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说明:64式微声手枪与67式微声手枪其实是同一种枪,应该说67式是64式的升级版,或者说64式是67式的试用版,总之没有64式就没有67式,所以本文放在一起说。微声手枪俗称无声手枪,主要装备特工、侦察兵和特种部队,专门执行特殊任务。1984—1985年我在
——老山战场亲历记之三十三
大漠单骑/文
首先说明:64式微声手枪与67式微声手枪其实是同一种枪,应该说67式是64式的升级版,或者说64式是67式的试用版,总之没有64式就没有67式,所以本文放在一起说。微声手枪俗称无声手枪,主要装备特工、侦察兵和特种部队,专门执行特殊任务。1984—1985年我在老山前线参战时,67式微声手枪是我军侦察兵唯一装备的微声手枪,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无数次敌后侦察、捕俘、偷袭近战中,与64式微声冲锋枪一长一短相配合,悄然杀敌,屡立战功,并称老山战场“无声双煞”。今天就聊聊64/67式微声手枪的研制以及在老山战场上的表现。
国产64式7.62毫米微声手枪。枪长230毫米,枪重含空弹匣1.74千克、含9发实弹匣1.81千克,枪口噪声75分贝。
客观地说,64/67式微声手枪性能平平,其貌不扬,甚至有点丑,现在一些军迷用世界先进标准衡量它,认为它没有什么闪光点或值得夸耀的。然而,如果我们用历史观看待此枪,就知道它的艰难不易以及历史贡献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与美、苏两大国处于全面对峙状态,台海及上空又战火不断,军工基础薄弱的中国要自主研发一款前所未有的新枪,一无经验、二无图纸、三无外援、四无专用设备,可谓困难重重。而那时我军侦察兵缺乏专用装备,既无法进口外国微声手枪,也无法挑挑拣拣国产货,只能将唯一的64/67式微声手枪在侦察作战中发挥到极致。
总有些喷子,眼中只有柯尔特、赫斯塔尔、HK、巴雷特等洋枪名枪,将他们认为性能落后的国产老枪喷了个遍,什么“破枪”、“烂枪”、“工业垃圾”等等。可无数解放军和人民警察正是使用这些他们瞧不上眼的枪械,豁出自己的命,保卫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他们是无动于衷;一代代老兵与老枪的那份“战友”感情,他们是根本不懂;这些老枪经历过的战火硝烟和冰霜雪雨,他们并不知晓;新中国建立之初与欧美国家巨大的差距,他们也几无认知。所以,人没有历史观,看问题也会变得狭隘、片面和非理性。
六十年代之前微声手枪是我军制式装备的空缺,侦察兵非常需要这种武器。1961年,我国军工部门决定自主研制微声手枪,任务交给位于黑龙江省北安县(现县级北安市)的第626兵工厂和位于北京的兵器工业第208研究所。该枪总设计师是208所的李正凡,他是国内顶级的枪械设计师,在消声器研究方面造诣深厚,此时他也是研制国产首型微声冲锋枪(即64式微声冲锋枪)及专用微声子弹的总设计师。当时626厂还有一个改进52式手枪的任务(即64式手枪),52式手枪是仿制德国瓦尔特PPK手枪,原来口径是7.65毫米,将改成7.62毫米口径,同时要研制新子弹,并可用于新研制的微声手枪。这也就说,新中国军工有三种枪、两种子弹同时放在626厂研制。据行家说,兵工厂代号尾数是6的主要是造枪的,全国的枪厂很多,但能造枪的一般不能研制枪,能研制枪的一般也只能研制一型,子弹的研制同样十分复杂,一般的枪厂搞不了,可见这个626厂绝对不一般,所以被称为“共和国枪械摇篮”、“新中国第一枪厂”。
苏联PB式9毫米微声手枪。该枪以马卡洛夫式手枪为蓝本,采用分体式消声器,也是苏联援助越南的轻武器之一。
微声手枪分为整体式与分体式:所谓整体式是将消声器制成手枪的一个零部件,整体式微声手枪紧凑一体化,枪身长度短,但结构比较复杂;分体式就是消声器与手枪各自独立,使用时在枪口处结合,卸下消声器后手枪仍可当普通手枪使用,分体式的主要问题是两者结合需要时间,结合后枪身较长不便携带,枪重心也靠前。微声手枪研制的难点在消声器,如手枪和子弹也是新研制的难度更大,而国产首款微声手枪正是新枪新弹加整体式,难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好在我国军工人从不畏艰难困苦,经过三年攻关,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在1964年国产首款微声手枪完成设计定型,命名为64式7.62毫米微声手枪。
