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一个画家朋友讲过他的一个经历:花了一笔可观的价钱买了一幅石涛(注:明末清初画家)的山水图,想重新揭裱一下,便把裱画师傅请到了家中(如此珍贵的古画自然不便送到店里去)。裱画师傅当面用清水浸湿古画,先揭去背纸,然后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搓掉了紧贴古画的命纸,接着出
5月17日发的说慈禧太后画的文章,有朋友表示感兴趣。故发此文以飨朋友。
听一个画家朋友讲过他的一个经历:花了一笔可观的价钱买了一幅石涛(注:明末清初画家)的山水图,想重新揭裱一下,便把裱画师傅请到了家中(如此珍贵的古画自然不便送到店里去)。裱画师傅当面用清水浸湿古画,先揭去背纸,然后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搓掉了紧贴古画的命纸,接着出现的情景把他惊呆了:古画的山水和题跋分成了两块。原来这是一幅赝品。
字画造假由来已久,而尤盛于明清。明以后商品经济发达,名人字画市场走红,而真品有限,于是出现了专门制作赝品以获利的商人。明朝万历年间,苏州有人专门以制作假画为生,在绢上画青绿山水,落款多为前代名家:唐李思训,宋赵伯驹,元赵子昂等,还有假名家的题跋,苏轼的、黄庭坚的、米芾的……这种被称为“苏州片”的假画,流于全国。明末清初,河南开封有人专做唐宋元名家书法,所用纸都为河南造的绵纸,造假技术很差,人称“河南造”。湖南长沙也有假字画生产,人称“湖南造”,多用绫本,伪托的大都是名代的节烈名人:杨继盛、史可法等。广东造的假画多以绢本重设色人物,少量为花卉山水,常把宋徽宗的标题写在本幅上,画不是唐朝张萱的便是吴道子的,画幅二尺多宽、四尺多长,题材有仕女、武士、佛像等。扬州造的假画人称“皮匠刀”,专造石涛的画,山水花卉都有。因为字体面貌特殊,字的撇与捺很像皮匠用的刀子,故称“皮匠刀”。北京造假画的集中在地安门一带,主要造清代大臣字画,人称“北京后门造”。造假技术最高的当数上海。流水线式作业,绘画、写字、刻印、装裱,各有分工。造出的假画可以乱真,有些假画甚至卖到了国外。
造假画,要求的技术含量较高。清人吴修在《消夏录》里,记载着翟大坤等人制作伪《春山晓霭图》的经过:
乾隆时,苏州王月轩以四百金从平湖高氏手中,买到一幅高江村的《春山晓霭图》。一个张姓裱工,花白金五两买来半张古代生产的侧理纸,裁为二,给了翟云屏十金,让他临摹两幅《春山晓霭图》,又给了郑雪桥十金,让他临摹款印。画临摹成之后,将画用清水浸湿,贴于漆几上,待其干后再浸再贴,一日二三十次,如此三个月后,用白芨(注:一种中药)水蒙于画上,使画面光润。这时再看那画,墨痕已经渗入纸的肌理,和真画已经很相似了。作伪者用原来的画绫装裱了一幅,又加上原来的题签、图记,以八百金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叫毕涧飞的。另一幅假画拿到了江西,卖给了一个姓陈的官员,得金五百。共赚得八百余金。而那幅真画则无人过问了。
据《古玩指南》的作者说,清代北京就有些古玩商人专门从事这种生意。掌柜的雇佣一些十岁上下的学徒,入店后只让他们任意书写绘画,半年后,掌柜的将能写会画的留下,然后让长于写字者专事写字、长于绘画者专事绘画。如此又过半年之后,掌柜的看何人之字类何人之体,何人之画似何人之笔。明确之后,即择其所类似之古代名书名画教他们摹仿。如甲学徒之字类似董其昌,掌柜的便找来董其昌的字,让甲学习;乙学徒之画类似唐伯虎,便找来唐伯虎的画让乙模仿。这样过个一二十年,众学徒中总会练出一两个模仿得特别像的来。这时,掌柜的找来董其昌唐伯虎平常所用之纸、所用之墨,让训练成熟的学徒照董唐之笔法作书作画。作成之后装裱,然后再做旧,必使之与董唐真迹相同、看不出破绽,伪作到此便告成功。
出售伪作也有秘诀,必查董唐二人各生于何处、生平曾在何处逗留最久,调查详细之后,再将所制赝品派专人送至有关联之地,串通当地书铺小摊或旧货铺,托为代售。其出售时,并不将其所有全部摆出,每次只挂出一幅。当有游客至此,知此地为大书法家董其昌之故乡或大才子唐伯虎游荡之地,有意寻访董唐真迹,忽然发现张挂的伪作,必然以为无意中撞见了宝贝,小心询问铺主:这幅字出自何人之手?铺主假作外行,说此类作品本地尚多,时有发现,本地人并不为宝,自己也不知其为值钱之物。此时游客必信以为真,无论索价多高,一定要设法购得。既得之后,以为捡了大便宜,秘不示人,敬谨收藏,以传子孙,上当受骗至死也不得醒悟。
造假字画的方法很多,先临摹再做旧是最常用的办法。但这方法也并不简单,因为作假者必须了解古代书画家用的纸、颜料甚至印泥的特征,不然就会漏出破绽。有资料介绍张大千制作假字画的过程:先搜寻一些旧纸,染上淡淡的颜色,画好之后托裱起来,再用漂白粉溶液洗涤,多次洗刷之后,将托纸揭去,重新托裱,然后再洗再揭,数次之后再刷上白芨水,使画面光润,最后再装裱起来——张大千是大画家,也是作假高手,他做的假石涛、假朱耷的画几能乱真。此外,造假的方法还有偷梁换柱、转山头等若干。可以断言:流传于世的名家字画,假的远多于真的。
经济或政治地位高于常人者,即所谓大款、大官,大都喜欢收藏字画。而字画造假者也最垂青这类人。一般的无名之辈不用说了,连乾隆皇帝都被打眼。所以,字画收藏的水太深,没有相当相应的学问断不敢贸然下水。纪晓岚的《阅微草堂》里记叙了一个故事:
竹吟与朱青雷游京师长椿寺,于鬻书画处见一擘窠书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款题“山谷道人”。方拟议真伪,一丐在旁睨视,微笑曰:“黄鲁直乃书杨诚斋诗,大是异闻!”掉臂而去。黄鲁直即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是北宋人;杨诚斋即杨万里,是南宋人。比杨万里早一百年的黄庭坚,怎么会写出杨万里的诗呢?
假字画,无非是在作者和年代上弄出点花样骗骗人。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琉璃厂,出现过一幅落款为董其昌的绘画作品,画得很好,很多人想买。后来有人从落款的“玄宰”(注:董其昌字玄宰)两字中看出了毛病:“玄”字缺末笔——这是为了避康熙皇帝讳而故意这样写的,说明作者是清初人。而董其昌死于崇祯九年,画显然不是董其昌画的了。
假字画制作得再像真的,也会有破绽,只不过外行人看不出来。因而书画赝品,向来是为知识不足、学问不到的人准备的。
作者:宗春启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