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口海战:中日史上第一战,日军十倍于唐朝的兵力,结果被打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5 08:28 2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别看现在日本在亚洲东边挺硬气,其实早在1300多年前,它就吃过一次教训,而且还是被咱大唐教训的。

那场仗打得太狠,连日本自己史书都不敢多写。十倍兵力压上来,本以为稳赢,结果却被打得懵圈。

这就是中日历史上第一次正面交锋——白江口海战。兵力、天时、人和,日本一样都不缺,但怎么最后变成一边倒的惨败?唐军到底用了啥招?

朝鲜半岛起冲突

公元七世纪的朝鲜半岛就像个小版本的三国演义,百济、新罗、高句丽三个政权各自为政,明争暗斗不断。

新罗早就投靠了大唐,成了唐朝在东北亚的铁杆小弟。

百济和高句丽就不一样了,这两家伙跟远在海那边的倭国眉来眼去,经常联手欺负新罗。

新罗被欺负得没办法,只好哭着跑到长安告状。

唐高宗李治一听,这还了得?我的小弟被人欺负,这不是打我的脸吗?于是派兵教训这两个不听话的邻居。

唐军的战斗力那是没话说的,高句丽和百济很快就被收拾得服服帖帖,百济直接被灭了国。

百济虽然亡了国,那些不甘心的遗老遗少们可不愿意就这么认命。

他们偷偷联系上了倭国(现在的日本),请求派兵帮忙复国。

倭国人一听,这可是个好机会,既能在朝鲜半岛插一脚,又能给唐朝添堵,何乐而不为呢?

倭国大军压境

倭国这次可是下了血本,前前后后分四批往朝鲜半岛运兵,总共派了六万多人。

这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数字,相当于倾国之力在支援百济复国。

除了陆军,倭国还派出了水师,上千艘战船浩浩荡荡地驶向朝鲜半岛。

倭国人心里算盘打得响亮,他们觉得唐朝远在千里之外,鞭长莫及,而自己就在门口,占尽了地利人和。

再加上百济的遗民配合,这仗应该不难打。

唐朝这边也不是吃素的,刘仁轨这个老将军接到消息后,立马制定了反击计划。

他决定采用水陆并进的策略,一边派孙仁师、刘仁愿率领陆军进攻,一边自己亲自率领水师配合作战。

刘仁轨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是唐朝有名的能臣猛将,既能带兵打仗,又懂得政治权术。

这次面对倭国的挑衅,他心里憋着一股劲,要让这些不自量力的家伙见识见识大唐的厉害。

水陆并进显神威

刘仁轨的作战计划很有意思,他把目标锁定在了周留城。

这个地方是百济的重要据点,拿下了这里,就等于掐住了敌人的咽喉。

他带着七千多人和一百七十艘战船,名义上是运粮草,实际上是要打一场漂亮的配合战。

唐军的战船那是真有两把刷子,什么楼船、海鹘船、斗舰、走舸,各种类型的战舰应有尽有。

这些船不光看着威风,实用性也强。

楼船高大威猛,就像海上的移动城堡;海鹘船轻快灵活,专门用来冲锋陷阵;斗舰和走舸各有各的用途,搭配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

这些战船上还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

拍杆这玩意儿特别厉害,十几丈长的巨型武器,专门用来砸敌人的船。

抛石机也不是摆设,能把石头扔得又远又准。最关键的是,这些船还有防火设计,不像那些木头船一点就着。

倭国人显然没料到唐军会来这么一手,他们的战船虽然数量多,技术含量可就差远了。

倭国的造船技术本来就落后,他们的船大多是简单的木制结构,既不够坚固,也没什么像样的武器装备。

白江口决战

公元663年,历史性的一刻到来了。

唐军水师和倭国舰队在白江口狭路相逢,一场决定东北亚格局的海战即将拉开帷幕。

倭国人仗着人多船多,气势汹汹地发起了第一轮攻击。

他们以为凭借数量优势,能够一举击败唐军。

谁知道唐军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利用自己战船高大的优势,居高临下地用拍杆狠狠砸向倭舰。

那场面就像是大人打小孩,倭国的小船根本经不起这样的重击。

第一轮攻击失败了,倭国人不服气,又组织了第二轮进攻。这回他们学聪明了,想要避开唐军的正面攻击,从侧翼包抄。

可惜刘仁轨也不是吃素的,他早就料到了这一手,灵活调动左右两翼的小型战船,反过来包围了倭军。

倭国人急了眼,孤注一掷地发动了第三轮攻击。这次他们想用火攻,准备点燃唐军的战船。

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唐军的船有防火设计,根本烧不起来。反倒是唐军看准了机会,开始了自己的火攻表演。

唐军的火攻那叫一个精彩,他们不光有火船,还有油罐和火箭配合。

熊熊烈火在海面上蔓延,倭国的战船一艘接一艘地被点燃。木制结构的倭舰根本挡不住这样的攻击,很快就烧成了一片火海。

这场海战从开始到结束,总共就24个小时。倭国人带来的上千艘战船,被烧毁了四百多艘,剩下的也是残破不堪。

倭军的一个猛将朴市秦造田来津也在这场战斗中被唐军击杀,彻底打散了倭军的士气。

一战定江山

白江口海战的结果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倭国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倾全国之力发动的这场战争,竟然会败得这么惨。

不光是船没了,人也死伤惨重,就连派去的六万陆军也因为失去了海上补给线而陷入困境。

这一仗彻底打服了倭国人。他们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大唐的实力根本不是他们能够撼动的,继续对抗下去只会自取灭亡。

倭国很快就派使者到长安请罪,正式向唐朝称臣,承认了唐朝在东北亚的老大地位。

他们还主动派遣遣唐使团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从政治制度到科学技术,从文学艺术到宗教哲学,全方位地向中国学习。

这场海战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畴。

它让倭国人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心,在接下来的八百年里,他们再也不敢对中国动武。

直到明朝后期,倭寇才开始重新骚扰中国沿海,那已经是八百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白江口海战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师技术的先进程度。

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的造船技术和海战战术确实是世界领先的。

唐朝的这些战船,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实用性能,都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刘仁轨这个名字也因为这场海战而载入史册。

他不光是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官,更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他明白,真正的胜利不是简单的军事征服,而是要让对手从心底里服气。白江口海战的胜利,正是这种理念的完美体现。

这场海战给我们的启示很简单: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会真正尊重你。

面对那些野心勃勃的邻居,光靠外交手段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

唐朝之所以能够威震四方,靠的就是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

白江口海战虽然规模不算太大,影响却极其深远。

一场24小时的战斗,换来了800年的和平,这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唐朝水师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什么叫做技术领先,什么叫做战术高超。

这场胜利不光为大唐赢得了威望,也为东北亚地区带来了长期的稳定。

来源:蜀山史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