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双眼睁得老大,数着一只又一只的羊,却怎么也睡不着?与人交谈时,手心突然冒汗,心里慌乱不安?别再假装没事了,你生活中的焦虑就像手机里那个早该卸载的“焦虑APP”,持续消耗着你的精力。作为心理咨询师,今天分享几个看似“土气”但非常实用的方法,帮助你立刻斩
凌晨两点,双眼睁得老大,数着一只又一只的羊,却怎么也睡不着?与人交谈时,手心突然冒汗,心里慌乱不安?别再假装没事了,你生活中的焦虑就像手机里那个早该卸载的“焦虑APP”,持续消耗着你的精力。作为心理咨询师,今天分享几个看似“土气”但非常实用的方法,帮助你立刻斩断内耗,重获内心的平静。
第一招:10分钟呼吸训练,掌握深度放松的“睡眠密码”。HR小美就是这个方法的受益者。她以前每晚都得靠两片安眠药才能入睡,现在却能一躺下就睡着。她说:“刚开始练习呼吸训练时,第三天走神次数多达27次,每次把注意力拽回来,就像在空中追飞镖一样难;到了第十天,我居然能清晰地听见窗外鸟儿的叫声,那一刻仿佛和外界有了新的连接;到第三十天,开会时即使被领导批评,我也没像以前那样紧张到腿抖。”
具体怎么做呢?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将手指轻轻按在肚脐上方,感受腹部随着呼吸起伏。吸气时让空气缓缓充满腹部,持续约5秒钟;然后慢慢呼气,持续约7秒钟。过程中如果走神了,不要责怪自己,只需在心里默默记录走神次数。训练结束后,搓热双手,轻轻敷在眼睛上,感受温暖带来的清醒感。
第二招:把念头当苍蝇,看见就拍掉。程序员大刘用“观想苍蝇”的方法戒掉了过度思考的习惯。他说:“以前领导说‘再想想’,我就觉得自己要被开走;现在只要大脑冒出‘他是不是针对我’这种想法,我就默念‘苍蝇飞走了’。”
日常生活中可以这样操作:吃饭时专注盯着米粒,一旦发现自己开始胡思乱想,就轻声说“下一个”,把注意力拉回到进食这件事上;工作时给自己设个闹钟,每小时提醒一次,问问自己“刚才在想啥”,以此来觉察自己的思维走向;吵架后不要纠结对方说了什么,而是记录自己的心跳次数,通过关注身体反应来转移对负面情绪的注意力。
第三招:身体扫描放松法,全方位缓解焦虑。找一个舒服的位置躺好,闭上眼睛,从头顶开始,依次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各个部位。先感受头皮的放松,想象每个细胞都在舒展,接着是额头、眼睛、脸颊、嘴巴、下巴,依次感受这些部位的放松状态。然后是颈部、肩膀、手臂、手指,感受肌肉逐渐松弛。再往下是胸部、腹部、背部,体会呼吸时这些部位的起伏与放松。继续向下直到双脚,感受每一寸的放松。当某个部位感到紧张时,有意识地放松那里的肌肉。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0分钟,能让身心得到全面舒缓。
第四招:情绪日记,梳理内心的杂乱思绪。每天花10分钟写情绪日记,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当焦虑或抑郁情绪出现时,详细记录当时的感受、想法以及引发情绪的事件。例如:“今天在会议上发言,看到大家面无表情,我突然很焦虑,觉得自己讲得很差劲,担心会被同事嘲笑。”记录完后分析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看看是否存在过度解读或不合理之处。通过写情绪日记,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找到焦虑抑郁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
第五招:积极自我暗示,重塑内心的强大能量。每天利用10分钟进行积极自我暗示。可以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的眼睛,大声说出一些积极肯定的话语,比如“我相信自己有应对一切的能力”“我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自信的人”“我的生活正在越来越好”等等。重复这些话,让它们深入潜意识。也可以在脑海中想象自己成功应对各种困难的画面,比如在公开场合自信演讲、轻松解决工作难题等。积极的自我暗示能改变我们对自己和生活的看法,增强自信心,提升应对焦虑抑郁的能力。
私藏作弊码送给你:焦虑发作时,用吸管吹水杯能缓解喘气。因为焦虑时呼吸往往急促且浅,通过吸管吹气,能改变呼吸节奏,使呼吸变得深长,从而缓解身体的紧张感。深夜崩溃时,捏冰袋也是个好办法,手部传来的痛感可以打断焦虑循环,把注意力从焦虑中拉回当下。另外,把杂念想象成快递员,当杂念出现时,心里来一句“您的焦虑包裹到了”,接着回一句“拒收,谢谢”。
坚持一周,杂念从每天50次降到40次;两周后能主动打断焦虑念头;三周后吵架三分钟就能冷静,以前得气三小时。现在就放下手机,手指按住肚脐呼吸三次,打开备忘录写下刚才闪过的三个念头。把这篇文章设为聊天背景,每天看三遍。敢晒呼吸打卡照的,评论区扣1,送你《内耗急救手册》;怂了的赶紧收藏,下次焦虑发作时记得抽自己:“连十分钟呼吸都做不到,凭什么不抑郁?”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