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佳:爵士星空下的东方行者 | 人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5 10:44 2

摘要:“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这是荷兰画家梵高致弟弟信中的一句话。而此刻,正旅居荷兰的夏佳,仿佛过着一位隐士的生活,散步、逗猫、弹琴、创作。他在梵高画中的星空下漫步,将心灵寄托在指尖的黑白琴键之间。若偶遇他,映入眼帘的多半会是这样的一位男士:留

文 | 谷宇飞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这是荷兰画家梵高致弟弟信中的一句话。而此刻,正旅居荷兰的夏佳,仿佛过着一位隐士的生活,散步、逗猫、弹琴、创作。他在梵高画中的星空下漫步,将心灵寄托在指尖的黑白琴键之间。若偶遇他,映入眼帘的多半会是这样的一位男士:留着简洁的圆寸头,戴着黑框眼镜和鸭舌帽,脸上常挂着温和笑容,儒雅、沉静,低调地隐匿在人群中。只是那双手,一眼便知是用来弹琴的——他凭借这双手,构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爵士乐世界。

在社交媒体上,夏佳的微信头像是一幅梵高手持智能手机自拍的画像,既复古又不失新潮,恰如夏佳本人的个性。而他给自己取的昵称是“吾思吾乐”,他解释道:“通常人们只是习惯‘听’音乐,而我更倾向于思考音乐。”

机缘巧合,踏上爵士之路

如今,夏佳的名字与“爵士”密切相关。但在真正走上爵士乐演奏与创作道路之前,他是在古典音乐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1974年,夏佳出生于银川。小时候,他便在母亲的启蒙下学习钢琴,之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接受了专业的古典钢琴训练,并在本科阶段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1999年,夏佳前往美国伊斯特曼音乐学院深造,在获得爵士钢琴演奏学士学位后,又赴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学习并取得爵士钢琴硕士学位。深厚的古典音乐底蕴,加上爵士乐的深刻熏陶,使他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也赋予了他跨界融合的艺术创造力。近年来,夏佳多次与国内指挥家及交响乐团合作,包括指挥家张艺、杨洋、景焕,以及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浙江省交响乐团等。

回忆起童年学琴的经历,夏佳说,父母从事音乐工作,让他自幼便沉浸在音乐的家庭氛围中。“爸爸吹圆号,妈妈弹钢琴。所以对我来说,练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从小他便在琴键上“玩音乐”,只不过那时的他并未意识到,这种不照谱演奏的方式,在爵士乐中被称为“即兴”。“那时,我对现代音乐充满好奇。这份好奇最终引领我走进了爵士音乐的世界。”至今他仍记得自己读大二时首次接触爵士乐的兴奋,那感觉就像是与老朋友重逢,“爵士乐恰好契合了我一直以来对音乐的探索,对我而言,就像发现了新大陆。”

上世纪90年代,爵士乐在中国尚处于萌芽阶段。夏佳常借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磁带和唱片反复聆听,直到熟记于心,甚至还自己写谱子。他将凯斯·杰瑞(Keith Jarrett)等爵士大师视为偶像,开始钻研如何演奏和创作。他对爵士乐认知的转折点,来自在一本名为《爵士乐和声理论》的译著。这本书让他意识到,爵士即兴演奏并非随意,而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它是爵士乐的核心与灵魂。随着他对爵士乐的理解不断加深,热情也愈发高涨。夏佳的舞台生涯始于1995年,他常在北京各大爵士乐演出现场登台表演。那些年,他结识了刘元等音乐人,并在爵士圈里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个时候,我们像一个大家庭。”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还找到了自我表达的途径,最终决定走上爵士钢琴的职业道路。一开始家人并不理解这一决定,尤其是他的母亲,但随着对爵士风格钢琴演奏的深入了解,她最终也全力支持了他的选择。

赴美留学,开启心灵奇旅

申请赴美留学时,能否获得一封爵士乐领域权威专家的推荐信显得至关重要。幸运的是,他在“北京国际爵士乐集萃”活动上结识了德国爵士乐家迪特尔·格拉维施尼希(Dieter Glawischnig)。

在爵士乐文化中,有一个独特的即兴演奏环节名为“Jam Session”,每位乐手都会在该环节轮流上台演奏,用琴声彼此交流,这同时也是一种极佳的社交方式。迪特尔·格拉维施尼希在聆听了夏佳的演奏后,愿意亲自为他写推荐信并送上祝福:“祝你好运!”最终,夏佳成功考入美国伊斯特曼音乐学院,学习爵士钢琴演奏专业,师从爵士钢琴家哈罗德·丹科(Harold Danko)。

