尤其是在糖尿病模型大鼠中,其效果明显优于PDE5抑制剂。研究还指出,利奥西呱可改善阴茎血流灌注,延长勃起持续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因神经损伤或缺血导致的勃起功能损伤。在一项对比他达拉非与利奥西呱对中度至重度ED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中(多中心、随机对照的I/II期试验),利奥西呱组的IIEF-EF(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平均提高6.8分,高于他达拉非组(5.2分)。且在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亚组人群中,利奥西呱显示出更显著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总体可控,主要为轻度头痛、低血压感和胃肠不适。目前,拜耳公司正在筹备更大规模的III期临床试验,以获得在ED治疗中的适应症拓展。

干细胞疗法则从再生医学的高度出发,将自体或异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注射至阴茎海绵体,以期重建因代谢紊乱(如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海绵体动脉粥样硬化等)、放疗或术后神经损伤引发的海绵体内微血管及神经网络破坏。具体操作中,常见流程是首先从患者髂骨或脂肪组织中采集样本,经过无血清条件下的体外扩增,获得浓度约 1 × 10⁶–1 × 10⁷ 个细胞每毫升的悬液,再在局麻状态下将其等分注射至左右海绵体各三至四点。干细胞在靶区不断分泌抗炎、促血管生成和神经营养因子,能显著减少纤维化和凋亡,并刺激内源干细胞激活参与修复。Ⅰ/Ⅱ期临床研究表明,干细胞疗法在糖尿病性和神经性 ED 中都能使约 70% 患者的夜间勃起次数及勃起硬度明显提升,且大多数未见严重并发症。目前此法仍在多中心Ⅲ期试验中,未来有望成为对症与根治并重的高端选择。

低强度体外冲击波治疗(LI-ESWT)利用专门的医疗装置对阴茎海绵体及其周围组织发射每次能量仅数分之几焦耳的声学冲击波,通过机械微损伤激活局部组织的自我修复机制。冲击波在靶区引发微小的胞外基质破裂与细胞拉伸,从而诱导内皮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持续释放,并促使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在操作时,患者平躺于治疗床上,医师先在阴茎均匀涂抹耦合凝胶,随后以探头在阴茎背侧、两侧及会阴区等五至七个靶点分别施以约 500–1 000 次冲击,总计每次治疗 2 000–3 000 冲,频率约为 5 Hz,每周 2 次,连续3–6 周算一个疗程。

冲击波操作的整个过程无须麻醉、无出血风险,也只有轻微短暂的刺痛或局部红肿。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接受完整疗程后,大约 60% 中度至重度血管性 ED 患者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平均提高 5 分以上,并在 12 个月内保持稳定,这意味着该技术不只是对症改善,更从组织重塑角度修复了病理性血管功能缺陷。

骶神经调控(SNM)最初用于治疗膀胱功能障碍,却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被意外发现对勃起功能也有积极影响。该技术通过在骶骨 S3 神经孔经皮植入临时电极,借助外置神经刺激发生器发射 10–20 Hz、0.5–5 mA 的脉冲电流来增强盆底神经反射弧与阴茎内血流调节。试验阶段一般持续 1–2 周,如患者主观勃起质量和性生活满意度提高,才会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操作涵盖 X 线或超声引导下将电极置于骶骨神经孔,然后在臀部皮下埋置一个体积如网球大小的脉冲发生器。SNM 能改变中枢-外周神经环路,使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恢复,对神经损伤性 ED(如脊髓损伤、术后神经切断)效果尤为显著,但术后需定期更换电池、调参,并存在感染、器械移位的风险。

基因编码:在基因治疗领域,研究者正尝试将编码一氧化氮合酶(eNOS)、神经营养因子或特殊长链 RNA 的质粒或病毒载体通过阴茎注射或静脉输注方式送入海绵体,以实现持续、局部的治疗性因子表达。典型方案是在局麻下将重组腺相关病毒(AAV)携带的eNOS基因直接注射至海绵体,一旦进入细胞便稳定整合或短期高效表达,持续释放 NO,长达数月以上。早期动物模型已证实此举能显著恢复糖尿病性 ED 大鼠的勃起压力。然而在人类尚处于Ⅰ期安全性评估阶段,未来若能解决载体免疫原性与表达控制问题,将可能从分子水平真正逆转 ED 病理。

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则借助患者自身血样经离心分层,获得浓缩 3–5 倍于生理浓度的血小板制剂,其中富含 PDGF、TGF-β 等生长因子。PRP 的操作流程相对简便:抽取 20–40 ml 外周血,经差速离心后抽取血小板层,再以细针将约 2–4 ml PRP 在局麻下分多点注射到海绵体。释放的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内皮修复、抗炎与细胞增殖。尽管目前证据仍多为小样本开环研究,但已有报告指出 50–60% 轻中度 ED 患者在 6 个月内勃起硬度和性满意度有不同程度提升,且几乎无不良反应。

组织工程与仿生支架技术:近年来,组织工程与仿生支架技术也开始向 ED 领域渗透。一种创新做法是将可降解多孔水凝胶支架注入海绵体,这种支架可预先加载干细胞、PRP 或纳米颗粒形式的促血管、促神经营养因子,随后在体内逐渐降解释放。操作时医生在超声引导下将支架材料注入受损区域,整个过程与常规注射相似,但由于支架具备三维结构,可大幅延长因子释放的持续时间。动物研究显示,该法在促进血管新生和神经再生方面优于单纯干细胞或PRP注射,未来若能安全转化,或将成为 ED 再生修复的“集成平台”。

综上,以他达拉非为代表的PDE5抑制剂,虽仍是当前临床勃起功能障碍的主流治疗方式,但随着精准医学与再生医学的推进,多种更先进的治疗方式正逐步走入临床视野。利奥西呱、干细胞、干细胞、骶神经调控等技术为不同类型ED患者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选择。这些前沿技术在原理上从血管重塑、神经再生到分子基因层面各有侧重;在操作上大多可在门诊或短住院内完成,风险可控;在价值上既能改善症状,更有望从根本上逆转病理。随着更多Ⅲ期临床试验落地和多学科协作加强,个体化、精准化的 ED 治疗将成为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Vardi Y, Appel B, Kilchevsky A, Gruenwald I. 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improves erectile funct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ham-controlled study. J Urol. 2012;187(5):1769–1775. doi:10.1016/j.juro.2012.01.078 (PubMed)

2、Kitrey ND, Gruenwald I, Appel B, Shechter A, Massarwa O, Vardi Y. Penile low intensity shock wave treatment is able to shift PDE5i nonresponders to responders: a double-blind, sham-controlled study. J Urol. 2016;195(5):1550–1555. doi:10.1016/j.juro.2015.12.049 (PubMed)

3、Fojecki GL, Tiessen S, Osther PJS. Effect of linear 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for erectile dysfunction—12-month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sham-controlled study. Sex Med. 2018;6(1):1–7. doi:10.1016/j.esxm.2017.10.001 (icurology.org)

4、Haahr MK, Jensen CH, Toyserkani NM, Andersen DC, Damkier P, Sørensen JA, et al. Safety and potential effect of a single intracavernous injection of autologous adipose-derived regenerative cells in patients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 following radical prostatectomy: an open-label phase I clinical trial. EBioMedicine. 2016;5:204–210. doi:10.1016/j.ebiom.2016.01.024 (PubMed)

5、Yiou R, Gosse P, Combescure C, et al. Intracavernou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 erectile function: a pilot clinical study. Stem Cells Transl Med. 2016;5(1):56–64. doi:10.5966/sctm.2015-0117

来源:卢医说泌尿男科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