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领域,一家专研直流充电设备的企业,近期获得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它就是——优优绿能。2025年5月23日,优优绿能发布公告,将于5月26日正式开始申购。
新能源汽车赛道如火如荼,与之配套的充电行业也乘风而起。
在这个领域,一家专研直流充电设备的企业,近期获得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它就是——优优绿能。2025年5月23日,优优绿能发布公告,将于5月26日正式开始申购。
提到优优绿能,很多人还比较陌生,这确实是一家年轻的公司,2015年才刚刚成立。然而这家公司一成立就发展迅猛,2022年就获得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称号。
优优绿能是做充电模块的,简单来说,就是专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做“心脏”。充电模块是充电桩里负责快速充电的核心部件,比如你给手机快充需要充电头,而充电模块就是充电桩的“快充头”。
更具体一些,优优绿能主要做直流快充技术,一般应用在高速服务区、城市充电站、停车场等需要快速补电的场景。
优优绿能在此领域发展迅速,陆续推出15KW、20KW、30KW、40KW充电模块,并启动了60KW大功率液冷充电模块的开发,是行业中唯一掌握直通风、独立风道、液冷三大散热技术的企业,而且还是国内最早布局欧美市场的充电桩企业。
凭借扎实的技术优势,优优绿能市场份额越来越大。2023年公司在我国充电模块市占率仅为10.58%,到了2024年就达到21.65%,高居行业第二。
单从成立到准备上市来看,优优绿能资本布局速度非常快,然而要是从IPO进程这个角度出发,优优绿能就显得迟缓了。
早在2022年,优优绿能就提交了创业板IPO申请,2023年8月通过上市委审核后一直没有往下推进,直到2025年5月,这场耗时2年的IPO马拉松才走到最后一步。
然而,翻看优优绿能的财务数据,其背后可不仅仅只有速度慢这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业绩大变脸。
2024年开始,优优绿能开始有增收不增利的趋势。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97亿元,同比增长8.86%,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4.73%至2.56亿元;2025年一季度,这个趋势更明显,营收同比增长6.47%,但净利润却锐减14.66%。
营收与净利润失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优优绿能的毛利率降低了。
第二个问题,毛利率承压。
2023年起国内直流充电桩均价下降5%,行业陷入“以价换量”的困境,优优绿能15kW-40kW模块售价也同比下降4%-12%。
虽然优优绿能外销毛利率(50%以上)显著高于内销(约25%),但是随着欧盟要求提高充电设备“本地含量”,其外销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1.65%降至2024年的28.32%,外销业务压缩进一步让公司整体毛利率承压。
不过面对资本市场提出的这些质疑,优优绿能显然是有备而来。
首先,技术攻关,提高自身技术,并与芯片公司合作。
随着市场成熟度提高,如今充电模块领域已经不是单靠价格就能取胜了,要想有突破,必须大加强研发。
优优绿能推出行业首款60kW液冷充电模块,尺寸与40kW模块相同,但功率提升50%,效率达97.8%,而且还能像搭积木一样拼成兆瓦级超充站,专治高速服务区、卡车换电站的“充电焦虑”。
不仅在充电模块上搞研发,优优绿能还积极拓展储能业务。
2024年6月,公司发布行业首款户用光储直流充放电系统,集“光伏、储能、充放电”为一体,通俗点来说,家里装一台就能实现“白天用太阳能充电,把多余电存进电池;晚上用电动车给家里供电”。
大规模投产后,优优绿能有望借此提升海外市场份额,扭转海外市场不利局面。
充电模块的核心是芯片,优优绿能还直接与上游合作,提升产品质量。
2025年5月20日,优优绿能与德国芯片巨头英飞凌合作,利用对方先进的CoolMOS™和EiceDRIVER™驱动器等技术,让其新一代40kW/60kW独立风道充电模块、液冷充电模块等产品的电能转换效率与稳定性大大提升。
其次,优优绿能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小米入股。
招股书披露,小米智造于2022年6月以1.15亿元认购优优绿能4.39%的股份,成为公司第6大股东。
近年来小米汽车发展有目共睹,新能源汽车需要配套充电网络,优优绿能的高功率充电模块(如40kW液冷模块),可适配小米SU7高压快充需求。
虽然优优绿能与小米的合作尚未形成规模,但小米持股加强了两家公司的联系,将为其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若能进入小米汽车供应链,成为“米链”充电模块供应商,优优绿能有望依托小米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营收增量。
最后,优优绿能的未来市场前景也非常可观。
据机构数据,我国大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年来增长飞速,从2020年末的492万辆增加至2024年末的3140万辆,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3995万辆。
而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车桩比为2.41:1,距《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1:1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如果按照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值估算,我国充电桩余量市场至少还有2692万桩,其中公共充电桩有765万桩。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直流桩在公共充电桩中的占比将提升至60%,也就是说优优绿能在我国还有460万桩增长空间,价值1012亿。
而优优绿能此次上市募集的资金大部分恰好将用于充电模块产能扩张,未来随着大功率快充技术的普及,其有望通过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大继续提高市场份额。
不过,优优绿能也同样面临很大挑战。
自2022年开始,优优绿能的产能利用率就一直在降低,如何消化好募集资金后扩大的产能,是公司必须考虑的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
优优绿能的上市之路马上迎来大结局,但同时也开启了公司新征程。
在行业竞争加剧、技术门槛提升的背景下,优优绿能唯有加强技术革新、提高产能利用率,方能在行业分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优优绿能是否能抓住行业的红利,打开新的增长空间,要等待其业绩给我们答案。
来源:格子说财一点号