夏佳在毕业典礼上与母亲及老师哈罗德·丹科合影

起初,他并未完全适应美国的生活与学习节奏,但优质的爵士乐现场演出将他深深地吸引,他甚至不惜坐几个小时的大巴车前往纽约观看。那些演出常常持续到深夜,但他往往流连忘返,继续观看后面的“Jam Session”。他回忆道:“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很厉害的老爷爷从观众席走上舞台演奏,结果第二天回到学校,才发现他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

在伊斯特曼音乐学院,夏佳结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在演奏之余,他还跟随美国作曲家弗雷德·斯特姆(Fred Sturm)学习作曲,并在伊斯特曼爵士大乐队担任钢琴手。他记得初次上作曲课时,由于没有接触过作曲,他在老师指导下尝试谱写了一小段引子。没想到在乐队排练时,老师邀请他离开琴键,把乐谱分发给乐手们,由他来指挥演奏自己的第一首作品。对他来说,这是一份至高的荣誉,也为他日后的创作道路点燃了火花。

哈罗德·丹科带领伊斯特曼爵士大乐队参加2001年纽约JCV爵士音乐节

后来,夏佳在芬兰赫尔辛基国际爵士节演奏了自己的原创作品,他的创作风格被媒体评价为具有极简主义的后现代音乐特征。而在国外的求学经历,也让他对爵士乐的多元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认为,自己即兴演奏的能力源于扎实的古典音乐基础,“我觉得古典音乐和爵士乐并不冲突,二者的融合能够激发出更多创造力。”因此,在美国学成归国后,夏佳还跨界到流行音乐领域,作为键盘手与崔健、李宗盛、莫文蔚等人合作,在流行、爵士、古典等多种风格的音乐中自由穿梭。

定居荷兰,徜徉梵高世界

回国后,夏佳决定继续深造爵士钢琴演奏技艺。他先后前往荷兰克劳斯王子音乐学院和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攻读爵士钢琴硕士学位。他解释道:“当初选择荷兰,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王子音乐学院的教学体制相当吸引我。”他还提到,学校每周都会邀请来自纽约的不同乐手前来授课,“这段经历让我不仅能体验到欧洲的生活和学习,也能继续接触美国的老师。”

毕业后,他定居荷兰,专注于生活和创作。这一决定似乎与他高中时读过的一本《梵高传》有着莫名的联系。他用了两个月时间读完这本传记,至今还记得书中梵高信中的内容,“直到来到荷兰,我才意识到自己早就对梵高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常去荷兰的博物馆、画展欣赏梵高的真迹,走过书中梵高与弟弟信中提到的风景。回国演出时,他曾以“静夜繁星”为主题,在天津安里甘音乐中心举办演出,灵感便来自梵高的经典画作《星空》。

梵高《星空》

定居荷兰的初衷是为了潜心创作。如今,除了每年定期回国演出,夏佳沉浸在荷兰的静谧时光里,继续雕琢新作。无论身处何地,他的心始终系于琴键之上,创作与演奏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音乐创作风格也仿佛是他音乐之路的剪影,融入了多种元素,并将东方文化与电子音乐巧妙融合。夏佳在荷兰完成了专辑《汇流》的创作与发行。他说:“这张专辑是我、萨克斯手高太行、鼓手徐之曈和贝斯手安德烈·卡鲁索(Andrea Caruso)四个人的再次汇聚,我们选用太行的曲子《汇流》作为专辑名称。”

从初次涉足爵士乐至今,夏佳的爵士之旅已走过近30年。岁月流转,他始终坚守在爵士的广袤天地,用跳动的音符编织着绮梦。回望音乐之路的起点,“汇流”二字蕴含着和光同尘的意味,也体现了他对现代音乐的深刻理解与探索。

谈到国内爵士乐市场的变化,他认为,爵士乐的受众一直以年轻人为主,风格上也越来越呈现多元文化融合的趋势。如今,爵士乐的星空下也星光璀璨。作为先行者的他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等音乐院校开设了爵士乐专业,更多年轻人投身于爵士乐的学习与创作中。对此,他鼓励年轻的爵士乐学习者:“不要忘记培养自身的创造力,我希望年轻人在爵士乐的道路上,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而不仅仅是追求技巧。”

来源:音乐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