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至4月机械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国小麦跨区机收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各地一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中国经济多线并进动力澎湃。
央视网消息:5月24日《新闻联播》报道,1至4月机械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国小麦跨区机收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各地一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中国经济多线并进动力澎湃。
1至4月机械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今年1至4月,我国机械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涉及的五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均实现稳定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汽车制造业增长11.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7%,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9.2%。在机械工业代表性产品中,金属切削机床、工业机器人、发电机组、太阳能电池累计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两位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表示,从主要的数据指标情况来看,宏观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生产供给较快增长。在“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和产业升级带动下,装备制造业持续较快增长。此外,我国加大外贸多元化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1至4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5%,表现出强劲韧性。
西南麦区麦收过八成 黄淮海麦区开镰
全国小麦跨区机收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目前,西南麦区的收获已过八成,黄淮海麦区进入收获期。
四川是西南麦区的核心区域,已完成收割约620万亩,预计本月底前后,全省小麦收割将基本结束,进度略快于往年。今年,四川在全省建设了130个小麦千亩高产、55个百亩超高产展示片,带动大面积单产水平提升。
位于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湖北省,1500多万亩小麦的收获进度已过九成,小麦收购正在同步展开。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存粮点的8个粮食烘干塔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可以烘干360吨粮食。目前,湖北新麦少量上市,粮食收购企业收购量已超过1.5亿斤。
黄淮海是我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麦区。“国家精准农业应用项目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天(5月24日)零时,小麦机械化收获热点地区已进入河南、安徽、江苏。安徽小麦面积约4342.1万亩,目前已由南向北陆续展开收获。
眼下,河南8500万亩小麦进入适宜收获期,收获已过两成。在河南南阳方城县,农户抢抓晴好天气,争分夺秒抢收,麦田里大型收割机、打捆机等配套农机联合作业,加速推进机收进程。
各地一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
各地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助力高质量发展。
国家重点水利项目加速推进。总库容1.84亿立方米的开化水库日前成功下闸蓄水,作为钱塘江上游重要流域控制性工程,开化水库将流域生态修复纳入水库建设,因地制宜修建生态鱼道、增殖放流站等,为鱼类洄游打通路径。吉林水网骨干工程46个隧洞工区全面动工,工程建成后,将形成覆盖吉林中西部7市、12县市、122个乡镇的供水网络,年供水能力达十亿立方米。西部陆海新通道保障性工程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完善南宁、北海等城市的多水源供水保障格局,受益人口近1400万人。在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分洪闸工程现场,两侧挡墙的填筑施工已经进入施工后期,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切实提高整体防洪能力。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青海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计划年内投运,投运后,西宁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的运营需求。铁路方面,南京北站14000余根桩基施工基本完成,项目将补齐南京“米”字形高铁网,进一步提升区域枢纽功能。渝昆高铁建设正酣,在昆明长水机场站,连通下穿机场隧道的明挖区间顶板浇筑和特大桥上部结构建设全部完工。作为云南省内首条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渝昆高铁全线明年建成通车后,重庆至昆明的行车时间将大幅压缩。在黑龙江,哈伊高铁全线最大站房伊春西站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全线建成通车后,哈尔滨至伊春的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将由7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
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
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24日正式开启。科技周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各地各部门集中组织2000多项特色群众性科技活动,通过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科学家精神宣讲、各类科普活动等让公众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
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带动销售超1400亿元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截至5月22日,已有4884.8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5148.3万件,带动销售1432.6亿元。在补贴政策带动下,手机消费结构向中高端跃迁。
《关于推动高效办成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发布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高效办成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企业迁移“一件事”服务专区、简化登记办理环节等七大重点任务,解决迁移过程中“多头申请、多次跑动”难题,进一步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