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脉视角打开一座城市 文脉长沙大讲堂启幕暨《文脉长沙》新书首发式举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21:53 2

摘要:“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长沙文化是湖湘文化中的一座宝山,从“古道圣土”到“屈贾之乡”,从“潇湘洙泗”到“道南正脉”,长沙文脉悠悠,如同湘江北去。24日,由长沙晚报社与长沙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文脉长沙大讲堂启动式暨《文脉长沙》首发式在长沙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长沙文化是湖湘文化中的一座宝山,从“古道圣土”到“屈贾之乡”,从“潇湘洙泗”到“道南正脉”,长沙文脉悠悠,如同湘江北去。24日,由长沙晚报社与长沙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文脉长沙大讲堂启动式暨《文脉长沙》首发式在长沙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多位湖湘文化名人与市民读者一起,共同追溯文化根脉,探寻传统文化在当下语境的创新应用。

新书首发 共同解码城市文脉源流

“我是《文脉长沙》专栏的忠实读者,这次结集成书,刚好可以把文章打包好好珍藏。”读者谢爱华如是说也如是做,现场就买了一套。

活动中,新书《文脉长沙》进行了首发。《文脉长沙》是长沙晚报于2023年底开始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专栏,旨在以大视野、大手笔挖掘、整理、升华、推介长沙历史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党媒贡献。栏目以“挖掘城市文化根脉、创新内容供给模式、激活文化传播新动能”为定位,打造集新闻性、文化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全媒体文化品牌。

栏目自2023年底推出以来,专栏每周刊发8000字深度文章,据统计,几乎每一篇《文脉长沙》稿件都得以在重要门户网站再次传播,多篇作品被全国文学选刊转载、转摘。同时,全国多家报纸纷纷开办了类似《文脉长沙》专栏,给传统纸媒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依据《文脉长沙》刊发稿件,利用新闻绘本、H5、长卷、融媒海报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再次进行创作,多篇作品成为网络爆款。目前,专栏成果已结集为两卷,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专栏文章已经很成熟了,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精确的校对与润色。”负责本书编辑工作的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田野表示,书籍按时间、人物风物等类别对专栏文章进行了梳理布局,同时以二维码等方式呈现了新闻绘本、H5、长卷、融媒海报等扩展阅读内容,给读者带来更完整、更流畅、更立体的阅读体验。

专栏作者之一、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院长谢宗玉表示:“《文脉长沙》博采众家之长,有的作者文笔优美,有的作者感情充沛,有的作者思考深邃,大家凭借各自的优点,从不同角度梳理了长沙文脉的源流,探寻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路径,本书很值得一读。”

《文脉长沙》推出后,在读者中引起了高度“共情”,也引起了文学界、新闻界的高度“共鸣”。湖南省作协主席汤素兰就认为,《文脉长沙》写人物则知人论世、探赜索隐,写风物则征实有据、深入现场,同时精写故事,重写情怀,注重时空转换,追求形境之美、情境之美、理境之美;雄文劲采、痛快淋漓、气韵流畅、想象瑰丽,在与读者情感共鸣的同时,达到文化认同。

讲堂开启 赴一场关于城市灵魂的对话

为了进一步挖掘、整理、升华、推介长沙历史文化,长沙晚报与长沙图书馆联合打造文脉长沙大讲堂。文脉长沙大讲堂定位为城市文化基因的传播平台、城市文化资源的共享空间、城市文化认同的塑造窗口,通过“媒体传播力+公共文化服务力”双轮驱动,构建“学术深度、传播广度、体验温度”三位一体的文化生态。

作为大讲堂首讲嘉宾,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文联原主席谭仲池以《天人为新,文脉流长》为题,从历史纵深解读长沙文化基因。他阅读新书后感慨:“湘江奔涌的不仅是水,更是千年文脉。从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忧思,到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叩问,长沙始终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码头。”

谭仲池表示:“《文脉长沙》的首发,这个发生在新时代的文化之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沙人的守正创新与文化自觉精神,呈现出长沙当代文化发展的新景观。是时代的召唤,市民的期待。概言之,文脉于长沙,是在流淌的岁月,不断继承续写的经典里,是在生机盎然的山水锦绣、城廓乡村的沧桑变化中,是在人所追求笃行的厚德载物、天人合一、道德自然、继往开来的宽广征途上。”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共同揭幕新书,长沙晚报社向长沙图书馆赠送《文脉长沙》新书。在讲座结束后,参与的读者也就《文脉长沙》与讲座内容与与会嘉宾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如何更好保护利用传统文化?”“长沙作为网红城市,发掘文化根脉如何更好地助力文旅发展?”读者的提问一浪高过一浪,甚至超出活动的原定时间,在主持人的提醒下大家才意犹未尽。

“作为老长沙我很高兴能参加新书首发式与讲座。活动加深了我的城市记忆,也展现了我不了解的长沙的另一面。”读者黄峥荣表示,她很遗憾没拿到提问机会,也希望文脉长沙大讲堂的讲座继续下去,下次能有机会提问。

据悉,除了在长沙图书馆总分馆举办活动外,文脉长沙大讲堂还将走进天心阁、东茅街茶馆等网红文旅空间,为市民提供“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的文化滋养。

赠书传的是火种,大讲堂造的是土壤。这场活动恰似长沙文脉的微缩镜像,《文脉长沙》则成为市民可随身携带的"文化解码器"。当古籍中的“惟楚有材”遇见飘着油墨香的《文脉长沙》,长沙正以敢为人先的姿态,书写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新范式。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