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杨的前半程表现其实还可以,但后程手已经完全是抬不起来的状态,只能在第八赛道眼睁睁看着对手一个个超过去,留下一份“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的叹息。
谁能想到有生之年,竟然可以看到潘展乐,孙杨和汪顺的同场竞技。
上山的勇士遇上下山的神,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孙杨的前半程表现其实还可以,但后程手已经完全是抬不起来的状态,只能在第八赛道眼睁睁看着对手一个个超过去,留下一份“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的叹息。
可是换个角度看,作为这个泳池年龄最大的老将,又长达四年没有接受专业训练,400米还可以拿到铜牌,200米依然能游进全国的前八,如果这不是王者,谁又是呢。
潘展乐在赛后主动拥抱了孙杨,并且破天荒地在采访时主动提到了孙杨的名字,他说汪大哥和孙大哥,永远都是我的偶像,也是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在参加这次冠军赛之前,两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交集,潘展乐被问到一切有关孙杨的话题时,态度都是“已读,不熟,勿cue”。
记者拿“乐乐妈乐乐爸”的梗逗他,他面无表情地说不关注热搜;问他和孙杨的关系,他说没有对方微信;夸他是泳坛的后起之秀,他谦虚地提到自己一众队友,说他们才是真正的榜样楷模,记者借机问到孙杨,他岔开话题:我要去放松了。
一方面,大概是真的不熟。两个人差着“辈分”,没有多少直接交集。
另一方面,他对一切能够让外界炒起话题,掀起对立的话题都保持着高度敏感。
更重要的是泳队跟孙杨的芥蒂一直没有真正放下。有网友在机场拍到杭州队落地的照片,其他队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孙杨被来来往往的人群隔开,独自站在另一头,一脸落寞。
不知道是默契还是接到了“封口令”,泳队对孙杨的态度几乎都是闭口不谈。如果说潘展乐跟孙杨还只是生疏,汪顺干脆跟孙杨在泳池背对背上演了一出“再见爱人”,用事实粉碎了某些“cp”粉关于两个人还是好兄弟的幻想。
非什么大仇,有些旧知己,注定做不成老友。来年陌生的,是昔日熟悉的某某。
正因如此,潘展乐对孙杨的认可才显得更珍贵难得。也许是两人在这次比赛时建立了友谊,也许就是英雄惜英雄。
两个人如同一对镜像,常常被媒体拉来比较。他们都有着惊人的天赋与对游泳的痴狂,都年少成名,不同的家庭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曾经的孙杨在体育圈,就像文章之于娱乐圈,狂妄,自大,横冲直撞,谁也不放在眼里。
打教练,因为无证驾驶被拘留,跟外国运动员吵架一言不合就去拽对方的脚踝。对别的选手出言不逊……直到最后的暴力抗检。楼塌时,多少人在看他的笑话。
而提到孙杨巨婴性格的形成,总绕不开他那位强势的母亲杨明。
她全方位干预他的人生,训练日记精确到分钟,日常起居全面掌控,一言不合就为儿子出头,怼教练,怼媒体。
他的两任前女友都被他的母亲棒打鸳鸯,第二任前女友怨恨至今,甚至在大S去世后借着骂汪小菲母子名义旧事重提。
孙杨之前是出了名的爱哭,赢了哭,输了更哭,因为在一个强势的母亲影响下,孩子的人生变成了一场单纯的成王败寇的“胜负局”。
直到一败涂地,尝尽人情冷暖,他才真正成长成熟起来。
人总是老得太早,又聪明得太迟。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潘展乐。
潘展乐最可贵的地方恰恰在于他有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聪明与清醒。
潘展乐的家人存在感比孙杨妈妈弱很多,他的父母经常出现在赛场为他加油打气,却极少面对镜头。外公每次接受采访,都表现出极高的情商。
潘展乐小时候喜欢游泳,外公就风雨无阻地接送,进了体校后,外公每个周末去看他,就带他出去改善伙食,爷孙俩只谈心,从不聊训练,只要他吃好睡好休息好,把自己照顾好就行。
潘展乐背后站着的,是永不扫兴的家里人,这让他拥有强大而稳定的内核,能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必在乎外界的质疑与认可。
他解散粉丝群,拒绝一切绯闻炒作,尽可能回避采访。他拒绝一切造神,只专注做一个泳池里的夺冠工具人。
尽管媒体津津乐道于潘展乐终于实现了儿时的“狂言”——游得比孙杨快就行了,但对于潘展乐来说,这其实意味着nothing。
孙杨是他儿时锚定的标杆,他知道自己要超越的是曾经挂在世界纪录上的那个孙杨,不是现在的。
我永远对孙杨留一份敬意,也留一声叹息。他如果在20岁时有潘展乐一半的清醒与克制,结局一定远远不同。
年少轻狂时学学潘展乐,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中年多看看孙杨,便拥有无惧重来的勇气。
曾经的孙杨有多狂傲,现在的孙杨就有多谦恭。他对谁都笑,跟谁都友好,说话得体,彬彬有礼。
原生家庭缺失的一课,社会终究教会了他。
他失去了最好的成绩,但赢得了尊重,也等来了最好的自己。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举报
反馈
来源:哈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