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入蜀过常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5 06:53 2

摘要:邑人皆知陆游《奔牛闸记》中有一句名言:“苏常熟,天下足。”其实,陆游写《奔牛闸记》时并没有到常州,就像当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一样,范公当时也没有到岳阳。

陆游入蜀过常州

邑人皆知陆游《奔牛闸记》中有一句名言:“苏常熟,天下足。”其实,陆游写《奔牛闸记》时并没有到常州,就像当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一样,范公当时也没有到岳阳。

《奔牛闸记》为何出自陆游之手?事情是这样的:南宋嘉泰二年(1202),陆游外甥赵善防出任常州权知军州事,主持重修城西奔牛闸。河闸告竣,赵善防请舅舅写一篇记,纪念这一盛事。陆游欣然接受外甥请求,此时陆游已经81岁。由于年迈,陆游不可能来常,只能依据赵善防对奔牛闸的描绘,写下这一千古名篇。不过,陆游是到过常州的,而且还不止一次,在他入蜀赴任途径常州时,住了两个晚上,时间是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六月。陆游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好学不倦,20岁有诗名,以恩荫补授登仕郎。绍兴二十四年(1154),29岁入京参加进士考试,按成绩名列第一,因“语触秦桧”,被主和官吏被除名。宋孝宗即位后,赐陆游进士出身,先后任镇江、建康、隆兴通判。陆游支持张浚北伐,而北伐失利,被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罪,罢官回家。

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征召赋闲在家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是年,陆游46岁。入蜀是朝廷党派纷争的结果,陆游生逢乱世,屡遭打击,而此时陆游已是5个孩子的父亲,他要为一家老小生活而奔波,正如在《投梁参政》诗中所说“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如果长期闲居乡下,生活必然落入窘境。对于入蜀担任夔州通判这样一个差使,陆游是乐意的,孝宗乾道五年十二月六日,久病在家的陆游得到通判夔州的消息,立即作好赴任的准备。乾道六年闰五月十八日,他不顾路途遥远,毅然携上家眷,由山阴(今绍兴)逆流而上,一路经过临安(今杭州)、秀州(今嘉兴)、平江(今苏州),陆游在无锡望亭驿小憩,当夜住在无锡县驿。并一路考察各地风情,坚持写上日记,于是留下《入蜀记》这一名篇。

望亭在唐宋时归常州无锡县管辖,北宋时已形成街镇。陆游见望亭长冈高垄,多种豆子和谷子,竹木丛生,风景和此前所见不同。9年后的杨万里在常州任期已满,南下归乡,也曾途经望亭,留下一诗:

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

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

陆游与杨万里行程正好相反,他是沿着江南运河北上,然后溯江而上。陆游到达常州已是六月十三日凌晨,陆游船至通吴门外,水关尚未开启,他只能像当年苏东坡一样等到天明。

陆游在常州留宿荆溪馆(毗陵驿)两晚,游览了东岳庙、崇胜寺等名胜,十四日离开常城,经奔牛前往丹阳。《入蜀记》曰:“十一日。五更,发枫桥,晓过许市,居人极多。至望亭小憩,自是夹河皆长冈高垄,多陆种菽粟,或灌木丛筱,气象窘隘,非枫桥以东比也。近无锡县,始稍平旷。夜泊县驿。近邑有锡山,出锡。汉末谶记云:有锡天下兵,无锡天下清。有锡天下争,无锡天下宁。至今锡见辄揜之,莫敢取者。十二日。早,谒喻子材郎中樗。子材来谢,以两夫荷轿,不持胡床,手自授谒云。知县右奉议郎吴澧来。晚行,夜四鼓,至常州城外。十三日。早,入常州,泊荆溪馆。夜月如昼,与家人步月驿外。绹始小愈。十四日。早,见知州右朝奉大夫李安国、通判右朝奉郎蒋谊、员外倅左朝散郎张坚。坚,文定公纲之子。教授左文林郎陈伯达、员外教授左从政郎沈瀛、司户右从政郎许伯虎来。伯达字兼善,瀛字子寿,皆未识。子寿仍出近文一卷。伯虎字子威,余儿时笔砚之旧也。至东岳庙观古桧,数百年物也。又小憩崇胜寺纳凉,遂解舟。甲夜,过奔牛闸。宋明帝遣沈怀明击孔觊,至奔牛筑垒,即此也。闸水湍激,有声甚壮。遂抵吕城闸。自祖宗以来,天下置堰军止四处,而吕城及京口二闸在焉。”