64式微声手枪采用枪机后坐式,手动刚性闭锁,半自动惯性闭锁,可切换手动射击或半自动射击两种方式(这是少见的设计),有效射程30米。之所以还保留手动射击(手动子弹上膛和退壳),是为了避免半自动射击时枪机框复进到位产生的撞击声,使枪声分贝更小;在应对多个目标时,又可选择半自动射击。64式微声手枪发射64式7.62×17毫米手枪弹,与64式手枪使用相同的子弹,是一弹两用。64式手枪主要是警用,特意要求降低子弹的穿透力,故这种子弹比54式手枪使用的51式手枪弹装药量大大减少,使枪口初速降到230—250米/秒,子弹总重量比51式手枪弹减轻约3克。64式微声手枪采用这种轻装子弹,主要是为了减少射击时枪口火药燃气的冲击力,再通过消声器的有效抑制,“三微”效果明显(微声、微光、微烟),白天在正常噪声环境下30米之外基本听不到枪声。64式微声手枪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是射程近,重量大,威力小等。
64式微声手枪的定型试产有些仓促,这与紧张的国内国际形势有关。那时解放军与台湾国民党军队不时爆发空战、海战,大陆沿海还有台军控制的金门、马祖、乌丘屿、白犬列岛等若干岛屿,解放军侦察兵登岛实地侦察需要微声手枪。六十年代我国曾拍摄过一部军教片,介绍解放军侦察兵隐秘潜入台军占领的岛屿实施侦察,片中有用微声手枪干掉敌哨兵的镜头,我至今记忆犹新,这绝非是虚构。
越南南方女游击队员手持美制M16自动步枪。中国曾援助越南200多亿美元,32万解放军援越参战,共牺牲1446人。
1961年,美国为扶持越南南方吴庭艳政权,发动由美军顾问指挥、美军特种部队及支援部队直接参战的特种战争;1964年8月,美国又制造“北部湾事件”,美陆海空三军大举进入越南,越南战争全面爆发。此时越共领导的人民军与南方游击队以开展游击战为主,也需要微声手枪。中国和苏联是北越最大的军援国,但苏联的PB型微声手枪1967年才投产,我国的64式微声手枪能抢得先机,不仅解决我军有无的问题,而且可先行援助越南,投入与美军和南越军队的战斗,现实意义非凡。
64式微声手枪虽然已投入使用,但设计团队并没有解散,仍密切关注和搜集该枪使用中反馈的问题,逐项进行研究和改进,进一步优化细化结构设计,又不断推出新样枪测试调整,最终在1967年再次通过国家靶场专业定型检验,命名为67式7.62毫米微声手枪。
国产67式7.62毫米微声手枪。枪长226.2毫米,枪重含空弹匣1.05千克、含9发实弹匣1.12千克,枪口噪声80分贝。
67式相比64式有较大提升:67式枪身长度缩短3.8毫米,并不明显;67式的重量大大减轻,足有0.69千克;64式消声器下方有一个二级腔室,枪显得臃肿而笨重,67式消声器改为单腔室,结构简化,枪外形也简洁流畅,代价是噪声略有增加,也可忽略不计;67式的可靠性增强,故障率下降。但64式有效射程仅30米的问题,67式并没有解决,因为67式没有更换新子弹,原来的子弹装药量和弹头重量是特意减轻,有效射程自然就近,杀伤威力相对较小,这也是追求消声效果而牺牲有效射程的无奈之举,在当时的技术能力下已是最佳选择了。67式再一个问题就是消声器保养费时,使用寿命比较短,这也是64式就存在的结构问题,同样是为了保持消声效果。但这些问题毕竟瑕不掩瑜,64/67式微声手枪的问世,开创了国产枪械独立发展的先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67式微声手枪在1968年投入规模量产,之后批量装备我军侦察兵部队,也更多地用于支援越南。然而,我国援助的64/67式微声手枪曾被美军缴获过,据美军介绍,越共武装不仅在战场上偷袭、伏击等作战中使用64/67式微声手枪,更多地是用其在西贡市、岘港市、金兰湾等军事要地实施暗杀活动,目标往往选择休假的美军、南越政府军或有影响的军政人物。1967年3月,潜入南方作战的北越人民军在原别动队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直属越军总部的独立兵种特工部队,化整为零,融于民众,广泛开展敌后特种作战。微声手枪正是越军特工队的配枪,其除了有来自中国的微声手枪,还有苏联援助的基于马卡洛夫手枪的PB微声手枪。由于马卡洛夫手枪(中国仿制品称59式手枪)的产量很大,不算啥稀罕物,反而是中国产量不大的64/67式微声手枪,在美国枪械收藏界成为珍品。
在老山前线手持67式微声手枪的我军侦察兵押解越军俘虏。我军15个侦察大队分五批轮战,直属大军区云南前指。
