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机构Springer Nature举办2025合作期刊论坛。由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 (简称BIOB) 荣获“服务影响力奖” (Service Impact A
近日,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机构Springer Nature举办2025合作期刊论坛。由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 (简称BIOB) 荣获“服务影响力奖” (Service Impact Awards)。该奖项旨在表彰期刊在服务学术共同体、推动领域发展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本次论坛以“高质量学术出版,提升全球影响力”为核心,聚焦开放获取转型、传播形式创新等关键议题,汇聚了来自 Springer Nature 出版集团旗下的国内 30 家学术期刊的精英代表。论坛特别设立五大奖项,从中国区合作期刊中评选出“卓越质量影响力奖(Quality Impact Awards)”“国际传播影响力奖(International Impact Awards)”等年度标杆期刊。
此次学校取得的成果,既是对华理学术贡献的激励,也展现出学校近年来持续进步的科研内容产出。在近日自然指数官网公布的最新自然指数排名中,华理表现优异,较上次排名再进一位,目前位列内地高校第35名。
图源:高绩
开年以来,华理科研成果频出,在顶级期刊Science(《科学》)和Cell(《细胞》)正刊上各发表一篇文章——
3月7日,学校材料学院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侯宇教授、杨双教授等人在Science(《科学》)发表题为“Graphene-polymerreinforcement of perovskite lattices for durable solar cells”的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期刊发表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发现了钙钛矿光伏不稳定性的关键机制——光机械诱导分解效应,提出石墨烯-聚合物机械增强钙钛矿材料的新方法,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在标准太阳光照及高温下的T97工作寿命创下3670小时新纪录,研究成果将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4月18日,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刘琴团队联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副教授胡兴斌团队,揭示了一种红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机制。北京时间4月18日,国际期刊Cell(《细胞》)以“Red blood cells undergo lytic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volving NLRP3”为题,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细胞》期刊发表华理联合团队最新成果
该项成果首次揭示补体系统激活触发红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机制——血影蛋白依赖性死亡(spectosis),为溶血性疾病及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药物靶点,不仅有助于人类疾病治疗,未来也可拓展至畜禽、水产养殖业感染性病害防控领域。
回顾2024年,华理坚持守正创新、追求卓越,铸就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新优势。学校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世界首套日投煤3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工业示范装置正式投产。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光控软物质科学基础科学中心,开辟交叉学科领域协同创新实践。
年度累计牵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0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16项,科技创新发展势头强劲。
一直以来,华理持续深耕学术沃土,聚焦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强化交叉学科协同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提升期刊学术服务能级,深化与国际出版机构合作,以更卓越的科研产出和更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在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中勇毅前行。
来源:潜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