陆游先是泊舟虹桥湾,夜宿荆溪馆(毗陵驿)。当晚,夜月如昼,陆游兴致甚浓,携上家人步月毗陵驿外,顿时感到病轻稍愈。荆溪馆是有故事的地方,南唐吏部尚书、诗人徐铉曾任毗陵驿丞,作过《常州驿中喜雨》《驿中七夕》《题毗陵驿》等诗,其中《题毗陵驿》云:“曾持使节驻毗邻,长与州人有旧情,为报驿桥风月道,舍人须鬓白千茎。”南宋绍兴末(1162),宋高宗征讨金主完颜亮时,往返金陵、毗陵之间,皆驻跸于此。

东岳庙位于东门石柱弄侧,与舣舟亭近在咫尺,陆游游东岳庙时居然没去苏东坡舣舟亭,这不合情理。笔者分析,可能在陆游莅常时,舣舟亭还没有营建,故此《入蜀记》中没有记到此亭。而常州东岳庙相传始建于萧梁时期,明代周嶅《东岳庙记》曰:“毗陵郡属古东封,以是祀宗东岱,郡之安善里,东西两沙河,相去各百余步,神有庙,适当其中士人相传萧梁时所建,陶隐君华阳尝主焉,代称福地。”庙中古桧树龄已达数百年,可能是萧梁时期遗株,理由是:南宋至今已逾800年,而在南宋时古桧已是数百年,据传分析,此树已在千年以上。陆游到此一游,可能就是冲着古桧来的。辛亥革命后,东岳庙一度改作武进县立师范学校,殿宇保留,后来又成东门小学。上世纪80年代末,学校扩建,拆除殿宇,笔者曾以两包“大前门”的代价,换取庙内6块明代古碑,镶嵌于文化宫旁的大成门小院内。

陆游到常州已是六月盛夏,天气炎热,他游至崇胜寺,稍作纳凉。此时的崇胜寺并不在今天的吊桥路(新城壕南岸),而是在青果巷西段烈帝庙西侧。宋《咸淳毗陵志·寺院》:“崇胜禅寺在州东南二里,武烈帝西第,庙有轸氏舍宅疏。初名‘杜业’,更曰‘福业’,太平兴国中改赐今额。有观音阁,今为祝圣道场。”明嘉靖十九年(1540),崇胜禅寺移至广化门外(今广化小学所在地)。

陆游离开常州城,一路西行至奔牛闸,此时天色已晚,只见“闸水湍激,有声甚壮”。苏东坡在元祐年间过奔牛闸时,却是河道干涸,难以行舟,只能发出“东来六月井无水,卧看古堰横奔牛”的悲叹。

陆游过奔牛时,又想起南朝刘宋时的孔觊,孔觊是山阴人,与陆游是同乡。东南湘东王刘彧弑帝自立,是为宋明帝。诸王不服,东伐建康。孔觊时任浔阳王刘子房的右军长史,也应声而起。刘彧于是派遣建威将军沈怀明讨伐孔觊,并在奔牛驻垒,与孔觊对战。

奔牛闸又称天禧闸,在此之前,曾为奔牛堰。北宋单锷《吴中水利书》曰:“昔人创望亭、吕城、奔牛三堰,盖为丹阳下至无锡、苏州地形东倾,古人创三堰,所以虑运河之水东下不制,是以创堰节之,以通漕运……”早在北宋淳化元年(990),曾经废京口、吕城、奔牛、望亭四堰,恢复水闸,以控水位。陆游将奔牛闸和瓜洲闸、京口闸、吕城闸并提,称“此闸尤为国用所仰,淹速丰耗,天下休戚在焉”。

陆游与常州的缘分到处并没有结束,宋淳熙五年(1178),54岁的陆游又奉诏东归,再次途径常州,仍然夜宿荆溪馆,作《荆溪馆夜坐》诗:

河汉无声天正青,三三五五满天星。

草根冷露黏湿萤,幽人岸巾坐津亭。

忆下瞿唐浮洞庭,阳台系船梦娉婷。

朱门重重夜不扃,四山猿鸟啼青冥。

人生无蔕风中萍,幸我梦断狂已醒。

绣鞯金络带万钉,何如故山锄茯苓。

26年后,陆游外甥赵善防在常州任职,重修奔牛闸,于是出现本文开头所说陆游《奔牛闸记》一事。

主办 | 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 常州家谱馆

来源:常州焦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