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网络“黑嘴”伤企乱象,重点整治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泄密侵权类等4类突
按照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网络“黑嘴”伤企乱象,重点整治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泄密侵权类等4类突出问题。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络“黑嘴”伤企乱象,提升涉企网络侵权举报工作质效,有利于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势在必行。当前,一些网站平台及自媒体账号为博流量、引关注、谋私利,恶意集纳企业负面信息营销炒作、肆意散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侵犯企业和企业家个人隐私,混淆视听,误导公众,扰乱舆论场,影响十分恶劣。整治涉企网络“黑嘴”,就是要通过专项行动、“靶向”发力,有效遏制不实信息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减少企业因网络谣言、不实信息而遭受的隐性成本(如公关危机、法律纠纷),增强企业家投资和创新的安全感;通过破解网络谣言,提升公众对网络谣言的辨别力,鼓励基于事实的理性探讨,推动构建良性网络舆论生态。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需压实平台责任。网络“黑嘴”难以根治,与网络平台审核把关不够严格不无关系。网络“黑嘴”通过自媒体、短视频、社交平台等渠道快速扩散涉企虚假信息,而平台的技术架构和算法推荐机制可能无意中助长恶意内容的传播。网络“黑嘴”常依托成熟的灰色产业链,利用自动化工具批量生成黑稿、操纵“水军”账号,网络平台通过传统人工审核难以应对。一方面,各个网络平台要完善涉企信息审核、处置标准,强化热搜热榜等重点环节内容管理,加强财经类公众账号和MCN机构日常管理,健全平台涉企侵权信息投诉举报专区功能设置,提升监管工作质效。另一方面,各网络平台要通过AI识别等技术手段提升内容审核效率,建立健全防线,从源头上阻断涉企谣言的传播。
企业要防止过度营销产生负面影响。当前,个别企业在新品发布会上,存在过度营销、夸大产品功能、打压竞争对手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争议,激化矛盾、引起对立。企业通过过度营销、夸大其词等手段获取流量或市场关注,容易引发公众质疑。同时,一些网络“黑嘴”也会利用这些争议点,通过断章取义、歪曲解读甚至捏造事实的方式,放大为企业负面事件。有的企业为掩盖自身营销中的问题,选择向“黑嘴”支付“删稿费”或“保护费”,形成灰色产业链。企业在营销宣传上,应以产品本身的质量、性能、功能等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得虚构或夸大其词,确保宣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从而防止涉企网络“黑嘴”现象的发生,避免陷入负面舆论漩涡。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是当前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任务。要把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各方一抓到底,严厉打击“黑嘴”违法行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