在八十年代云南边境老山、者阴山前线,我军除了实施跨军区野战军轮战,还先后在全军范围组建15个团建制侦察大队,分别部署在300多公里长的中越边境线上开展特种作战。我军侦察兵的67式微声手枪虽不如64式微声冲锋枪威力大,但便于携带隐藏,更适合敌后化装侦察时使用。早年起中越边境两边的老百姓通婚通商,此时仍然保持着以物易物的传统,有时越南兵也参与其中。我军侦察兵多次化装成布依族或瑶族边民,甚至化装成少数民族姑娘,携带食品、香烟等越境佯与越军士兵交易,乘机捕俘或杀伤越军,藏身上的67式微声手枪往往充当首击任务。
在“两山”作战中,我军先后俘虏越军官兵200余人,其中80余人是各野战军与边防部队俘获,117人是15个侦察大队在敌后俘获。捕俘也叫捉“舌头”,是我军侦察兵的拿手戏,对摸清敌情与打击敌人士气具有重要作用。我军15个侦察大队每次捕俘行动至少要出动数十人,分为指挥组、破障组、捕俘组、接应组、火力组等,67式微声手枪和64式微声冲锋枪主要集中在捕俘组。我军侦察兵每次接敌、设伏与捕俘,都是意志和智慧、速度和力量的比拼,除了快速擒拿制服单个越军,在其他同行越军欲开枪之前,争取用微声枪先敌开火歼敌,以避免惊动大股越军,然后押着俘虏快速撤离,常常能悄无声息零伤亡结束捕俘战斗。所以,成功的捕俘战斗都离不开67式微声手枪和64式微声冲锋枪,就如同古代大侠掌中的暗器飞镖,数步之外悄然杀敌。
照片中傅平山的佩枪是67式微声手枪,正是陪伴傅平山战斗至生命最后一息的那支枪,这枪的去向也成了一个谜。
在“两山”前线,围绕67式微声手枪曾发生一次记入史册的悲壮战斗,我军牺牲一名职务最高的侦察兵,他就是38军114师侦察科副营职参谋傅平山,此时他随38军组成的第12侦察大队部署在者阴山一线参战。1986年12月26日夜,第12侦察大队侦察4连深入敌后大黑山执行捕俘任务,傅平山身先士卒,率捕俘组顶在最前面隐秘设伏。第二天早上,大黑山上一名下山取水的越军进入我军伏击圈,他似发现有异样返身边跑边喊,傅平山迅速开火将其击伤,飞身上前将其扑倒制服,但已惊动该高地上的越军,随即向我侦察分队开火并出动大批兵力追击。在激战中,傅平山右腿中弹负伤,仍继续坚持战斗,殿后掩护捕俘组撤退,连续埋设饵雷杀伤阻止越军。侦察4连撤退途中发现侦察大队副大队长及警卫员失联,傅平山执意要单独返回寻找,其实傅平山是不想因自己受伤而拖累战友,依然决定孤身将越军引开,掩护侦察分队安全撤离。傅平山此时已抱定必死的决心,只携带了一支67式微声手枪、7发子弹和一天量的野战口粮,向着侦察分队撤退的反方向冲出去。
之后傅平山在敌后经历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根据越军的记载,傅平山与大批搜剿越军周旋了六天五夜,只是其活动范围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傅平山腿部伤口溃烂,行走越来越困难。1987年1月1日上午,100多名越军将筋疲力尽的傅平山团团包围,本想要活捉傅平山,但傅平山宁死不降,用67式微声手枪连续击毙5名越军,恼怒的越军向傅平山连续投掷手榴弹,在密集爆炸中傅平山壮烈牺牲。战后我军获悉,傅平山烈士的遗体被草草掩埋在越南苗旺县县城附近一个墓地边上,第12侦察大队通过内线关系委托越南边民找到傅平山的遗体,由于遗体已高度腐烂,越南边民只送回烈士的头颅,火化后安葬在傅平山的家乡天津塘沽革命烈士陵园。
国产06式微声手枪。枪长含消声器395毫米,枪重含空弹匣和消声器0.995千克,总设计师是208所的饶德燊。
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进入新世纪,解放军的67式微声手枪逐渐功成身退,接班的06式微声手枪开始装备我军。新枪以国产92式手枪为基础,采用分体式结构,发射DCV05式5.8毫米微声弹,有效射程50米,容弹量20发,整体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没有64/67式微声手枪的开山辟路,就没有06式微声手枪的前行争先。回看历史,64/67式微声手枪经历冷战中的数场“热战”,勇于亮剑,不辱使命,在越南战争中是令美国大兵头疼并防不胜防的杀手,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又成为越军的梦魇,这种历史性的作用在新中国枪械史上必然留下重重的一笔。
本文为大漠单骑原创独家首发,各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如转载,请务必取得本人同意,个人自媒体、论坛等如转发,请务必保留作者署名,违者或抄袭者追究其侵权责任,勿谓言之不预也。
来源:大漠单骑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